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高通副总裁沈劲:战略和财务是风投的两把标尺

近日高通公司副总裁、风险投资中国区总经理沈劲在接受赛迪网采访时表示,高通风险投资主要用两个尺度去衡量,第一个尺度就是战略意义,第二个尺度就是财务的回报。
2011-09-23 15:48 · 赛迪网  破晓   
   

  9月22日消息,近日高通公司副总裁、风险投资中国区总经理沈劲在接受赛迪网采访时表示,高通风险投资主要用两个尺度去衡量,*个尺度就是战略意义,第二个尺度就是财务的回报。

  沈劲表示,高通风险投资部至今正在管理的公司已经达到50多家,其中在中国有10家,主要涉及移动应用软件和服务、无线芯片、部件和终端、系统设备以及源动力技术四大领域。并且,高通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特别定位处在发展早期到中期的公司,以推动无线服务的应用和发展。

  2009年至今,高通风险投资已经连续三年推动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而由高通风险投资联合红杉资本及创业邦天使基金共同举办的高通-红杉杯创新中国2011无线创业大赛刚刚于8月25日落下帷幕。

  据沈劲介绍,今年创业大赛的参赛公司从之前的60多家达到140家,比去年增长了110%,而且参赛公司的水平有很大提升,也因此中国赛区的决赛名额从8家增至11家;奖金额度也由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同时项目覆盖面也比往年更广。

  今年的创业大赛共有三家企业获得了25万美元的种子投资:上海脉可寻获得了11万美元的种子投资,触景无线和北京明卓求思各获得 7万美元的种子投资。此外,北京祺瑞乾坤还获得创新中国2011无线创业大赛“创新之星”*名,获得了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在谈到风险投资对于高通的意义,沈劲讲到了四点:首先是扶持产业链和支持创新;其次是风险投资对于高通自己的业务和产品有益;第三是为了让最高层了解公司在前沿的创业情况及动态,保持高通的创业精神和决策速度;第四则是为了投资回报。

  高通风险投资的两把标尺:战略意义和财务回报

  记者:请问沈总高通风险投资的标准和评估流程是什么样的情况?

  沈劲:我们主要用两个尺度去衡量,*个尺度就是战略意义。第二个尺度就是财务的回报。

  首先说简单的,在财务回报这个方面,我们的尺度跟红杉,跟其他知名的VC非常类似。当然每一个投资机构内部的流程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流程是我们有两轮的评估,过了两关以后,我们就可以上会。刚才介绍了我们所谓IC,就是我们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我们的这些大佬们,CEO、CFO他们非常愿意听我们讲,非常愿意看这些演示,甚至自己进行操作。

  另外一个,我觉得由他们亲自听完以后,以后的这些投资公司要获得高通的支持,这些CEO都有很深的印象,我们跟他说哪家公司希望你能够介绍一下,跟某个什么运营商的;某个CEO能不能在某个会议上面,大家交谈一下,像Paul经常做这些。这是我说的流程方面。

  比较难回答的实际上是战略意义,但是我想战略意义其实现在经过几年的我们的实施以后,也非常清晰了。我们有两个标准可以来说明这个战略意义。

  *个标准非常宽泛,因为大家知道高通一直来说就是要推动这个产业链向前发展,所以很多时候,包括我们在座的公司,如果我们在投资方面,我们就说他们的这些很好的应用,能够使更多的人喜欢3G服务,从而推动3G业务的发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战略意义了,非常宽泛。

  第二个,如果是做比如说硬件芯片系统设备方面,这个方面的战略意义,我们要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了,特别是做一个芯片,因为高通做的芯片包含了很多很多的内容,可能没有被包含进去的比较关键的技术已经不多了。所以要说一家芯片公司跟高通的芯片业务有互补的情况,有的时候是比较难一点,但是我们还是碰到很多的一些创新的机会。这次11家决赛的,有一家就是60GHz近距离高速传输的芯片,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中国公司的颠覆性创新理念还不够

  记者:创新能力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可以衡量,请问您认为今年的参赛企业及其参赛作品具体主要是哪些方面有创新?

  沈劲:确实创新也很难用量化来描述,但是我们做投资的,我想包括曹毅,创业邦的朋友们在内,我们对于这个公司的整体水平实际上是有感觉的,有的时候我们在说中国的创新的程度比较弱一点,尤其跟硅谷的公司相比,我们在颠覆性的创新理念上面,实际上还是不够,通常我们会做一些微创新,会做一些商业模式,就根据中国市场特色的创新。因为我们高通风险投资部是一个国际化运行的团队,美国有很多公司提出来,要我们这几个人大家都要评估,都要投票,印度也有公司提出来,中国也有公司提出来,相比较之下,你会发现美国的公司是比较成熟一点,无论是他对于自己产品的定位,还是团队的经验,还是今后走向市场的各种措施手段,再一个就是回到创新点本身来讲,够不够创新,步子够不够大,这些方面中国公司还有很多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今年的比较,主要是根据往年提交的那些公司的总体情况和今年提交的总体情况,特别是把以前参加决赛的8家公司,和这次咱们决赛的11家公司相比较,大家觉得公司的水平明显上升了。这样的评价主要还不是从我们的口里面说出来的,在座是有一流VC的,8家公司都派出了他们董事总经理级别的作为评委,他们都说这届的总体水平都有提高,所以我们说总体水平提高主要是从这些方面来体现的。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曹毅:我做一个补充,我参加了三届,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在项目演示的时候,下面的评委也好,观众也好,看上面的产品演示、说商业计划的时候,都有反应,今年的反应特别明显,特别是在座的三位,在演示产品的时候,大家会有很激动的欢呼声,这是一个很感性的一个补充。当然触宝在之前的一届,也是让大家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演示,我觉得这种令人赞叹的创新,或者对令人赞叹的产品的反应越来越多了,这是比较直观的一个感觉。

