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渣打试验“银行+PE”模式 进军亚洲基础设施

当银行遭遇PE,故事情节会不会被改写?渣打IL&FS亚洲基础设施基金股本投资主管叶安德(AndrewYee)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2010-07-19 08:57 · 经济观察报  袁朝晖   
   

  当银行遭遇PE,故事情节会不会被改写?

  渣打IL&FS亚洲基础设施基金股本投资主管叶安德(AndrewYee)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他所领导的InfrastructureLeas-ing&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IL&FS)共同发起的一项6.58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础设施基金,这项基金由一个基础设施和私募股权专家组成的经验丰富的本地团队负责。

  它的投资人主要是渣打银行。SCIAsia是由两家亚洲首屈一指的金融和基础设施机构——渣打银行 (SCB)和印度基础设施公司,其投资对象是迅速壮大的亚洲市场 (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中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资产。

  “现有投资额已经达到2.52亿美元,投资覆盖运营收费公路、发电厂、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处理设施。”叶安德说。

  银行+PE模式

  SCIAsia设立于2008年,设立该基金的原因是两家发起人认为在未来的五年里,整个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额将会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会达到8000亿美元。

  SCIAsia的最终封闭日为2009年12月31日,共募集6.58亿美元的资金,其中3亿美元来自于发起人。

  基金负责人为叶安德和KrishnaKumar,两人在相关领域分别具有21年和17年的从业经验。该只基金团队由13名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分别驻于北京、新加坡和孟买,他们在基础设施投资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平均从业经验为10年。

  这只基金简单说就是银行+PE。

  很多外资银行囿于法律限制,对中国,特别是一些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介入力度显然不足。而通过PE+银行的模式合作介入可谓一箭双雕。

  比如,渣打银行和其自己投资的PE一同参与项目。如果PE看好一个项目,银行可以跟进贷款或提供金融服务,如果银行看中一个好的发展潜力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好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他们往往也会推荐给自己的PE公司来参与,这样,银行获得的是常规收益,PE获得的是暴利,而最终暴利的获得者还是银行,同时此举还可以让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牢靠,毕竟,PE是作为股东介入公司的。

  渣打、瑞银法兴、摩根大通纷纷在这个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今年年初即传出瑞银正与北京市就建立一只人民币计价的私人股本基金进行洽谈。

  目前,各金融集团正竞相在华建立人民币基金,原因是内地针对外币投资的监管规定更加严格。

  北京市正在研究各种方式,力求扩大自己对私人股本的参与,并已宣布与美国凯雷集团建立一只投资基金的计划。

  叶安德也承认在投资中可以相互得益。比如他们投资的美亚电力有限公司(“MPC”)就是由渣打银行和该基金共同参与的。这家公司是中国*的外资独立发电商,发电容量为3903兆瓦,旗下有21家发电厂,其中18家是在中国。SCIAsia协助美亚电力修订了业务计划,补充了新的管理人员,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

  另一个投资标的则是标准水务与水晶水务公司(“SW”和“CW”),它是中国的水务开发及运营公司;已经投入运营或是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总计16个,产能为43.3万立方米/天。

  进军亚洲基础设施

  叶安德表示:“我们的投资对象是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重点是中国和印度。此外,我们还会将10%至20%的资金投入东南亚地区。SCIA-sia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在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我们欢迎共同投资的机会。迄今为止,本基金已经投资了四项资产,投资约为2亿美元。SCIAsia的目标收益率是20%以上。”

  不可否认,由于行业特点决定,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周期长、投入大、回报也高,一般PE很难介入,而通过银行则显然相对简单了。

  叶安德表示,基础设施基金现在正从发达市场模式向更适合新兴市场的模式演变。新的商业模式的某些特点与私募股权基金更为相似,也更适合亚洲地区,因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很高。在发达经济体中,能够带来稳定收益的资产只有一项或很少的几项。而在亚洲,有许多资产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对于传统的发达市场基础设施基金来讲,投资对象只需要支付5%到10%的股息。但是在新兴市场,我们很多投资对象都会将盈余的现金流进行新的投资,这样,基金在8年到10年之间的存在期限内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我们看到很多大型私募股权公司正在筹建发达市场或是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我想要问问这些公司,他们在周期中的这个时间点上,在亚洲到底有没有相应的资源和关系得以开展亚洲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真正的考验是,他们当中到底有多少实现了*次封闭,更别提有多少能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了。”他说。

  “我认为现在到2010年底都会是以合理价格收购优质亚洲基础设施资产的*时机。亚洲简直就是我们的国内市场,所以我们是*不会撤出的。”叶安德最后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