SSI ļʱ

外资人民币基金跟中国市场说再见:在华淘金热情熄灭

涉及行业:投资行业涉及人物:马世民
涉及企业:第一财经涉及机构:世铭投资,黑石,凯雷

  曾一度被外资机构视为香饽饽的人民币基金如今或将成为外资机构退出中国市场的一根导火索。

  近日据外媒报道,曾一度争相希望通过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来拓宽中国企业投资渠道的投资者的热情,正在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和回报下降等因素而降温,外资机构对于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兴趣减淡,其人民币融资规模遭遇大幅缩水。

  根据 《亚洲私募股权评论》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境外私募股权公司未筹集人民币资金,而去年同期筹集的人民币达90亿元。其实,从去年第一季度后,境外私募股权公司人民币融资已基本停滞,去年全年其人民币总融资额仅为91亿元。

  此外,在投资方面,境外私募股权公司去年仅使用了价值7100万美元的人民币资金进行投资,而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公司使用了价值7.23亿美元的人民币资金,外资机构使用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额尚不及本土机构的十分之一。

  曾经叱咤风云,将中国市场视为淘金重地的外资机构究竟怎么了?

  被浇灭的投资热情

  其实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缘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早在2008年当外资机构依赖的海外红筹模式被判“死刑”之后,他们就已开始觊觎通过人民币基金的方式来抢滩中国市场。而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开闸,中国资本市场表现出强劲而持续的吸引力,更是助推了这种势头。之后的2010年,随着外资机构设立人民币基金的操作愈加地便利和可行,人民币基金募集热潮持续。在完成募集和新设立但尚未完成募集工作的基金当中,人民币基金个数占比均在八成以上。

  虽然与本土机构相比,这些外资机构的专业性和投资管理经验是国内许多机构无法企及的,然而,两条腿走路的外资机构的日子被证明并不好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PE合伙人说,这几年其在募集和操作人民币基金时,困扰其最大的就是如何平衡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利益,为了这个问题他这几年需要不停地向其海外的LP们解释,而一些无法认同其机构投资理念的LP选择离开,也让基金颇为受伤。

  另一方面,事实证明“洋为中用”的做法在中国市场也并不行得通,在中国的一些投资的操作手段让外资机构很不适应。他举例,比如在评估一个投资项目的估值时,在中国的投资一般由投资人与被投企业谈判之后确定,但国外要第三方公司出具独立审计报告才行,与在中国的做法大相径庭。而在对人民币基金的LP的争取上,外资机构也有颇多的不适应。“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国外美元LP到需要去‘应酬’国内绝大部分的个人出资者,花费了我们颇多的精力。”上述外资PE合伙人说。

  “吃力不讨好”的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淘金热”被一点点地浇灭,从2011年开始他们对人民币基金募资就已减少,从表面看似乎是一种对人民币基金兴趣的降温,但实则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奈。据上述《亚洲私募股权评论》称,2011年包括黑石集团、德太投资以及凯雷投资集团在内的多家全球大型投资公司都在中国进行人民币融资。其中,凯雷投资集团旗下的一只基金目标是筹资人民币50亿元,但实际筹资人民币32亿元。黑石集团旗下基金筹资人民币28亿元,目标却为人民币50亿元。

    SSI ļʱ
    SSI ļʱ

您可能还喜欢


关注投资界,投资圈微信


热·读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
  • 推荐

SSI ļʱ


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