  《创业邦》杂志执行主编方浩:我再给曹总补充下,刚才看到几位创业者在上面做展示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月之前在杭州,正如曹总所说的,当时那个火爆的场面,确实让人记忆犹新,门口都有很多人在看。我觉得今年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企业非常多,参加我们无线专场的,第二个,他们每一家企业都有各自的显著特点,都是从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来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刚才他们在上面展示的时候,我想起一个月之前,我感觉今天好像是中考结束,拿到通知书了,然后跟同学们用非常轻松的心态来分享。但是我觉得创业是一个长跑,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考验等待着他们,我们《创业邦》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会一如既往地协助红杉、高通这么优秀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一些服务。

  要帮助更多无线创业者创造伟大公司

  记者:请问今年的创业大赛是由高通风险投资联合红杉资本及创业邦天使基金共同举办的,这个合作过程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原因促进你们三家的合作?今后的比赛都是三家一块儿来合作吗?提高了种子投资的总额度,这个能透露一下大概提高了多少吗?

  沈劲:前两届我们请了包括红杉在内的做评委,他们应该说也看到了这个活动的组织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所以呢,在2010年做完以后,周奎,红杉的一个合作伙伴之一,他说要不我们也参与一下,从高通来讲,我们一直是希望我们只是做一点启动的工作,越多的参与,对于我们大家来关注移动互联网,投资移动互联网的热情会更高,所以我们当时就觉得特别好。作为创业邦基金来讲,他本身就是整体活动的组织者,所以他们现在也有一些投资的功能,所以也是非常愿意来一起做。这样咱们三家就开始走到了一起。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三家一起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们收到了报名资料以后,刚才我介绍的,每一家公司,我们都要仔细地阅读。作为我本人来讲,我自己觉得对所有参赛的人,一定要给他们非常好的公平的机会。一个小例子,其中有一家公司,我当时看了这个资料,觉得他不太能够走到前二十名,或者前十名,我们的筛选,先从一百多名里面先筛选五十多名,后来又到了二十多名,到了最后的所谓的十一名。那家公司没有进入到前二十名,但是那家公司当地的一个也是从事创业的朋友专门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这家公司不错,你应该花时间好好的看,所以也提醒了我。看资料,他写的东西是不太准确,实际上就是咱们的西安亚森,他是说三屏合一,后来我就说跟他们的人反复,大概打了七八次电话,约他们过来谈,实际上他的东西是有特色的,就是一个咱们现在微博的落地,现在通过大显示屏落地,在超市,在一些政府部门,比如说你去交税,或者是银行你等待的过程当中,有利于这些机构和大家有一个互动,同时它又是网络的一个平台,所以后来我们跟红杉,还有大家商量了以后,就将其变成是决赛者之一了,所以这个过程是三个主办方相互商量,另外就是要花时间和这些创业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

  曹毅:我补充一下,说到这个原因,因为刚才沈总也说,红杉应该是最早参与到这个比赛,作为评委,都是非常积极参与的。我们也是看到了这个活动,一个是对我们机构投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能够去发现这么多线索和创新的企业。第二个,对这个行业确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现在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红杉做这个事情,也是顺势而为吧。我们首先对无线这个行业是充满了信念,其实也已经投了非常多的企业,全球加起来能有一百家左右的无线相关的企业,在中国就有二十多家,这里面应该说也有些收获,前不久赴美上市的前三家无线互联网企业都是我们红杉投资的,也有一些收获。我们觉得更大的收获还在后面,无线互联网的机会应该会比PC互联网的机会更大,所以我们在这块的投入应该是找准一切机会,能够尽量地去发现这些线索,然后去帮助这些企业成长。

