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掌门人:工科男+投行女 买下赛道的那群人
从左至右:沈南鹏、郭广昌、徐新、林欣禾、刘昼
代表人物:沈南鹏、郭广昌、徐新、林欣禾、胡祖六、刘昼、符绩勋、邝子平、邓锋、李开复、汪潮涌、周逵、郑伟鹤、王永华
60后无疑是机构掌门人最集中的一个年龄段,业界一众最富实力的大佬们,红杉沈南鹏、周逵、复星郭广昌、纪源资本符绩勋……都是60后。
虽然70后、80后们纷纷自立门户,60后们,至少当前依然还是中国投资机构掌门人的中坚力量,由他们带领的机构昂然屹立在排名榜的前列。与50后一样,他们都是国内第一批风险投资人,但是相比50后更加年富力强,经历过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蓬勃与跌宕,刷新着国内创投史上一个有一个投资退出神话……丰富而漂亮的投资履历,无论在LP面前还是创业者面前都极富说服力。
界公子梳理出投资机构掌门人,发现这些60后大叔们创立或者掌舵投资机构主要为这样几波浪潮:
第一波,2000年便开始创立投资机构,与50后兄长们一样,他们是在创投行业开疆辟土挥起第一板斧的一群人。达晨创投、同创伟业、中科招商都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在2000年前后,深圳出现了一股创业投资的热潮,各路资金纷纷进入创业投资行业。一时间,深圳出现了200多家创投机构,其中包括刘昼创立的达晨创投、郑伟鹤创办的同创伟业。很快,北京上海更多具有政府资源与背景的创投机构开始出现,比如当今大名鼎鼎的中科招商。
达晨创投创始人刘昼,无疑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一批先行者。拥有深厚的财务背景,精于公司评估分析,刘昼率领精干的“创投湘军”,发现支持了一个又一个靠谱项目。创业板的开启无疑成就了中国创投也成就了刘昼。在2009年创业板开启时,刘昼被冠以“创业板金手指”之称。其对于本土市场的项目判断能力可见一斑。
律师出身的郑伟鹤凭借谨慎果断的投资风格,带领同创伟业从2000年成立一直坚守到2009年创业板开闸,在这接近十年的过程当中,有一大批PE机构已经消失了。““我闻都闻得出来企业能否上市。”在IPO退出为王的时代,郑伟鹤多年的IPO律师经验,让他可以在接触企业之初就敏锐地嗅出是否有IPO味道。
作为投资奇才,单祥双与中科招商也发迹于此时。10余年,单祥双带领中科招商从10个人管理60万的资金,成长为600人管理600亿的特大型资本管理机构,不仅成长速度业内少见,其投资领域之广,行业跨度之大,阶段之“无所顾忌”,让人直呼“匪夷所思”。中科招商也因为单帅跳跃式的投资风格而成为中国本土创投机构中一家奇特的“无所不投”的投资王国。
青云创投也是诞生于这个时期,掌门人叶东1996开始任风险投资业务的顾问咨询公司Interpac合伙人。随后在创投机构领域连续创业,2000年创立丰华美中创投基金,2001年回国创立清华创投;2002年成立国内第一支采用风险投资方式运作、专注于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投资基金。叶东是一个典型的"深挖型"投资人,找到一个他认可的又有潜力的领域之后,义无反顾,心无杂念地沉下去,一沉就是十几年。
实际上,2000年之前,还有一小批更早的行业智者。郭广昌、汪潮涌、符绩勋便是其中代表人物。郭广昌在复旦毕业后年仅27岁就已经建立了复星集团,亲任董事长,随后一路顺风顺水,集团业务稳步壮大,其一手创办的复星集团曾被美国《纽约时报》比作迷你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英国《金融时报》更将郭广昌称作“中国自己的巴菲特”。 目前,复星已初步形成"保险、产业运营、投资、资本管理"四大引擎的发展模式,从实业到金融,郭广昌缔造了一个中国商业传奇。“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动力”的理念之下,国内外收购兼并不断,目前,复星集团正在向管理万亿资产迈进,国内战略投资眼光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1996年,28岁的符绩勋加入新加坡国家科技局(NSTB),从那时起开始接触风险投资,2005年正式加入纪源资本,成为纪源资本掌门人。在加入GGV之前,符绩勋担任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总监。百度、优酷、去哪儿......在中国的互联网投资市场,符绩勋眼光独特,富有前瞻性,善于挖掘早期公司的投资价值并在公司爆发性成长前投入,更擅长在投后协助企业解决从管理的提升、战略的合作到上市的选择等成长中的问题。。继熊晓鸽、沈南鹏后,他已成为互联网投资中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
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被称为“神童”,随后在大摩、标普等公司工作。汪潮涌对于华尔街游戏规则谙熟于心。回国后既创立信中利主攻投资,同时也自己创业创办多家公司。可以说,汪潮涌是投资圈中的“奇才”,其对于行业判断,创始人的判断极具心得,这也是信中利成为业内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原因之一。
除了汪潮涌外,在2000年之前,还有多家知名机构创始人抢先试吃“螃蟹”。冯波创办联创策源,冯涛担纲成立上海联创,也就是现在的永宣创投(2006年民营化后为永宣创投),朱菁创立富坤创投,都是在1999年。
