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峰瑞资本李丰:我们更关注创始人做产品和品牌的长期能力

“大环境变化,使得烧钱多和变现效率差的企业难以生存,我们更关注创始人做产品和品牌的长期能力”
2019-03-14 10:06 · 投资界综合     
   

创立峰瑞资本前,李丰曾于 IDG 资本担任合伙人,也在新东方服务过 7 年。李丰拥有北京⼤学化学理学⼠学位与美国罗彻斯特⼤学化学理学硕士学位。

峰瑞资本成立于 2015 年,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早期投资。重点投资方向是消费、深科技,关注生活方式、教育、金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与新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微信图片_20190311095455.jpg

2019年2月22日,清科资管合伙人朱芸就2019年私募股权市场的变化,李丰作为基金创始合伙人如何应对变化,以及对峰瑞基金的专注行业、投资特点和管理退出等方面进行了*专访:

问:您如何看待这两年大环境的变化?

李丰:去年因为一些发生的事件交叉互相影响,使得大家的情绪和预期都变得不好。今年从结果来看,去年引起预期比较差的这些事情都在改变或改善,所以理论上已经预期比较差,不管从预期还是事实来看今年很难再找到更差的道理,结果就是这样。就是大家已经把坏的方面都想到了、经历了,而且还想到了比较差的程度,所有的坏的方面都至少不会变差,或者绝大部分在变好。

问:您在项目端感受到变化吗?比如项目对估值的心理预期?比如大环境不好使得早期项目更难活下来?

李丰:峰瑞看最早期端的项目,我觉得项目估值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很晚期的项目可能会受一点影响,越靠后越受影响。

按商业模式的特征来看,烧钱多和变现效率差的事情挑战会更大一些。我们几乎没有像单车这样的所谓要靠大量烧钱堆下来的项目。

问:峰瑞一期基金已经到了管理期,基金的退出节奏怎么样?

李丰:一期基金在*年、第二年都有退出,今年马上也有,我们已经签完字,还没交割。原则上每年都会有一些退出。独立IPO的项目,不出意外明年应该会有,今年不太确定。

问:早期项目跟成长期项目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特别是早期的消费项目,投资逻辑是什么?

李丰:早期的不确定性更高一些,除了判断方向、了解人、了解模式之外,这个模式是不是在合适的时间点上,验证闭环的能力效率和规模是什么样的,这两点在早期会挑战大一些。成长期项目多半是纯模式创新,所以对于成长期的投资考虑更多的是它的规模效应跟资金效率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证明了这件事的闭环之后,投10块钱能不能把它翻10倍,多赚10块钱出来,甚至赚50块钱,还是投10块钱只能扩大两倍多赚1块钱出来。消费是两件事。*是用户需求在品类、品牌、消费形态上出现了变化,年轻消费者觉得需要新东西。比如,这两年有创业者瞄准家居电商,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主要是租房子并且是租小房子,对小的装饰、家居的需求会变得更重要,而不是大家具。小房间、年轻和一两个人群体的生活方式,使得买有一定品质、可爱、温暖、像家这些小的家居产品变得更重要。这是消费需求不管在品类、品牌还是消费行为模式上带来的变化。原则上必须有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大方向的机会,它才能够去容纳足够大的创业公司。第二,能不能做出来还有很多因素,能不能做好产品,会不会做品牌,那个阶段有没有流量红利,抓不抓得住流量红利,流量红利适不适合卖这种产品,这是商业模式验证的问题。

问:如果消费者的行为和消费需求很容易更新迭代,您更关注的是创始人的思想行为还是有其他的关注点?

李丰:做流量的能力和产品和品牌的能力。做流量的能力,或者叫做流量加模式的能力是他短期能启动的原因,但是做产品和品牌的能力是他长期能保持的原因。如果不是想赌一个很快进很快出的,还是希望投到第二种。但投第二种的风险就在于他抓不抓得住流量的变化,原则上投的还是他做产品和做品牌的长期能力,而不是他做短期的流量变化和流量红利,但是没有流量红利不一定起得来。

问:基金能承担多大程度的风险,或者说基金里面失败多少个项目,是可以承受的?

李丰:科技不太容易失败,本来就是技术转化、技术转移,技术的初始价值就在那儿。“只有纯规模效应”的事情才有很大的风险,简单来讲如果不是*,就可能不行,如果不是前三就肯定死,这种事必须要有规模效应。“只有纯规模效应”的事情才会起不来,或者起来以后没hold住就一定会不行。但是大部分的事情不是单车、打车或者抖音这种逻辑。*的挑战不是多少项目会死掉,是有多少比例的项目会变成长不太大,也不会死掉,对我们来讲这是大重心。

这类项目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会影响基金的收益。对于消费来讲,如果是个品牌的东西,它做成了个小而美又占了个坑,到底还有被收购的价值。只要不是亏损的项目,它的下限比一般的创新项目会好一点,最少是占了个坑,虽然跟品类里面的大玩家相比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这个坑里面算比较独特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不是太亏损,它还有被买走的希望。消费在品牌的问题上是相对安全,但它的坏处是品牌要能找出来长得很大的难度大很多。

问:第二期基金和一期基金在行业选择上有差别吗?

