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上周末有消息称“发改委拟提高LP出资门槛”。据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PE备案的人士称,国家发改委将强制性提高全国股权投资基金PE/VC基金的出资人(LP)门槛,要求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基金,单个投资人的最低出资额为1000万元。这也是发改委首次规定PE出资人的下限。
实际上,去年12月,发改委出台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这也是首个全国性股权投资私募股权企业管理规定,除强制以人民币投资的中外股权投资企业备案外,并“建议单个投资者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低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
此后,发改委曾召集多位PE、VC负责人沟通及征询意见。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一“建设性”规定早已悄然换成“强制性”执行。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大胆猜测认为,讨论抬高出资人投资门槛的规定,或为发改委未来出炉具有约束性的监管PE基金法规铺路。“未来发改委有可能出炉强制备案要求,即无备案资质的投资机构不准进行投资活动。如此,将对PE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该人士说道。
不过此前,早就有强制备案政策的消息传出。但对于发改委的“强制备案”要求,PE基金备案也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有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成立5亿元以上人民币基金达到70只以上,相比之下,在发改委备案的基金可谓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有报道称,发改委最早拟于2月底再次举行闭门会议,进一步商讨升级版备案的落实情况。因此,本次提高PE基金LP入围门槛很可能是加强全国统一监管的又一步。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披露的《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备案股权投资企业基本情况表》,该表显示,以鼎晖、中信资本为代表活跃在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已率先完成了备案更新,此外,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了已备案的多支基金出资情况。经记者证实,上述已备案基金及正在备案中的新募集基金已更新出资人至少出资1000万元的资质要求。
从长期的影响来看,则是对整个行业的洗牌,募资能力有限的基金和出资人,将因募资额受限而遭到市场洗牌。上述三位知情人士判断,这种洗牌的扩散效应将首先体现在以下两个群体:在募资市场中盛行的银行、信托或第三方中介机构募资模式,同时资金量较小的富有家族及个人投资者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受限,并将逐渐洗牌至散户退出PE。
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最早拟于2月底再次举行闭门会议,将进一步商讨升级版备案的落实情况。
“对国内多数PE/VC基金而言,要按照发改委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备案,绝非易事。”12月26日,一位PE管理负责人表示,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已在国内股权投资界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改委有关人士在研讨会上透露,计划在年底前向各省级PE监管部门下发两份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的配套操作指引。一份是针对VC/PE基金的财务报表及重大投资的备案审核细则,另一份则是各省PE监管部门监督管理PE基金备案的操作规范,其中包括各省PE监管部门务必落实PE管理负责人等要求。
其中,让PE/VC基金感到为难的是两项信息报告措施。一是基金重大投资行为必须在10个交易日内到相关部门备案,让基金管理人感到未必有足够时间组织相关材料上报,无形间增加了信息披露成本。
其二,PE基金对于年度财务报表编撰感到为难,尤其在所投资的未上市公司估值方面。按第三方会计机构保守估值法(即强调风险控制),通常是以同行业同规模上市公司当前估值作为参考值,如果被投资项目未来12个月存在上市计划,则在前者基础上打7-8折;否则按照5.5-6折进行估值。
“但这会让部分基金出资人(LP)感到不满,嫌基金投资回报率偏低了。”他指出,“这就需要基金管理人(GP)再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和LP做解释工作。”
发改委要求PE/VC基金在3个月内完成备案申请,并给予3个月宽限期让其调整备案登记的基金管理章程。但对于多数基金而言,这仍有一定难度。已有项目IPO退出的PE/VC基金操作起来相对轻松,因为LP已看到投资回报。
但发改委有关人士在研讨会上表示,能被视为单个投资者的FOF基金,必须在发改委完成备案,否则仍需要打通计算投资者总数。发改委正计划调研FOF基金运作模式,并界定FOF满足合格投资者的相关标准。
这一度让会议氛围陷入短暂沉寂。毕竟部分PE/VC机构已参与FOF基金募资,如一些国有创投公司采用由母基金出资的有限合伙制子基金模式,令每只子基金的国有出资比重降至50%以下,规避国有创投所投资项目在IPO时将10%股份转持社保基金的硬性规定。
还有部分PE/VC机构利用母基金概念,扩大募资规模,再投资到不同投资方向;或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发起子基金,以分散投资风险。一旦FOF无法在发改委完成备案而不得不“开包解原”,同样令有限合伙制子基金的实际出资人超过50人上限。
【投资界学堂】
你认为今年的商业领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熟悉了以下12项关于商业经营模式发展趋势的预测,你就可以引领商界的“时尚潮流”。
