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外资PE“二次创业”:熟悉中国政治 借道地方政府

因为境内和境外的游戏规则很不一样。既要熟悉境外资产,又要了解国内企业。因此,熟悉中国政治,借道地方政府成立人民币基金,不约而同成为了众多国外投资公司在中国二次创业的手段。
2012-11-09 16:23 · 英才杂志     
   

  外资PE又一次引起了投资界的关注。

  9月中原英石基金终于进入审核阶段,让许多人惊讶的是这家中原证券牵头设立的基金公司,另一大股东却悄然生变,原先的英杰华保险集团(AVIVA)变更为拥有英国背景的股权投资公司——“安石投资”(Ashmore)。

  而在同月,一只由国开行旗下子公司国开金融公司与法国信托储蓄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中法基金正式宣布交给凯辉基金管理,一只可以同时投资中法两国企业的混血基金也悄然成立。

  曾有本土业内人士用“鬼魅”一词来形容外资PE的投资风格,称其运作手法出神入化。从上世纪末进入中国一直到现在,这些国际投资机构见证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每一刻变化。数十年在中国市场跌爬滚打,也让他们变得更为本土化。

  面对着本土PE强势崛起和美元基金投资受限,外资PE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他们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PE机构一下子从几百家发展到几千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本土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达到67%,而2007年这个数字仅为18%。

  资历较老的外资基金难以避免历史风格的路径依赖,更愿意在中国市场践行国外成熟资本市场那套并购投资模式和极早期投资盛行的模式;而历史尚短的本土投资机构则一眼看到了制度性价差的存在,对于高成长项目穷追猛打,纯粹的并购投资和极早期投资模式则尚属摸索阶段。

  而且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的IPO窗口关闭,也影响其IPO退出。而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外资PE机构普遍都在经历调整和收缩。

  除此之外,美元基金所受到的政策限制也极大创伤了外资PE的发展势头。

  2006年,外管局等多部委颁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要求境内企业控制权转移至境外需得到审批,从而切断了外资PE一向擅长的海外融资、海外退出的“两头在外”的投资模式,外币基金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人民币基金成为选择。

  凯雷、TPG、高盛摩根士丹利黑石摩根大通、里昂证券等大型外资机构,自2010年7月起,陆续推出人民币基金。

  据统计,在2009年以前外币基金曾经独霸天下,但是到了2009年外币基金的比例占总比例的47.51%,已被人民币基金超过,2010年外币基金进一步下降为36.57%。

  同时管理美元和人民币基金的PE机构有如“双栖动物”,若是红筹架构,人民币不能去海外投资的情况下用美元基金投资;若是在限制性的行业,只允许人民币投资的情况下,用人民币基金操作,较为灵活。

  “像一些高科技或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机会没有那么大,就做美元基金为主的项目让其到海外上市。”一位本土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对《英才》记者表示。

  因为境内和境外的游戏规则很不一样。既要熟悉境外资产,又要了解国内企业。因此,熟悉中国政治,借道地方政府成立人民币基金,不约而同成为了众多国外投资公司在中国二次创业的手段。

  “我们在国内的LP主要是地方政府还有一些大型的国企。”英菲尼迪董事总经理胡斌对《英才》记者表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