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鲁众和黄海军:从8848到阿里 “赤脚”闯入投资圈的野蛮人

在做投资这个想法上,鲁众和黄海军一拍即合。他们从第一次聊到付诸行动只有一个月,各先拿出1000万元,取两人名字成立“众海投资”,做好困难重重的思想准备后,就挽起袖管开干了。
2014-12-08 11:06 · 新浪科技  崔西   
   

  接地气

  虽然最初做投资会有些担心,但鲁众和黄海军很快就找到自己的优势。

  受到阿里巴巴生态构架启发,众海搭建起一套孵化体系:邓康明团队解决人力问题,常年合作的律师事务所解决法务问题,鲁众和黄海军都是实干出身,知道一个公司如何从0开始做、如何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他俩主要负责解决业务上的问题,比如战略及团队搭建。

  “我们搭建了一个生态环境,创业者只需要做业务。”鲁众说。虽然鲁众和黄海军一起看项目,但投资后两人角色分工上也有不同:黄海军长期在业务一线,操作接地气,执行力非常强,不怕犯错误;鲁众则在传统行业资源较深,更多是帮项目进行战略规划及寻求合作资源。

  不过这样的合作也是有缺陷的,目前投资数量少鲁众和黄海军还能面面俱到,但量多的时候就需要行业数据的判断,所以他们还在寻找一个有较强分析能力的金融背景的合伙人,以保证投资更加理性。

  在北京魏公村的北京国际大厦里,众海投资租了某层楼的半层,鲁众和黄海军每人一个办公室,其他全部用来孵化创业团队。比如在前橙会里发现要创业的同学,众海都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不强求一定投资,但希望产品做出来能优先看一眼。

  汽车保养O2O平台“养爱车”就是众海独特投资方式的产物,养爱车创始人是阿里离职员工王玉博,之前在阿里巴巴一直是销售管理岗位,有了创业的想法之后,发现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技术人员。找到众海投资的时候,鲁众和黄海军也非常认同汽车养护O2O的方向,但是这样一个瘸腿团队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投资标准的。按照传统VC的做法,这个案子一分钟就会被Pass掉。

  鲁众和黄海军在投资前先做了一件事情:把阿里系离职出来还不错的产品和技术人员介绍给王玉博,让他们自己谈好合作意向和股份,搭好团队后再投资。这个项目众海和北极光一起天使投资500万元,项目启动后第二个月服务客户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个。

  相对于动辄上亿美元的基金,众海2亿元人民币只能算小资金,所以鲁众和黄海军对基金定位也很清晰,投天使轮或者Pre-A轮,单笔投资尽量在500万元以内。

  在每个项目上,鲁众和黄海军都有一票否决权,但即使是熟知根底的老友,俩人也会有分歧。不过分歧重点并不在团队和人才上,而在项目上。

  比如黄海军孩子才上小学,他对儿童教育类项目非常感兴趣,但鲁众孩子已经毕业工作,看所有相关项目都没感觉。另外鲁众喜欢打高尔夫,他认为一些高尔夫APP值得投资,但黄海军没有感觉。

  俩人解决方法是不断让对方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参与和团队所有的开会、讨论,让俩人对项目理解在一个水平上再做决定。

  代入感

  在黄海军办公室里有个茶桌,如果有创业者约见,黄海军就会说:“兄弟,做来下喝茶,你是干啥的,你打算干啥。”通常一天这个茶桌能喝上4泡茶,能聊上4、5拨创业者。

  做业务出身的人太容易有代入感,黄海军经常听创业者描述着,就站起来拉开背后黑板,开始写要点,比如如果是自己做会怎么做。当然这并不是黄海军投资的前提,纯粹只是建议,但很多创业者听完后很受启发,这让黄海军觉得特别有价值。

  丰富的创业经验、以及阿里无线业务积累的资源,成为黄海军赢取投资的砝码,但在初期也让他犯了不少错误。

  比如做投资*个月,黄海军每天都兴奋异常,觉得每个项目都那么好。后来黄海军和鲁众交流时觉得这事不对,怎么可能每个项目都靠谱。鲁众很直接的指出黄海军角色定位有问题,黄海军也恍然醒悟:“我习惯性把自己当创业者,每聊一个项目,我都假想是我在做,甚至会想运营找谁做、技术找谁做,这事情该怎么做。”

  可不是人人都是黄海军。“你让他们自己做,你再打分,然后再看靠不靠谱。”鲁众对黄海军说。当然代入感这事情在鲁众身上也常发生,尤其对于已经投资的公司,他老想开会跟对方说接下来一二三四该如何做。

  做投资的第二个月,鲁众和黄海军才慢慢找到感觉。他俩也在反省,不该这么深入的去干涉,而且以后项目多了,也不可能有时间有精力参与那么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投资一家公司什么事情都得投资人参与才能成,那就说明投错人了。

  众海投资的汽车保养O2O项目就在众海办公室孵化,以前黄海军恨不得天天盯着问每件事情进展,后来觉得自己太无聊,慢慢管住了自己。他和汽车保养O2O团队说,如果觉得有需要就来找他,他再也不主动找团队说任何事情。

  “代入感”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投资人比创业者更兴奋。鲁众和黄海军有时发现特别好的机会,就开始“组装”团队去做。攒了半天鲁众和黄海军发现,最兴奋的就是他俩,“组装”团队里的CEO和CTO们经常一脸迷茫。

  “还是得有个创始人,他自己想做这个事情,兴奋的嗷嗷叫才行。”黄海军总结。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鲁众和黄海军感叹颇多,以前常听人说投资就是投团队,实际操作发现太正确了,而这也恰恰是投资难点。黄海军发现,有太多瘸腿项目,创始人想法很好,但团队很难执行出来,最开始黄海军会非常纠结依然想投资,但现在都会放弃。

  鲁众和黄海军最一致的思路就是投团队,先有团队再有商业模式,另外团队是不是有激情、胸怀能够做到多大、组织实施能力有多强,都是衡量是否投资的重点。由于鲁众和黄海军是实干出来的投资人,很多创业团队也愿意以他们以较低成本进入,以获取创业指点和帮助。

  经历过2000年及2009年两次互联网泡沫的鲁众,最担心的是创业团队浮躁。尤其接触很多BAT出来的离职员工,他感觉之前企业的光环让很多员工放大自身的能力,当这些斗志昂扬的创业者在鲁众面前描述美好未来时,鲁众心里感叹:“天啊,投资可能会真的害了他们。”

  一些人从大公司出来,拿着几页纸的想法跑过来 说:我要做个特别巨大的事业,你们投钱我就干,估值大几千万上亿。听到这里鲁众通常就不想再继续听下去。他认为相当多年轻人没看懂名利:光环是企业集体成 功带来的,一旦从企业下来要给自己重新定位,付出自己的诚意踏踏实实开始创业之旅。

  “谁也帮不了他们,只有在社会上摔打吧。”鲁众说。不过面对这些创业者他也不愿意多说,因为有离职员工对他说,“鲁总你已经OUT了,你不具备时代精神”。鲁众想了想觉得也对,可能这个时代也需要有这种精神的人,有人不信邪才能有创新,“但是本质规律不会改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