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理事、NAV.VC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约翰·巴库斯(John Backus)撰文称,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独角兽”公司,只是为了把这些优质企业的logo展示在自己的网站上,但真正能从中获得回报的却寥寥无几。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到处都是独角兽。
Cowboy Ventures创始人艾琳·李(Aileen Lee)一年前在TechCrunch发表了一篇见解深刻、数据丰富的文章,题为《欢迎来到独角兽俱乐部》。她向我们介绍了“风险投资支持的独角兽”这一独特概念。她给出的定义是——在公开或私有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软件公司。
所以,按照她的分析来看,我们目前在风投领域讨论和分析的所有企业似乎都是独角兽。
很显然,要培养一头独角兽需要集众人之力,因为有多达15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集团号称为培养Facebook、Twitter、Active Network和Cameron Health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投资机构为入股Chegg、Tumblr、Kayak、Yammer、Nest Labs、A10 Investors和Pandora感到自豪,将这些公司放在了投资组合的显眼位置,以展现自己的独到投资眼光。平均而言,每一家独角兽公司都有7家不同的投资者。
但问题在于,我渐渐看到了独角兽的阴暗面:风险投资家及其有限合伙人只是想得到独角兽的logo。但这却会导致他们的回报缩水。
企业家和投资者
当企业家通过风投融资时,必须要明白风投为何愿意投资你的公司,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家找到与自己最为志趣相投的投资者。
几周前,我跟一个老朋友聊了一下,他是某*母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他很高兴自己的基金参与了过去3年40%的独角兽退出交易。我先是恭喜了他,然后又询问了这些基金的表现。
他沉默以对,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问题所在:所有的独角兽投资都没有给有限合伙人带来独角兽回报,而且落差巨大。
我们更应该祝贺的是创办独角兽的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功。毕竟,他们因为创造了估值10亿美元的公司而获得了摇滚明星般的追捧。而我们这些风投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在疯狂骑乘。我们也应当了解那些自称是*独角兽猎手的投资者的动机和财务表现,
哪些风投基金支持了独角兽,但却没有获得回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没有回报的根源在于计算错误:如果一位风险投资家通过一只大型风投基金向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投资1000万至2500万美元,以数十亿美元的估值购入不足0.5%的股份,那么对他们而言,除了可以把这个独角兽的logo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还得到了什么其他的好处?
在高尔夫球运动中有句名言:“发球表演,推杆赚钱。”但我却认为,对多数风投和有限合伙人来说,投资独角兽只能“发球表演”。那么,怎样才能“推杆赚钱”呢?
很简单,不要只盯着独角兽,要去寻找龙。独角兽只能撑面子,只有龙才能帮你赚钱。
别光盯着独角兽
龙指的是那种能够带来成倍回报的公司,也就是“基金缔造者”。风投和有限合伙人都可以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龙。但如果计算一下数据,你就会发现龙的比例只有独角兽的四分之一。
虽然龙的价值远高于比独角兽,但随着你的风投基金规模不断增长,找到这种公司的难度也将加大。很容易就能计算出来。
你不能在龙的发展后期进入,因为它剩余的增长空间不太可能为你带来成倍的回报。你必须寻找年轻时期的龙,但你随时可以入股独角兽。
然而,要判断哪些独角兽是他们风投或有限合伙人的龙却并非易事。投资者不愿意与你分享这些内容。他们只想让你看到漂亮的独角兽logo。
为了量化自己的推论,我们汇总了从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间超过10亿美元的退出方案(不包括仍未上市的公司),以判断其中究竟有多少龙。
这10年间,大约有62头独角兽以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IPO(首次公开招股)或被并购,支持它们的风投也得以退出。共有451名投资者支持了这62头独角兽,包括传统风险投资基金的339笔投资。这339笔独角兽投资来自74家不同的风险投资基金。
在62头独角兽中,只有17%同时为自己的风投支持者充当了龙的角色。大约有四分之一为他们的所有风投支持者带来了成倍的回报。
事实上,多数独角兽都不是龙。
这74家风投独角兽猎手展开的339笔独角兽投资中,只有21笔为自己的投资者收获了龙。所以,结论是:每4头独角兽中只有1条龙。过去10年的339笔独角兽风险投资中,只有21笔回报了整个基金,占比只有7%。
有三家风险投资公司捕获了多条龙:
1、红杉资本4条:WhatsApp、FireEye、Palo Alto Networks、LinkedIn。
2、合广投资3条:Twitter、Tumblr、Zynga。
3、Greylock Partners 2条:Palo Alto Networks和Facebook。
在同等条件下,我更愿意支持龙,而不是独角兽。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