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背景和创业经验移植到中国的畜牧业和乳制品行业中,邵祈的身份定格为农场主。
每次约朋友见面的时候,邵祈都会把见面地点定在COSTA咖啡厅,“这里的牛奶是从我的牧场引进的,支持一下自己。”
按照邵祈的想法,他所创立的华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夏畜牧”)生产的牛奶,要做其他高端品牌牛奶的“CPU”,当人们喝到特仑苏或金典的时候,就会想到,或许这瓶牛奶的奶源来自华夏畜牧。
邵祈少年时期就随家人移居美国,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起初是做些成衣销售的小本生意,但并不能展现出邵祈大学所学的东西。随后,从80年代末到2000年初,邵祈一直做电脑的软硬件生意。他和自己的伙伴制造了一款叫做EU的服务器,大多是供给自己朋友的公司或者合作伙伴,加上没有太多的制造量,又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从而使得自己的服务器制造之路没有很好地走下去。之后,邵祈转战洛杉矶,与自己的几个朋友开了几家电脑行,将其研发的软件植入到自己销售的电脑中,进行合作开发。“那时候,每台PC的利润在35%左右。最终做IT生意为我积攒了数百万美元的积蓄。”
当父亲告诉他,老一代无法回国了,他们这一代必须回去做些事情的时候,邵祈回到中国开始寻找适合的项目。经过调查研究,对比中国的各个行业,邵祈觉得畜牧业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中国的奶牛产奶量和转化率相对较低,乳制品行业也因此而受到了制约;在美国,畜牧业还是家庭式管理,一个家族可以拥有上万头甚至十万头牛。而中国没有这种可复制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
于是,邵祈决定引进新西兰奶牛,卖给中国的牧场。的确,经历了长达数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如今的中国奶制品行业正在经历一个重树品牌声誉的过程。邵祈说:“我希望建立一个中国优质的奶源平台,我要做的是牛奶行业的‘Intel Inside’。”
不论从模式还是经营农场的细节,邵祈都采取很西方化的方式。这种西方化根源在于35年的美国生活经历和多年的创业经历。
2003年,邵祈建立起牧场的时候,他的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立即吸引了国外品牌的注意,其中哈根达斯就是一个例子。邵祈回忆,哈根达斯整整跟踪和检测了两年的牛奶质量。因为哈根达斯作为高端冰淇淋的生产商对奶源品质的要求极高,不仅质量必须过关,其中的微量元素也有指标性的要求,因为一种微量元素的细微差别都会引起口感的极大不同。
当时,哈根达斯不仅在华夏畜牧的三河牧场进行实地考察,还把牛奶带回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细致的检测,“哈根达斯还以这些样品为奶源做了一些冰淇淋来检验口感品质。”邵祈说。这样经过两年的反复测试,终于确定了与华夏畜牧的合作。
正当邵祈觉得卖奶牛是一条既有商业效益又能促进国内畜牧业发展的商路的时候,他发现:美国的原奶价格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美国饲料和谷物的价格却和中国不相上下。这样的利润空间是很诱人的。邵祈说:“卖奶牛一年或两年才能卖一次,可是卖牛奶却能一天卖一次。”于是,邵祈转变了想法,开始选址建立自己的牧场。
但是在中国,并没有成熟的牧场管理理念和模式。在美国,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作“Herdsman”,他们大多是拥有数十年牧养奶牛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可以很容易地将牧场复制,形成有效的发展。中国不但没有这样一群“Herdsman”,而且短期内很难培养出来。因此信息化养牛和饲料科学化就成为了复制的核心。
为了养殖*的奶牛,产出更多更好的牛奶,邵祈首先把信息化、科学化植入到畜牧业。这里的牛圈是按每头牛一个固定面积设计的,平均一个牛圈有几十头奶牛。每头牛的脖子上都挂有一个小牌,进挤奶厅前由电脑一一核对,牌子上不仅记有上次的产奶时间,一切有关这头牛的健康档案全都记录在上面,假如哪头牛患有乳腺炎,电脑就会自动显示,不能产奶。挂牌儿连接着牧场的电脑总控制系统,那是一套专门的奶牛养殖软件,每头牛都记录在案,准确无误。
奶牛的饲料对于牛奶产量的影响也很大。而中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起初,邵祈也考察过很多地方,他想找到既适合奶牛生长、苜蓿和谷物生长的地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但是在中国很难实现。虽然新疆有适合苜蓿和谷物生长的土壤和日照,但是,新疆地处偏远,鲜奶运输很成问题。而在东南沿海城市,气候和土壤又不适合苜蓿和谷物的生长,而从新疆运输饲料所需的苜蓿和谷物又将花费高昂的物流成本,“所以,在东南沿海的诸多省份,畜牧业更倾向于进口饲料原料。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目前华夏畜牧取得第二轮融资,但他的首要任务却是让股东们理解自己的理念。与股东之间的相互磨合,似乎是美国商业文化和中国商业文化的差别。邵祈为了保证自己的品质,早在2006年就已经与美国谷物协会达成了协议,不仅从美国引进苜蓿草和玉米(0,-2409.00,-100.00%),而且也会引进美国最为先进的饲料。“奶牛也讲求转化率,吃的东西科学,奶的产量自然会大,品质也有保证。”
然而,邵祈不仅自己会采用美国饲料和谷物作为奶牛饲料,而且还会把这些经验向同行推广,他会主动为企业牧场牵线搭桥,引进美国更为优质的谷物和饲料。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引来股东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是在扶植和培育竞争对手。有几次,在会议桌上,邵祈还会就这样的做法和股东激烈辩论。邵祈认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品质和口碑才是*位的。他说:“如果一个行业整体素质提高了,行业中的企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反之,行业中的企业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尽管面临着股东的质疑,邵祈依旧没有改变这样的看法。当然邵祈也能看清一个事实:牛奶需求量十分庞大,奶源供给量的提升空间也很大,市场大、机会多,竞争不如合作。
邵祈如今依旧在积极寻找适合建设现代牧场的地方,也在大力推广更为科学的饲料。邵祈说:“在美国,花一公斤的饲料可以产出两公斤的奶,但是在中国花一公斤的饲料有时甚至产不出一公斤的奶,而且质量相差也很大。一旦转化率提高,高端奶走进大部分中国百姓家庭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拿到了泰山投资和Mueller Milch总计4500万美元的融资之后,邵祈将建立更多的牧场,“当我拥有十万头奶牛的时候,我的平台就建成了,那时候,更多的乳制品企业就能在我这里拿到优质放心的原奶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