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北极光邓锋:看好中国公司出海 团队是成功的基石

这里是北极光去年年初搬入的新办公室,1200平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会议室和一律等大的单人办公间。里面有一间属于邓锋,陈设极简。除了门口的名字,看不出任何的层次、头衔。
2012-11-13 10:34 · 创业邦     
   

  站在华贸中心32层落地窗前,邓锋的身后是聚集了京城最多财智之士的CBD建筑群,和一整条长安街。

  这里是北极光去年年初搬入的新办公室,1200平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会议室和一律等大的单人办公间。里面有一间属于邓锋,陈设极简。除了门口的名字,看不出任何的层次、头衔。

  倘若不出差,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有时工作到太晚,干脆就住进楼下酒店。周末加班,他喜欢呆在隔壁会客室与音响、黑胶唱盘为伴。另一位发烧友、把办公室布置成“音响联合国”的周鸿祎观摩过他的装备,直言:“太差了,回头给你弄套牛掰的。”他不以为意:“我不收藏音响,收藏音乐。”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在硅谷以42亿美金卖掉NetScreen、经历过人生辉煌的他,如今除了财富和成功,有着更多精神诉求。水木清华BBS上流传着他2005年初回国时对母校后辈的一番剖白:打算办一个非营利民间智库,把中国企业带向世界。

  如此,此前六年将办公室设在毗邻中关村的清华科技园显得十分合理:最有机会走出去的,正是邓锋最熟悉的TMT领域。

  但7年中除办公地点转变外,其投资策略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清洁技术(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的投资比例已经占到了25%;进一步将手脚伸进了医疗健康,也有10%;新型消费5%;TMT领域的投资比重下降到了60%。

  这种调整对一家创立七年、掌管着10亿美金的VC来说,绝非轻描淡写。为此,本刊记者在数月内多次拜访邓锋及姜皓天李立新杨磊杨瑞荣四位董事总经理,并接触了多位接受其投资的创业者,试图厘清这一变化发生的轨迹及其内在逻辑。

  投资组合:高、低β值哑铃结构

  “投清洁技术、医疗健康是很早就确立的想法,只是建立团队需要时间。”邓锋否认了记者对北极光调整投资策略的疑问:“任何一个领域我们都不会觉得好就进入,节奏如何要看团队的DNA。”

  北极光公布的*个清洁技术项目,是2007年投资的生物燃料公司凯赛生物。据此推论,至少从那时起,邓锋已经有了切入该领域的念头。

  他的考虑首先是平衡风险:TMT项目β值(系统风险敏感度)很高,爆发性强、动荡性也强。今年300-500%增长,明年就可能急速下滑。清洁技术、医疗健康项目则β值相对低,意味着稳健。也许每年只增长100%,但可持续5、6年。尤其是医疗健康,北极光涉足较多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非但β值低,周期性也很弱,加倍稳健。与TMT配合在一起,可以保证基金的收益。

  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低β值行业有很多,比如能源、化工、汽车农业,为什么不是这些?

  对此,邓锋另有一套思考方式: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挑选行业。这些趋势包括: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和消费升级,来料加工、低端制造向先进制造的转型,政府对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动,消费者对生命质量的重视,以及移动互联网IT革命带来的生活、消费方式改变。在他看来,每个趋势都蕴含着巨大商业机会,但对北极光创投而言,在传统消费品、现代农业领域似乎并无优势。这样一来,北极光在TMT之外的两个新亮点——清洁技术、医疗健康——便已自动浮现。至于先进制造,邓锋常常用其来总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精密制造,有时也指代医疗器械。这是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往往必须仰仗制造环节予以最终实现。

  三大投资方法:平台/基础设施、技术、“走出去”

  不同领域投资方法有别,专注这些领域的投资团队新成员也带来了各自的方法。但反复梳理之,便会发现相较差异,延续下来的共性反而更多。这些共性,姑且称之为北极光的投资方法。