1、大公司更加社会化。提出把公司当作个体人来对待的不止米特·罗姆尼一个。公司本身也渴望人性化,为此,2012年更多公司将加入社交网络。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你会收到许多公司的好友申请,例如商业巨头沃尔玛,你会看到这些商业巨头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开始通过网络与消费者进行在线互动。
2、年轻企业家登台亮相。像《暮光之城》中的未来一样,全球经济的未来也是不确定的。没人明确知道经济何时、如何才会复苏,就像吸血鬼库伦家族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一样。
3、社交媒体运作效果良好。商业评估师开始真正理解社交媒体的含义,现在他们更善于确定哪些策略创造利润,而哪些策略浪费时间。
4、企业营销趋向移动化。超级男孩(NSync)乐队组合中哪些成员最初是来自米老鼠俱乐部?像类似这样重要的问题在聊天时提到,你需要做的只是掏出智能手机,快速搜索答案而已。
5、企业经营愈加环保。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聪明,那些试图依靠环保潮流赚钱,而没有真正坚持绿色环保标准的企业不会再侥幸成功了。2012年,许多新兴和现有的公司都将采取环保措施,但是我们也会提起一些制造虚假信息和误导销售的一些公司。
6、健康保险收缩业务规模。新的保险制度和规定将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方便的保险。
7、应用程序的世界。你最后一次查询Words With Friends填字游戏的分数是什么时候?五分钟前?还是十分钟前?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点痴迷于移动应用程序的时候,其实这不仅仅是你的困扰。
8、退休人员重返劳动力市场。许多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都觉得养老金储蓄不足以维持生活。祖辈们不会终身只从事沃尔玛接待员这一份工作,他们会去寻找能够应用技能和经验并且十分热爱的工作。
9、团购网站迎合客户需求。去年Groupon和LivingSocial这类团购网站异常火爆,但消费者对洪水般的促销邮件开始感到厌烦。
10、目标人群转移。目前人口比例最大的人群由85岁以上的人组成。尽管许多品牌一直在迎合年轻时尚一类人的需求,但是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人口比例更大的老年人身上。
11、企业参与当地社会建设。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被报纸和弹出广告所淹没的世界里,消费者更渴望人与人的接触。他们想伸手感触一个真实的社会,企业也希望为此做出让步。
12、全民网上购物。从支付账单到礼品采购,消费者网上购物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方便。精明的商家会采取行动从这些网上生意中分得一杯羹。当易趣和亚马逊这样的商业巨头依旧保持强劲实力时,你会发现一些新的商家也进入这一领域。
【大佬语录】
阎焱表示,赛富在投资中坚持按常识做事,因为PE本是个智力非常高的分析活。
1.我们这些年其实只是在坚持按常识做事而已。国人投资,委实运动型和忽悠型太多,按常识做就反成了另类。
2.投资中国近十多年,碰到很多把与领导人合影挂在公司大厅或办公室,高呼爱国主义口号的企业家。
3.最近看了些中国的几家电商,惊喜的发现又有中国式的盈利模式创新:主营业务都不赚钱;但以赚不同轮次的VC/PE的钱为主。
4.赛富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其中酸甜苦辣,只有当事者是清楚的。我的讲话每一个字都是我心里流出来的。上午讲完话,下来有LP 含着眼泪跟我说感谢,感动。其实我也是。
5.PE本身是个智力非常高的分析活,只是时下大多数中国的伙计们把他当成没谱的事来做,因为大多数钱是政府和无知人的钱。反正赚了有的分,赔了撒腿了事。
6.不知鼎辉当年是否拿了把刀架在了俏江南主的脖子上了签的约。若那样,这场婚姻就一定是鼎辉的不是。商业的基石是对契约的尊重和执行,1000年前的商人就知道诚信乃一切商业活动的根本。
7.绝大多数现在要钱的人都是只要钱而不愿意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约束。你投的钱就是我的了。你就别管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对不信任的人就一律不投。投资第一是投人啊!
8.创始人套现或退出都是有的。问题是上市后多久。在中国,急于脱手者大多是不考虑未来再混,而只考虑未来享受的事。此戒。
9.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赚钱,雇人。做不到这一点其他都是侈谈。经常在一些公众场合见到一些高谈阔论社会责任,捐这捐那的老板们,企业做得一塌糊涂不算,大多数都后来出事。总觉得像他们是个joke!但凡碰到此类人一律不能投!
10.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是不仅赚钱,而且把他的企业做成了那个领域的翘楚。伟大的企业家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对那个行业造就重大影响的企业家。
11.自09始,在人民币基金狂增的同时是外资基金在中国投资前所未有的困境。所有外资的审批手续大为延长并平添程序。我们所经历的最长审批超过两年。这是我在中国投资17年来从未经历过的。
12.大学生创业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广义来说,创业的成功和成绩好坏,组织和社交能力及坚韧的性格成正比。
不要给老百姓不切实际的承诺,最后根本没有兑现,把公众的胃口调得很大,最后政府能兑现的话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给很多民众不切实际的许诺,过了五年、十年或不到二十年,我们会发生财政危机,那时候不像希腊了,可能会更加严重。
金融危机爆发和欧债问题,都是市场经济的根深蒂固的结构问题,这是完全错误的。市场主义有很多优越性,但从来没有说优越性是稳定的,恰恰从创立二 百多年来都是很动荡的,包括危机。市场经济的危机几乎每三年、五年就来一次。而且二十世纪的大萧条比这次严重得多,也挺过来了。昨天大家的判断比较好,这 次危机爆发以后,我们以为西方经济完全破产了,不可救药了,我们完全低估了他们的调整能力,西方的经济很好了,中长期的问题现在已经比中国好很多,也就这 么几年,调整得非常快。就在我们飘飘然、得以的时候,我们的改革进行了几年之后,我们的问题更加严重,更加难以理顺。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202/201202132934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