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投票背后
产业资本的大幅减持与鲜有增持,足见创业板的不受待见。
此时产业资本频频减持正值进入中报披露季。根据一季报和中报预告,今年上半年不少创业板公司将出现业绩下滑。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的就达到了51家,占比约21%;119家公司业绩增长幅度低于30%,占比约50%。今年已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59家创业板公司,有12家预告业绩大幅下滑,最甚者新宁物流净利润下降68.12%~80.87%,国联水产继续维持亏损状态。
“都是奔着上市去,就想着一把火把公司的业绩烧上去,频频包装上市,目的就是为了套现。”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本报表示。
由于参与承接限售股质押与大宗交易等业务,武良军对于产业资本的减持动机有着较深的了解。他介绍,接触的很多客户都是财务投资者,特别是创业板,当时进入的时候就像是PE风投,就是等着上市解禁实现收益;而且有不少人也是急于套现有新的项目投入,再者就是创业板本身的估值被普遍认为较高,即便有业绩支撑,股价也难有上升空间。
武良军向记者介绍,由于创业板本身存在的泡沫,因此主板限售股质押约为5折,中小板4折,创业板仅为3折;而且大宗交易也是如此,主板接盘折价率为9.5折左右,中小板约9.4折,创业板约9.3折。“从市盈率、流动性上,创业板股票都不占优势。”武良军表示。
事实上,连任职其中的不少高管都对创业板不待见。
“截至今年5月31日,创业板224家上市公司,一共有327名高管提出辞职,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所有高级管理人员3800名的8.6%。”6月25日,深交所总经理助理周健男在2011年第三届中国创业板高峰论坛上表示。
对此,一位参与IPO业务的咨询公司表示,有些上市公司为了高管好套现,临时安排另外的普通员工做高管,以应付监管,自己则在披露材料中转身为普通员工,以此逃避套现的限制。同时,参与推动上市的利益相关方,都是奔着套现去的,所以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产业资本在解禁之后会很快减持。
周健男坦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业板市场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比如部分创业板公司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特点不突出,不符合创业板市场定位,部分公司成长性不够,上市后业绩出现下滑,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过高,导致股价被提前透支,同时资金大量的超募,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创业板高管纷纷套现和减持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