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聚焦三季报:保险现巨额计提 再融资阴影笼罩

从2011年二季度到2013年底,中国保险企业资本金的缺口至少有100亿美元以上。留给2013年的虽说并不沉重,但足需警惕。现在该担忧的不是险企会不会再融资,而是他们会以什么形式再融资。
2012-11-09 09:45 · 腾讯财经  闫铮   
   

  三季度,保险行业压力*的无疑是代理人、最痛苦的无疑是精算师,最着急的人无疑是监管层。

  保险代理人的压力来源于越发难于增长的保费规模,精算师的痛苦在于业绩与计提风险的两难抉择,而最着急的保监会在三季度,则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保险企业增加投资灵活性。

  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并不能在短期内帮助保险行业走出困境,当业绩下滑、保费难增、代理人难招、投资遇阻等问题一同袭来时,偿付能力充足自然会预警。

  瑞士再保险公司专家郏京炜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曾指出,从2011年二季度到2013年底,中国保险企业资本金的缺口至少有100亿美元以上。如此算来,留给2013年的虽说并不沉重,但也足需警惕。现在或许该担忧的不是险企会不会再融资,而是他们会以什么形式再融资。

  惨淡业绩背后的真相

  2012年是保险业不折不扣的寒冬,上市险企的业绩大不如前,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业绩同比分别下滑55.6%、55.3%。新华人寿的情况略好,同比微增2.42%。中国平安得益于银行业务的带动,业绩同比增长10.42%。

  巨大的业绩落差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是巨额的计提影响了上市险企的利润。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12年前三季度累计计提减值290亿元;中国太保前三季度累计资产计提41.75亿元;新华保险计提47.69亿元,中国平安计提80.83亿元。四家放在一起,累计计提超45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平安“靓丽”的报表也是因为其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浮亏计提比例较少所致,虽然中国平安已披露的财报令人振奋,但埋下的隐患同样令人担忧。而新华保险存在着与中国平安一样的风险,只是浮亏相对较小,计提压力相对较少。

  如果中国平安也效仿中国人寿进行充分计提,将剩余的80-90浮亏抹平,可想而知,上市险企将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在巨额计提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保险企业投资收益不佳的无奈。四家在A股上市的险企在解释巨额计提时,无意例外地提到了投资收益不佳的问题。

  从2012年中报来看,中国太保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9%,中国平安为3.7%,中国人寿为2.83%,新华保险为1.8%。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总投资收率的披露口径不同,不可简单类比。但相比各自以往投资收益,普遍要逊色一些。

  从2012年中期报告来看,权益类资产比重从低到高依次是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其中中国平安在配置权益类产品时*胆。

  阴云接踵而至。三季度遭遇股债双杀,中国平安吞下苦果,同样其他公司也不好过。从三季度各家公司积极基金资产计提减值来看,三季度的各家投资收益可能都不理想。

  受投资收益不佳的影响,四家上市险企的净资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是缩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将比二季度末,三季度中国人寿净资产减少0.6%、中国平安减少0.4%、中国太保减少0.4%、新华保险下降幅度*,达1.3%。

  在如此的背景环境下,中国平安和新华人寿还分别进行分红。三季度中国平安分红12亿元,新华保险分红10亿元,这无疑也加重了中国平安与新华保险负担。

  为了解决投资难题,保监会在三季度绞尽脑汁为自己的“亲儿子”想办法。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不断拓宽保险行业的投资范围、让保险的资产配置变得更灵活、增加大量来自外部的优质资产管理者参与保险资金的管理。

  如今部分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合作已经展开,在不久的将来,时间将会检验这种合作的优劣。

  保费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人们在解读“股神“巴菲特”的传奇人生时,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词——浮存金。巴菲特的故事也常被简单的归结为“他发现了浮存金的秘密”。巴菲特将类似保费收入这种低成本得来的、可供自己长期使用的资金叫作浮存金,他认为保险业是个好买卖,可以使用别人的钱去赚钱,仅需要付一点小小的费用。很显然,保监会也在努力帮助保险公司用浮存金来寻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