李丰:有一些,从我们已经过完的二期项目来看,跟一期相比,在某些方向的比例可能会高一些,当然这跟市场环境有关系。比如二期里面现在暂时没有什么典型的TMT创业风口,暂时市场上还没有什么特定的消费或者变化趋势,所以现在科技占的比例高一些。科技里边的两三个方向上,团队和已投项目积累比较多,行业资源好一些,比较容易找到新项目。比如我们一期基金投的时候,我和团队在生物医药、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各积累了十几个项目。到二期的时候我们找这些项目和判断这些项目就变得容易很多。我认为在同等情况下,因为互联网和互联网+消费没有明显的热点,所以显得变慢了,科技的比例显得变高了。

目前从我们过的项目看起来,二期基金里互联网+的比例会降低一些,更多的是放在硬科技或者深科技,医疗的项目也挺多的。

问:峰瑞看医疗跟其他的医疗基金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样的团队配置?

李丰:2010年以前大家投的偏服务,即便是投药也是偏化学。现在大家投医疗技术,不管是药还是诊断,更多的还是在本身就已经很新的基础上,即便是对现阶段来讲,也是比较新的技术。就医疗和技术来讲,*比较明显的开始偏到生物,第二很多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在现阶段对全世界和中国都是新的,不仅对我们是新的,对大家也都是新的,因为它是新科学,或者新的科学方向所导致的。这件事情对我们有挑战、有机会,对别人也是一样有挑战、有机会。

毫无疑问,生物相关的医疗技术、生物技术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看。我们从基金伊始就看这些领域,也投了一些项目,团队的能力、被投项目的积累、行业影响力和行业资源的积累上都不断在加强,此外我们团队也加强了。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合伙人,他是我91北大生物系同学,既做过医疗创业、生物创业,又做过七八年生物领域的PE投资,还管过张江的整个药谷。医疗团队不算我,不算外部顾问,全职团队从两个人变成四个人。所以二期基金在生物技术上的投资比例会再高一些。

问:在投决会上,您不是这个专业出身,怎么判断项目呢?

李丰:*,在三年以前,我说我们要投科技的这几个方向,在过去的三年,基本上我们所有的公司我都看了,都参与了,并且都参与管理了。可以讲说我不是专业出身,但是百分之百不能说我不懂,因为道理上来讲我是看了三年投了三年。第二,除了我们自己积累的经验之外,新的合伙人或者团队有着更长时间的相关行业经验或者医疗投资经验等,给整个团队带进来新经验。

问:像生物技术分子诊断,它有自身的风险,而你们投的很早期,如果这个技术没有成功,它不像消费一样可以被收购,不行就是不行,您怎么看待这种风险?

李丰:*,对技术的判断本身是个科学判断,它要求做投资的人有科学判断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像我们原来投科技一样,它本身也需要你看很多他们和国外相关专业领域的进展、文献和论文,本来就是科学上要有判断的事情,本来就是考验,只不过这个考验对所有人都一样,因为这个科学对所有人都是新的,并不是只对我们新,对所有人都是新的。

第二,现在对医疗和生物的很多理解使得我们发现和完成一个路径的可能性比以前要高很多,因为我们理解的更底层。现在我们讲从化学到生物,多多少少是因为基因,因为我们对生物机理的了解,从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到了基因,所以更多的揭示了因果关系。原来非常多的尝试和创新是碰到的一些结果,是不一定准确了解底层因果关系而产生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对疾病治疗的机理变成比较底层从分子层面到基因层面,就意味着因为你是了解了因果关系,再去找到手段和方法,这样的成功概率,比只知道分子而碰到的概率是高很多的。

第三,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几乎没有创业公司是单一管线的来做创新,对他们来讲,在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上,他们也是相关路径上的多管线创新。他们会有不同的产品管线,会有应用到不同靶点或者叫不同机理,或者叫不同结构的产品管线来进展和研究。

问:第二期基金在投资、管理、退出上跟上一期有什么比较大的差别?会拿出来一部分比例投上一期的项目吗?

李丰:没有原则性的差异,不同点有两点。

*,二期基金因为绝大部分投资方向和一期基金相同,原则上都可以借用和复用一期基金学到的经验教训和已投公司的行业资源,这是好处。一期有很多挑战是因为有很多方向对我们来讲是从零开始的,所谓的创新方向,例如投材料、半导体、医药,或者生物。在一期肯定也会付一些学费,不管是从培养团队,增加行业影响力,增加已投公司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培养投资能力和建立网络,这些事在一期基本上都做的差不多,有一些积累。

第二,我们现在有更强的确定性,更完整的团队,更多的经验积累,和被投公司、行业资源的积累。二期基金在我们熟的这些方向上单个项目的投资比例要求高一些,在投资上的坚决度应该高一些。

会拿一部分比例投上一期的项目,但这一部分几乎只在上一期紧贴的那一轮上。美元基金特别是早期基金一般留20%或者更多比例,用于投同一期基金投过的项目,但是人民币基金一般没有这个留存。这样的问题是一期基金在最后大半年投的一些项目,发生后续融资的时候,一期基金已经没有能力再投了,但是在这个时候显然还有机会从这些项目里挑出一些好的,但是这个时候一期基金没有钱不能投了,二期基金就会有一部分钱来投。

(未完待续……)

下期更精彩

峰瑞创立初始就建了一个挺大的投后团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团队在做投后,人民币基金这么做的比较少,因为投后属于成本中心,现在来看这么大规模的投后团队对基金整体的业绩的提升有多大的帮助?

HR和做下一轮融资是基金的投后做的最多的,也是大部分基金都会做的,您觉得峰瑞还做了哪些其他更重要的、更有效的事情?

什么样的GP算是一个好GP?峰瑞将来希望做成什么样类型的基金?

https://www.pestreet.cn/article/detail2019000000078949.html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