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让冯唐回归张海鹏,中信资本要做中国黑石

拿什么融合?中信资本找到的粘合剂是“中国概念”。找冯唐来主持医药投资,是这个逻辑。中国的医药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欧洲是10%、美国则是17%;老龄化是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医疗存量资产也要盘活。
2015-11-06 13:10 · 腾讯财经  杨杨   
   

  对标黑石:平台化布局

  这些并不是中信资本想要的全部。“我不太习惯就这点成绩,我希望把它做到,像黑石那样”。张懿宸从不避讳,中信资本对标的是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 NYSE: BX)。

  黑石曾被称为“资本*”,这家投资公司是另类投资领域中的翘楚。这家公司从40万美元起步,截止2015年9月末,旗下管理资产达到3340亿美元,这相当于新加坡全国1/3的财富。2007年,黑石集团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而在2014年的一项排名中,黑石集团连续两年蝉联全球*钱的上市资产管理公司,当年的经济净利润(Economic Net Income, ENI)同比上升了24%,达到43亿美金;而可分配收益(Distributable Earnings, DE)则同比上升了64%。

  1985年由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和Peter G. Peterson共同创办的这家公司,目前在全球有18个办公室、超过2000名雇员。

  无疑中信资本和黑石集团,现在还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与产业的发展阶段有关,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真正有所发展是近10年来的事情,而早在2007年,PE投资已经占到美国GDP的5%。

  从*天开始,黑石集团就是中信资本的借鉴对象。“无论是平台布局,还是做国际投资,中信资本*都是做得最早的。”张懿宸解释说,2003年、2004年决定要专注投资业务时,中信资本就着手搭建了投资平台,同时在中国、日本和美国同步开展投资业务。如今这个平台已经覆盖了国内外的PE投资、房地产基金及创投业务,同时还有结构性融资、对冲基金及政府基金合资项目。

  但,为什么是黑石?张懿宸认为,在投资的全产业链上布局,是未来的趋势。黑石集团是由PE向资产管理集团转型的代表,目前其旗下业务板块除PE、房地产投资外,还包括信用业务(GSO)、战略良机、Strategic Partners、封闭基金/共同基金/UCITS以及对冲基金方案(BAAM)等。

  一个核心:中国故事

  要学黑石,也并非没有苦恼,“一个个独立的业务板块,如何才能融合成一个整体”?

  在多个产品线发力的同时,中信资本也很早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也是在2004年前后,中信资本分别在美国、日本组建了投资团队。“之前把精力放在海外也是无奈的选择。”张懿宸解释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并没有很多并购、大股权投资的机会。

  拿什么融合?中信资本找到的粘合剂是“中国概念”。找冯唐来主持医药投资,是这个逻辑。中国的医药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欧洲是10%、美国则是17%;老龄化是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医疗存量资产也要盘活。“你问我现在布局医疗晚不晚?”张懿宸说:“我觉得一点都不晚。”

  海外投资,也同样是从中国概念出发。虽然其在美国和日本的投资案各有侧重,美国的更多是工业4.0概念的东西,而日本则兼顾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消费品,但所有案例都要从“中国视角”反复验证,和中国发生关系的种种可能。

  10月下旬,中信资本宣布其旗下日本私募基金完成收购日本鞋履公司Akakura。这个日本本土品牌的定位是日本工薪阶层的日用品,所以基本上都是在车站商圈中售卖,主要的购买客群也是周边的社区居民。

  像这样一个品牌,哪来的中国视角?但中信资本执行董事张晓力却并不这么看,“中国人赴日旅游这两年越来越多,他们对日本有品质的日用品也非常有兴趣”。仅仅2014年,中国赴日游客的数量就接近前年的2倍;而截至今年9月,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就已经接近去年的2倍了。

  虽然目前Akakura的产品还没有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但张晓力说,中信资本前期也分析了此后和包括淘宝等电商品牌合作的可能性。“这个阶段,我们也能在中国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改善它的供应链。”

  已经在日本工作了近20年的张晓力说,说服日本中小企业接受中信资本的控股型收购时,“中国视角”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不少案例中,中信资本都因此很早与目标企业达成排他性协议。“日本经济停滞、人口减少,本土品牌很需要开拓新的市场”,张晓力说,而一衣带水的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