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徐小平的真面目:我是一个冷血的投资人好吧

徐小平承认:“有过不少创始人,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行,但他们实在太执着了,太疯狂了,出于对奋斗精神的致敬,我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好歹尝试一下自己的梦想。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不会要他们股份,让他们先拿着花,等到真有了下一轮再说。“
2016-12-19 08:31 · 钛媒体  李非凡   
   

  我是职业投资人,我只追求回报

  “我们的投资当然只有一个目的:追求回报。”

  徐小平的公众形象是感性的,愿意为自己和创业者的情怀买单,不时因为被感动而投资 。对比这一开始的“感性认识”,现在已经自信掌握了独特投资套路,或他所说的“真格投人哲学”的徐小平,五年的职业投资人生涯改变还是巨大的。

  “这是你们对我‘爱’的误解。我是一个冷血的投资人。我的热情,只是为了赢得好项目……”

  不过,情怀还是有的。在钛媒体记者的追问下,徐小平承认:“有过不少创始人,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行,但他们实在太执着了,太疯狂了,出于对奋斗精神的致敬,我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好歹尝试一下自己的梦想。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不会要他们股份,让他们先拿着花,等到真有了下一轮再说,这种项目,事实上也成功过一些。”

  还有一种情况:一个创业者各方面基础很好,徐小平很喜欢,但只是历练不够,暂时还不到投资的阶段。但为了鼓励甚至奖励他们,徐小平也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去试错和成长。这种项目真格基金投了不少,已经成了一个亚体系。这个体系中也真的出来不少优秀项目。

  上述这两种“情怀投资”,一般基金不会做。因为他们往往拿的是投资人的钱,他们经受不了投资人的质疑。而徐小平王强可以,因为他们开始投资,投的都是自己的钱。真格基金已经做得很大了,但徐小平依然是最主要的出资人。

  真顺基金创始人李祝捷,是徐小平泰兴小老乡,曾经做过真格基金的投资合伙人。他最近在徐小平家里跟他喝酒时说:“徐老师,有人说真格基金90%的项目是广告,10%才是投资。我当时喝多了,以为祝捷在夸我。等我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才意识到他是在骂我。不过,从数据上看,我们90%是投资,10%才是广告!”

  逃离“冤大头”的质疑,徐小平心里有杆秤,不分析事,只识辨人。在为人识人哲学上有自己的秘籍。他不是别人眼里的理想主义者,他是投资家,他追求回报。

  “为何我给人做投资感情用事的印象呢?”徐小平自问。

  1993年,徐小平从加拿大回国创业,求20万人民币投资,从北京到泰兴老家找不到一分钱。他说,最困难的时候,有人给了我三万块钱,我至今记得他一辈子的恩情。所以,每次见到那些实在不可能拿到投资但又特别想创业的年轻人,他就想到自己当年的窘境,总是心生悲悯地想要帮助他们。

  “我的投资行为中确实有一小部分,处在投资和慈善之间,因为我自己经历过那种绝望和悲伤。而当时如果真有人投我,他该赚多少钱啊……”

  “我从来没有帮过别人,我只是在圆我自己当年破灭而转世的梦。”徐小平说着,眼睛里闪着点晶莹的东西。

  Peter Thiel 2015年初,*次来中国推广他的新书时,中信出版社的卢俊安排徐小平跟他午饭,那是徐小平*次见到Peter Thiel。席间,徐小平问Peter Thiel他根据什么投到了Facebook?后者说因为他把当时所有的社交网络都投了一遍。

  “人们常问‘天使投资成功率是多少’,其实这是一个投资门外汉的问题。”

  在徐小平看来,看一个基金是否成功,LP(也就是出钱的人)并不看你所投项目的“成功率”,他只看回报率有多少。也就是他投给你的钱,你给他赚了多少倍?回报率,或者说汇给投资人的钱,是衡量基金成败的*标准。

  尽管有着多样和多解的社会形象,徐小平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投资者——顶多是一个有“情怀”的投资者。

  在早期资本投资规律里,导致基金成功的,就是那几百个项目中两三个的高回报。以10亿美金估值为界,真格已投的项目中已产生了好几个独角兽公司,每个独角兽,如果继续健康发展下去,都有可能给基金带来超额回报。

  抓到下一个独角兽,帮助公司成长为百亿美元级别的巨无霸,是徐小平站在未来五年时间原点上的梦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