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资本的爆点会出现在大健康领域吗?投资人看好民营医疗、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的发展,比如说春雨医生出现这些大的医生集团,和互联网结合,去把这个服务快速传递到基层一些机构,我认为这些因素都是能够促进民营医疗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的约束。包括还有一些资本的推动,我相信未来的民营医疗一定是越走越好的状况。"
2016-05-10 15:36 · 投资界     
   

  约印管理合伙人郑玉芬:医生动起来了,投资机会也来了

资本的爆点会出现在大健康领域吗?投资人看好民营医疗、互联网医疗

  我算是医疗VC里面的老兵,但是参与了一个新的品牌叫约印创投,希望跟着医疗创业的企业家一样,一起成长起来,能够改变中国医疗的现状,能够有所作为。

  约印创投是一个新品牌,我们去年6月17日刚刚成立,马上要过一周年的生日,我们从去年7月10日正式对外投资,到目前投资了4家企业,杨总到的基因二代测序,也是昌平园一家企业叫(范生子)基因,做基因测序,在肿瘤里面的应用。

  第二家企业是做医疗VR,就是虚拟现实。第三家是健康界,第四家是名医主刀,这个是刚刚投过的。从我们企业投过的项目里面,我们投的是不能硬的,都是一些交叉学科比较新兴的领域和行业,我本人是学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的。我是觉得未来这个领域会是我们比较喜欢的地方,当然我们也会关注像检测试剂,一些耗材,传统的行业,我们也会比较关注,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现在整个A股市场已经有这么多家的上市公司,你再去拼传统行业,我新出来做一个基金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可能去年到今年投了四个项目,然后从500万的单笔投资额,到一个亿的投资额,这个跨度虽然有点大,你砸两亿进去给一家传统企业,想让他能够50%的成长,其实是挺困难的,你看一下我们最近十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多人都是在一些交叉学科上发力,从而拿老了这个奖项。包括屠教授,在中药领域提取青蒿素。这种交叉学科有一些领域目前还处于在蓝海位置,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新创立的品牌,在战略方面肯定是要有所不同的,就包括有一些媒体也问到,你那个从启明创投之后,你的风格明显发生了变化,因为之前都是投传统的药、医疗器械。因为我也看到这种变化,因为从09年整个医改开始,到今天为止医生们动起来了,也就是说为什么我前一段时间投了名医主刀一个亿的资金去支持他们,让他们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大更好,就是因为我看到这些主任和副主任,不再像十年前大家很热闹,但是真正的服务提供者,这些医生们觉得这跟我没有关系,我看好病,做好科研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你去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您会发现医生们非常积极跟你探讨,一旦他们动起来了,机会也就来了,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去年6月1日我辞职离开启明创投,开始了一个新的基金的操作。

  刚才杨总提到了原来临床医生们,他们其实不太理解和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基因测序,蛋白组学这些东西,他们不太了解的,因为它是临床科学,不太一样的领域里面,他觉得你能够帮我看好病,就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实际上你去美国看一看,他们不仅重视临床医学,同时也重视预防医学,以及康复医学,但是中国这两块做得还不够好,证明是有机会的。包括预防医学领域里面,包括生命科学一些最新进展的医疗技术,我认为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机会的。

  我六年前就跟昌平结缘,10年我们投了(佳和美康),当时还在清科集团,当时是1.2亿的投资,清科集团投了,同时神州数码,启明创投都投了,落户在昌平来做医疗IT系统。现在也在A股里面谈一个对等,希望早一点能够上市。

  13年我投了从中药当中去提取一个小分子物质,治肝癌晚期的,同样也是落户昌平的,原来就在海归创业园里面,办公室很小,现在已经做到了临床二期,已经完成了,给了一个绿色的通道,发展得非常不错,现在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里面有将近2千米的地方。

  你刚刚创业,他就很好医疗配套给你,很多药物刚刚出来,然后做小试的时候,或者做一些实验的时候,都是有这样相应公用的设施,其实对于一个新药研发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刚刚建立起来,底子比较薄,不可能自己去买这样的设备和器械,如果有这样的公用设施,对他们来讲是真的非常有帮助的。

  当他长大了,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做中试,还做研发,昌平要有相应的园区要与之配套。他做好企业的同时,其他的方面不用他操心了,他就很开心。大家在北京做投资,通常有两个地方会比较好,其中最重要的地方是在昌平,第一它的人才非常高端,第二,他做的东西是非常吸引人的眼球的,比较高新的。接下来约印创投在昌平加快步伐去跑马圈地,看多一些好企业,甚至多投一些好企业。

  今年是我在医疗VC里面做的第十个年头了,大家觉得我看起来比较小,正宗的70后,这十年里,我觉得真的是看着中国医疗行业突飞猛进去发展,不管是说从药的领域,还是医药器械,还是各种耗材,我是觉得源源不断有很多海归回国创业,把生产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带回到国内,国内进口替代增加了很大的比例。接下来这种趋势一定会延续下来,作为投资机构,希望在重构医疗大的潮流下,能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扶持,因为投资的关系,会去以色列,去硅谷,看很多到底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是什么,最优秀的团队是什么样的,去年我就去了三次硅谷,他们的一个精神真的是在中国企业家团队上进行体现的,我相信再过五年,因为中国速度,不需要20年,或者10年,可能再过五年,在中国或者北京,或者是昌平,可能就会有这样一股力量产生,这种生态的构建,不仅仅是需要我们这些有想法,有资金的机构,同时更需要更多的有才的人从海外回来,其中更重要的是政府在政策,以及全方位环境打造上面的贡献。

  我相信在大家多方的努力下,中国的医疗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让大家很痛心,很多医生不会让他的子女再去学医这样一个很悲凉的状态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大的环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各方力量的紧密团结,共同协作的过程。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5/2016051039704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