  方法一:偏好平台、基础设施属性

  以北极光重点关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为例。在其旧版官网上,这一度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存在,足见重视。但由于投资阶段较早,出于不愿消息曝光引来竞争者考虑,公布的案例只有三、四个。除了早年的展讯,近期较有代表性的是触控科技、中科创达。

  触控科技及其创办人陈昊芝已然在行业内广为人知,不复赘言。但相对超人气手游《捕鱼达人》,北极光更看重的是它旗下的Cocoa China——中国*的iOS开发者社区、游戏开发引擎和游戏分发平台。

  中科创达则是一家专注于Android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服务的提供商。团队的Linux开发背景使其相对做系统优化的点心、乐蛙而言技术更底层,规模更庞大——约有近800名技术人员,业务也更广泛——芯片端的ARM、高通展讯,手机端的摩托罗拉、索尼、夏普、NEC、LG、华为、中兴以及各大运营商都是其客户。

  不是App,也不是炒得火热的入口、安全、存储。前者是iOS服务平台,后者则在Android的庞大产业链条中处于基础设施位置。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邓锋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App的风险小,但长不了太大。平台、基础设施做成的可能性低,但能做大。

  类似的思路还可以在其他领域找到对应:普能、集盛星泰(SPS)所在的储能领域之于新能源,太时芯光、圆融光电生产的LED外延及芯片之于光电,诺菲研发的成本降低90%的透明导电玻璃之于其应用领域——使用触摸屏的3C,全都是基础设施。而东锐风电提供的风机安全运维服务,维络城、到家美食会(外卖送餐服务)、美团、客多(C2B电商服务平台)等O2O项目,则是平台。

  这种思路可以追溯到北极光早期在TMT投资中偏好的数据通讯设备、芯片、软件,这些传统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项目放在大TMT概念下天然地具有平台和基础设施属性。事实上,邓锋自己创办的NetScreen——基于硬件的网络安全公司,就是典型的基础设施。也许这可以归结为思维惯性:因为熟悉,所以看好。

  方法二:注重技术

  邓锋自己及团队大多技术出身,注重技术一直是北极光身上的醒目印记。

  一方面,这可以解读为其对技术类项目有偏好。不止技术应用,对中国近年开始冒升的世界同步原创技术亦高度敏感。

  深圳微点便是个中代表。这家公司将半导体微流控技术引入IVD(体外诊断)领域,颠覆性地将传统上很大很贵、必须配备中心实验室的设备改进到只要把一滴血滴在塑料卡片上插入小型仪器几分钟就可以,低成本、同等精确。在国内没有对标公司,海外竞争对手是罗氏、雅培。硅谷、中国各有一支研发、制造团队,目标是在POCT(床旁即时检验)占据全球领导地位。

  这是一家*轮深创投用人民币投资的公司,理论上第二轮外资进入非常困难。但创始人之一、董事严平宜对记者表示,其对北极光对技术的尊重非常信任。微点在硅谷的办公室就在Santa Clara十多年前邓锋创业的园区,他相信这位先行者拥有与他们相通的世界级中国企业梦,而非谋求短期内创业板上市。

  另一方面,这不时被误读为对技术的重视多过市场。

  “其实我们内部认为市场真的、真的是最重要的。”一向措辞简练的邓锋谈及此处接连用了两个“真的”和一个“最”来强调、澄清:“大量的案子在中国市场比技术还重要。人错了都还可以换,方向错了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我自己也在扭转过去优先看技术的教训。”

  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词,概而言之不免笼统。倘若将之拆分出规模、成长性、进入时机、营销能力四个层次,北极光权衡技术、市场关系的方法可以表述如下:首先确定项目所在领域的规模是不是足够大、成长速度是不是足够快;在此基础上,要求其在一段时间内拥有进入壁垒,偏好为技术壁垒;在之前两条前提下,对进入时机有一定容忍度,哪怕要在黑暗中等得久一点;如果创始团队的营销能力稍弱,予以补足或外包。

  以项目验证之:这些年风风火火的新能源领域——晶硅光伏组件、风机制造、锂电池、LED蓝宝石衬底,市场规模足够大、成长速度足够快,但北极光都没投,原因是技术壁垒不充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