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PE减员真相:财务投行背景易被裁 “青年军“边缘化

PE行业里众多的年轻人们也曾被认为是中国PE行业中的一大奇特景象,和国外PE行业从业者往往都有多年产业、咨询、并购等经验不同,年轻人曾受到国内PE行业的青睐。
2013-04-27 09:12 · 经济观察报  胡中彬   
   

  从业人员的兴衰,见证着PE行业的变迁。曾几何时,全民PE热的狂潮让各路有志之士都加入到了PE行业中,PE行业吸引到了大量的人才。时移世易,此时PE风光不再,一些曾经在PE行业里活跃的群体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财务人士、投行人士已经逐渐不再是PE行业招聘的主流群体,他们擅长的财务审核及上市运作已经随着PE行业投资、退出方式的改变而受到了另眼相待;曾经一度是市场上非常活跃的PE青年军们也风光不再,产业背景、投资经验的欠缺使得他们在PE行业中的立足之地受到了步步紧逼;而与此同时,一度活跃在PE圈的各种“掮客”的身影也渐渐消失,以往轻松介绍项目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已经逐渐因为专业性的欠缺而无生存之地……

  这些PE从业群体的结构性变化折射出了本土PE行业疯狂、洗牌、反思、升级的过程。


  昔日“香饽饽”被边缘

  上海一家PE机构的合伙人终于觉得和别人交换名片时不用再如两年前那样尴尬。他曾有多年投行和投资经验,并在2007年时创立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彼时,他在各种场合都能遇到不少以“做PE的”而自称的人,这些人中有的年纪轻轻,有的毫无投资经验,让他大惑不解,以至于他那段时间常常就不带名片出门。“这种现象在2011年时达到了顶峰。那会儿见人我都不好意思讲是做PE的了,满大街都是做PE的,而且都还是动不动就来给我指点一番。”

  彼时,PE行业的人来人往见证了这一行业的盛世,全民PE热潮将PE产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大大的泡沫。如今,这样的现象正逐渐改变,一些曾经一度非常走俏的人士逐渐失去了在PE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或者说是并不再如此前那般走俏。

  *类群体是财务和投行背景的投资人士。

  北京望闻投资咨询公司高级经理邹鹏是从事金融行业的猎头,他近期的感触是,财务背景出生的人士并不再是PE机构寻找的重点人群,以前很多PE机构招聘时只要是四大出身,有三四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的,基本上都比较走俏,但现在,这种背景和资历的人要想找到一个很好的PE平台,并不容易。不仅仅如此,他还表示,“上海有家PE机构去年裁员,在被裁掉的人员中,财务背景、投行背景出身的投资经理占了大部分。”

  事实上,财务方面的专业能力在投资业务中一直非常重要,现在也未曾改变,对于PE投资人员而言,对于企业基本财务判断的能力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前几年,PE投资对项目的选择首要的标准便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达到上市的财务标准。但是,PE机构们逐渐改变着看法。

  上述PE基金合伙人称,以前PE机构为了获取一二级市场的制度性差价,以财务标准为投资的主要依据,因而财务背景的投资人员在投资过程中凸显的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现在IPO停滞,同时一二级市场套利的机会也逐渐消失,以财务指标选择项目已经不再是PE未来可行的投资模式。“我们这边对投资经理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但不过分强调财务判断能力,因为这些都可以外包给外面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现在PE行业需要的还是对某一个产业有着非常深厚理解的人。”

  投行人士转身进入PE业也曾是过去数年较为常见的现象,但这样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和财务背景人士遇到的尴尬不同的是,投行人士擅长公司上市的运作,对于企业是否满足上市审核的条件,如何为拟上市公司“讲故事、做材料”得心应手,而现在,随着IPO闸门的关闭,PE退出渠道的变化,他们也不再是PE眼中的香饽饽。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