  高通呢,包括创业邦,之前几届的合作,这两个都是*的合作伙伴。高通是整个行业全球范围内最上游的力量,不管是从芯片,搭建整个生态系统,高通能够选中我们,也是我们的一个荣幸,红杉在无线行业的努力,大家也是相互认可吧。包括创业邦,创业者的媒体,是中国*的创业者的平台,能够跟这两个机构一起合作,是我们去抓住这个机会,能够帮助更多无线创业者创造伟大公司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方浩:可能大家对高通和红杉都很熟悉了,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创业邦的天使基金是去年年底成立的,现在有一个独立的团队在做这个事情,我们投资的方向主要以无线互联网为主,针对早期的无线互联网创业者,他们可能还谈不上公司,很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团队在做的时候。我们与红杉和高通的合作,我觉得不仅仅是我们去做投资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能够向这两家非常优秀的,在全球非常有影响力的投资机构的一个学习过程,所以说我们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紧密,更深度的合作,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投资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记者:问一下红杉的曹毅先生,因为今年应该说红杉资、创业邦是有具体的资金的一个投入,我们一般的印象当中,其实风投都是比较现实的,你们有没有对获奖的这些公司有一个未来的具体的一个盈利的一个要求,或者其他具体的要求?第二个问题,获奖企业在跟评委沟通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呈现方式,在这些因素当中,各位评委最看重创业者什么样的特质?

  曹毅:你刚说投资人都是现实的,这个说对一半了,特别是对早期风险投资人,其实大家都有一些浪漫主义情怀,就是还都能够抱有一些改变世界也好,或者说能够去协助改变世界的公司的这种理想。我觉得在所有的成功的早期投资,或早期基金里面,没有一个是能够在投入的时候,很清晰地说我能预测出来明年或者后年,或者五年之内的一个盈利状况,哪怕营收状况,说盈利是非常苛刻的,收入其实都比较难预测。因为在创新领域,不像一个传统领域,创新领域它整个生态系统跟商业模式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所以我们在投入的时候,包括跟创业者其实是一样的,创业者在外面可能信心满满,或者说眼前的事情其实信心很足,但是对于未来,我觉得都是充满了不确定的状态。我们其实有很强的耐心跟信念,有些简单的逻辑去判断这个企业是不是值得投入,是不是应该去支持,这个里面肯定没有盈利这项指标,是这么一个情况。

  第二个简单说一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创业者特征最重要的一点,就他对他做的这个事情要充满了热爱跟信念,这个我觉得在演示过程当中也能够感受出来,每一个创业者在说他的故事的时候,说他的事业的时候,应该是两眼发光,特别有激情,特别能感染别人的,这个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创业者他其实是从零开始,到最后做得很大。这个过程中,我们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其实他是从一开始用他的磁力,用他自己的魅力也好,能力也好,我们归结叫磁力,用他的磁力去吸引一些外在的资源,这资源投资资金,包括人才、能力,也包括一些社会资源像媒体方面,这个磁力是成就他从零变成一百或者变成更大的一个最核心的一点。这个磁力的组成,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创业者对于这个事情要发自内心的有信念,发自内心的热爱,然后把这种信念跟热爱传播给投资人也好,或媒体,或用户也好,这我觉得是最主要的特色。

  沈劲:我补充一下准备过程。确实我们也希望每一家决赛选手,能够把他们最闪光的,最精华的创业内容在短短的15分钟里面展示出来,15分钟给他们6分钟的不打断演讲和9分钟的问答。在这之前我们进行了几轮的排练,在座的都参与了,有一些外地的是通过电话排练,一开始还不太习惯,我们就是非常逼真地模拟,就给你6分钟讲,我扮演评委,我也大概知道评委会问哪些问题,给他们9分钟的问答的机会。在北京的都在我们高通现场有一个排练的机会。所以应该说我们尽量地回避了作为当时讲不太清楚,或者是因为其他的技术障碍妨碍了评委当时领会他们创业用意的这样一些因素。

  但是实际上精华的东西还是在于他本身,我记得其实在11家里边,当时在所谓的技术方面,设备方面掉链子的,还真是脉可寻,其他10家公司都没有出现状况。就是这个连接的线,可能接触不太好。但实际上刚才曹毅讲到的,由衷的对一些创意的赞同,也是发生在脉可寻身上,大家听了以后,都觉得不只是他眼睛在发光,我们眼睛也发光了。

  另外一个,就是讲到如何去评价,我们到底用什么标准去选择这些项目?其实这个问题已经问过多次了,我这儿也就不重复了,但是在座的,我觉得脉可寻和汉翔他们,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入手非常简单,价值需求非常明确。他的入手比如说刚才说名片,我们收到名片,名片就是要能给它存下来,解决大家管理名片难的问题,以后的成长空间比较大,想象力丰富,这两家公司是有这样的一个特色的。至于我们通常说的什么技术创新,团队,以后走向市场,营收的模式等等,这些是通常的考虑,但是最早期,我们自己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1.   方浩:具体投资的方法,投资的理念我是外行,但是我想在座的很多媒体朋友,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同行,感觉这两年传统媒体不好做,有时候我们去采访一些个创业者,或者一些朋友聊天也经常问,问你们为什么还在坚持做传统媒体?作为《创业邦》来讲,我觉得有一个动力,我们每天见到的这些个采访对象,都是新的面孔,新的公司,他们总是给你带来新的惊喜,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们《创业邦》做杂志也好,还是做活动也好,做投资也好,是我们坚持下去高通与红杉合作的一个动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赛迪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