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险资步入“新机构LP时代”,面临怎样的挑战及策略调整?

2015年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开闸,险资再度松绑,资产配置结构有所优化,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的水平也逐步回升,2016年险资将步入新机构LP的时代,如何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关键。探讨的主题是险资步入新机构LP时代,面临怎样的策略和策略调整。
2016-06-16 18:19 · 投资界     
   

  阳光融汇资本杨青资产一千多亿,专注股权投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险资步入“新机构LP时代”,面临怎样的挑战及策略调整?

  阳光融汇资本是阳光保险集团的一个另类投资平台,我们是在2015年4月份成立的,是保监会特批的两家机构,保险公司一般不允许做GP管理公司的,所以去年两家机构做了一个试点,我们是其中的一家。阳光保险集团资产一千多亿,从我们这个另类投资平台来说,现在比较专注的是股权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间接投资就投基金,直接投资我们有成长的、VC的、海外并购的。

  保险机构的确是一个新的机构投资者,大概是在2013年之前,保险资金是不允许做这种另类投资的,真正放开的时候是2013年。我们在2013年跟中再一起做了第一单海外投资是,应该是行业里面第一次投资海外的基金——KKR,接下来也投了黑石、摩根史丹利、JP摩根。

  从当时的考虑,因为保险公司之前投的都是传统的资产配置,政策放开之后,同时在保费比以前要高,以前保险资金的成本是最低的,其实我们成本也不是很低,所以当时是做了大量的另类投资的配置,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整个行业都是一样的,阳光做得还算是比较早的,这是一个趋势的变化,就是从一个传统的投资,到增加另类投资的配置。

  如果说到今天,我觉得又有一个变化,刚开始的时候是做了很多的基金组合投资,到现在三年多了,我们开始也增加了直投的比例,然后这里面的直投比例其实从我们这个平台来说,量是比较大的,各种类型也都有参与。所以从配置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变化。

  虽然政策放开了,每一笔都要报批,资金的使用有很多的限制,我们的投资主要也是基金的组合投资和战略投资为主。去年我们成立这个平台以后,我们是按照GP的方式来运营这个平台,是因为我们现在会偏向于比较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我可能会从财务性的考虑会比较多,之前考虑的是这个行业跟我们是不是有协同,或者说对我们的这种主营业务有没有延伸,现在我们的基金比如说两个主基金,一个是医疗产业基金,也是跟保险业务有协同的,但是相对来说,资金相对更灵活一些,因为按基金的角度来做投资,监管会稍微少一点。

  投资GP的组合,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刚开始放开的时候,我们按照保监会的规定,选择国际上受到大家公认的这种机构,这样的话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一个不出错。国内的选择也是这样,比如说红杉、鼎晖,这种选择不需要做太多的选择,市面上好的基金,就是说走完一个基金完整周期的不多,基本上这几家要配的。

  今天我们有比较大的直投队伍,做的案子也比较多,但是基金的组合我们也做,这个时候的选择就是说除了这些大的品牌基金,我们选的可能是一个行业性的基金,我们投了一个专门做物流的基金,规模不大,但业绩非常好,而且对行业的理解也很深。

  另外我们选择一些对我们资源上有互补的,或者说一些早期的基金,我们的能力是跟不上的,保险基金的人少,能力不够,会选一些基金来做组合。选什么样的基金,一个是业绩,关键还是看一个团队,团队的磨合度,包括团队大家一起共事的时间,是不是稳定,主要是这几个维度。

  在集团的时候,那个时候投基金的组合比较多,国际上的基金比如说KKR和黑石,他们连续13年做到19%的业绩,这个业绩是长期能看到的。在我的理解里不算太高,但是人家是长期稳定的13年。

  后来到我们自己开始做直投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要求还是蛮高的,比如说我做直投的成长类,定到20%,还有一个天使基金,要求是3-5倍的投资回报,至少你在投的时候,你经常看到有这样的回报,才会去投,好像收益胃口也是越来越大。

  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因为盘子太大了,比如说股权投资,权益类能到30%,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到30%,就算这边收益很高,对整个盘子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一部分的配置很长期,短期内是看不到的。当然我们也做不动产,比如说在澳洲、美国购买一些酒店或者是不动产,澳洲买的酒店,现金收益有稳定的7%,我们都觉得已经很高了,所以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收益要求。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6/2016061639840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