第二波,在2005年后,沈南鹏、周逵等投行海龟创立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国内第一批美元基金。“掘住赛手,霸住赛道”,沈南鹏凭借犀利的投资眼光,强势的投资魄力,不到10年,红杉资本已成就了中国互联网投资数不清的神话,在当今的互联网成功企业背后红杉的身影无处不在。
周逵进入行业比沈南鹏还要早。2000年周逵加入联想投资涉足VC/PE领域时,正是行业的冬天。作为一名新兵,周逵的唯一资本是他的耐心。之后的三年里,他没有投资任何一个项目,只是在研究。随后中讯和深圳讯天的成功使周逵成为创投界明星。2005年底进入红杉中国之后,周逵又把红杉引入他之前投资过的文思创新。在红杉,周逵已经成为沈南鹏外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一路支持京东上市,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界女强人徐新1998年初加入霸凌投资,网易就是徐新在霸凌投资时的出色案例,2005年,她离职创办今日资本。随后3000万美金投资京东,今年5月京东赴美上市后,今日资本在中国投资行业史上再添一宗百倍级回报投资,徐新个人也获利超20亿人民币。
DCM的林欣禾算得上是最为“低调”的投资人。和杨致远同为斯坦福校友的林欣禾在看到杨致远创立雅虎后创立了华渊网,后来与四通利方合并成为新浪前身。在新浪的多年职业生涯中,林欣禾的工作重点和兴趣一直集中在资本和并购业务,这也为他日后成功转型风险投资领域埋下伏笔。2013年,林欣禾因为投资58同城获利颇丰。此外,DCM在他的带领下还先后投资了当当网、唯品会、前程无忧等多家公司。在创投圈,DCM人数最少,但人均产出却最高,这不能不说是林欣禾的功劳。
值得一提的还有北极光的邓锋、启明创投的邝子平。邓锋是极具商业头脑的工科男,大学时代便已成为“清华首富”,创业成立网屏公司(NetScreen),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亿万富翁。2005年,邓锋从网屏公司辞职,那一年他42岁,创立北极光,同时也自己做LP,无意中投资了3家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而这3家基金又分别对Facebook、LinkedIn、YouTube和Groupon等4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了原始投资。随后正赶上中国风投第一波高潮,北极光在创投领域玩得风生水起。
2005年,邝子平联手周颖华(思科前业务发展高级经理)、Gary Rieschel(软银美国创业投资基金前执行董事、Mobius创始人)三人一起,募集面向中国的基金。那时,Ignition正在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双方一拍即合。启明创投与Ignition合伙人组成投资团队,从事中国内地投资业务。邝子平极为重视投资前期深入的市场调研,于是启明创投的投资风格也表现为偏重于长线投资,沉着稳健,但是邝子平也并非中规中矩,他尤其对偏门独特的早期项目以及成熟的领先公司更感兴趣,而与创业团队或者项目接触时,更多是用“第一感觉”来评判。
随后,本土创投机构蜂起。2007年,罗飞创办松禾资本;同一年,张维带领大鹏证券创投核心团队成立基石投资;还是这一年,陈玮带着几个创新投的同事创办了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之一。这个时候,2000年左右加入创投行业的不少年轻投资人开始成长起来,羽翼渐丰开始筹谋攀登新的职业高度。
2006年邵俊创办德同资本,说来也算是邵俊的二次创业吧,2000年邵俊参与组建了龙科创投,现在新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龙科创投当年也是长居清科集团PE/VC排名20强的选手。
另外一位在此时涉足VC/PE的人物当属胡祖六。经济学家身份的胡祖六在2010年创办春华资本,胡祖六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从事宏观经济、国际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研究,春华资本的运作也多以国际资本案例运作为主。
在60后中掌门人中,傅哲宽算是离职创业比较晚的,2013年8月,合伙人傅哲宽离开达晨创投,创立启赋资本。在达晨期间他主投项目包括:圣农发展、太阳鸟、恒泰艾普、华工百川、东方广视、机客手机网等。因最早将现代农业作为战略投资方向,被创投行业誉为“打开农业PE之门”的人。
除了上述几位之外,天图资本的王永华、创新工场的李开复、Keytone 周志雄、高特佳的蔡达建、GSR的伍伸俊也都是60后极具代表性的投资人。细数这些60后掌门人,界公子发现,当年60后们创立自己的投资机构时,这些如今的大佬也不过是30几岁。郑伟鹤、单祥双创立投资机构时都只有33、34岁,邵俊、冯波甚至年仅30。如今,进入同样年龄段的70、80后机构掌门人也开始登场了。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姚博海 李梅 赵娟,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409/201409263716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