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徐小平的真面目:我是一个冷血的投资人好吧

徐小平承认:“有过不少创始人,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行,但他们实在太执着了,太疯狂了,出于对奋斗精神的致敬,我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好歹尝试一下自己的梦想。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不会要他们股份,让他们先拿着花,等到真有了下一轮再说。“
2016-12-19 08:31 · 钛媒体  李非凡   
   

  投,还是不投?先有三个“不投”

  投资行为中,投了有可能血本无归,不投有可能错过BAT。徐小平和所有投资人一样永远处在纠结中。但徐小平有他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

  比如,有一位美国*名校的学生毕业后一直说要创业,但并没有行动,不久他回国加盟另一位创业者,做了与他原先创业项目毫不相干的产品。离开这个项目,他又加入了一家五*企业,做了一份高薪安稳的工作。这时,一位著名企业家给他投了一笔钱。

  真格的同事知道后建议投他,理由是名校毕业,名企出身,名人加持。出乎同事意外地,徐小平说不能投。因为真有心创业的人,是不会去跟他人做不相关事的。其次,在创业高潮中回国没有创业,却加盟大公司做职员,也证明他的创业动力并不真实。最后,著名企业家给他钱,只是因为不了解他的行为逻辑,而这位企业家也不是以投资著名的。

  根据上述推断,徐小平认为他也许是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并不是一位创业者。所以不能投。

  “我违反我本能地没有投这位名校、名企、名人投资的朋友。到目前的事实,证明我的推理正确。”

  众所周知,真格投资哲学中对创始人有3L标准,即创业者的学历、能力、魅力;对团队有3C标准,即看团队相互关系、互补程度、协同妥协程度。五年投资的“血泪教训”让徐小平对某些问题非常敏感。

  其一,“牛二理论”。投人,就是投牛人。但牛人有无强大的二把手,三把手,也证明了创始人是否真牛,徐小平称这个为“牛二理论”。

  “俞敏洪的二、三把手是王强和我哎,你说俞敏洪牛不牛?”

  “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只有一个看似很强的创始人,这种项目我不会投。”

  曾经有一位创业者来找他,该创始人占有公司百分百的股份。“我问她什么时候建立一个有股份的团队,她说“不一定,我能搞定”。

  “那就让她自己去玩儿吧。在她那儿是她的观点,我这里是几百家企业血泪的教训。”

  第二,“单一利益主体论”。无论什么理由,早期创业者在主体业务还没有做大的时候,*不该同时做两家公司,更不能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曾经在深夜跟一位再次创业的成功企业家通话几个小时,劝重出江湖、雄心勃勃的对方只做一家公司,但对方没有听他的,而是三四家公司同时做。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创业者是公司的大家长。在你的家还风雨飘摇、团队饥寒交迫的时候,在外面再养一个家分散你的精力和资源,不仅是愚蠢的,也是不道德的。

  第三,兼职的人是不能给股份的。要给也是一定周期回顾业绩之后给一点。股份是好东西,谁不想要呢?但股份不是给出来的,股份是“掙”出来的。一旦一个人的股份高于他的贡献,如果不能往下调节(而往下调节往往很难),就会出现内斗和乱局。

  徐小平看人眼光毒辣,言语爽快,如此特质同样建立在一次次的错过和后悔中。他总结,自己如果想投一个项目,会先问创业者感到最舒服的价格,当然他希望越便宜越好,但对创业者的热爱和理解,使他成为业内著名的不砍价投资人。同时他也让投资团队着重看项目的潜力,而不必在估值上和创业者斤斤计较。

  我犯过这样的错误。当初错过美图秀秀和柔宇科技,部分原因是我觉得估值太高了,我的理由是天使不投已经到了A轮、估值高的项目——其实项目的估值包括轮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带来多少倍的回报。而我们投资的优秀项目找钢、蜜芽小红书,现在都已是上百倍的回报,但当初都差点因为纠结估值而错过他们。徐小平向钛媒体说此话时,有一种看破估值”红尘“的大彻大悟。

  美团在20亿美元估值的时候,有朋友曾建议真格放点钱进去。但他还是决定不参加。

  “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我们去投B轮C轮的公司,真格的性质就改变了,就从创业发动机,变成了挣钱挖掘机。虽然挣钱挖掘机也没错,但真格基金将永远坚守在早期投资领域,尽量做创业者决定创业时的*个投资人。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真格希望做中国创业者永恒的天使。”

  天使长大是什么样子?总结真格五年投资经验教训,徐小平在内部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from A To pre A”,从天使轮到pre A轮。不再局限于“首投”,也不再拘泥于“估值”,但依然是在天使投资的火力范围内。

  以人为准,达成了自己与自己的和解,对投资阶段的宽容,甚至于投资竞争对手,徐小平在回归并清晰了投资哲学后,释然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