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0月16日晚间消息,美国无桩共享单车公司LimeBike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这轮融资将现有的融资总额增至6200万美金。本次B轮由对冲基金Coatue Management领投,GGV纪源资本等联合投资。A轮的投资机构,包括美国著名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DCM,继续在这一轮跟投。
据介绍,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在美国的扩张。预计于年底前,LimeBike将在美国投放5-7万辆共享单车,目标服务全美30个以上城市和校园,并计划并登陆欧洲市场。
从今年6月份进入美国第一个城市至今,仅3个多月的时间,LimeBike已经进入了美国20个市场。LimeBike主要与城市、大学和公司合作,提供无桩、无补贴的共享单车服务,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城市交通便利。据了解,每次使用LimeBike30分钟花费1美元,学生享受半价,只需0.5美金。自6月上市以来,LimeBike的骑行总数、收入和用户数月均增长5倍,远远领先于市场第二名。总骑行数超过50万 次,注册用户近30万,并且以每周50%的速度保持增长。
每周新增1-2个市场
更密的网络覆盖,尤其是在高需求地区以及高峰时间,相对精准地投放足够数量的单车以满足更 多人的需求,这是共享单车在拓展市场时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环节。
LimeBike联合创始人兼CEO Toby Sun介绍,B轮新增的资金将被用于运营扩张、扩大产能和app 升级,并在2017年底前将现有的自行车数量翻十倍。公司计划每周将新进入1-2个市场,到年底将服务百万用户,并开始美国以外市场的扩张。
LimeBike是一只诞生于美国,但却拥有“中美跨境”得天独厚优势的团队。借用投资人的话说,他们“利用从中国共享单车现象中学到的精华和经验教训,开发出一个适合美国市场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Toby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Brad Bao,在创业LimeBike之前是昆仲资本在美国投资团队的 核心成员和创立者。从去年开始,他们对共享出行这类项目在美国市场的可行性进行了长达半年 的调研,出于对这类项目的复杂性考虑——涉及到智能硬件的研发和制造,软件的开发和用户服 务,供应链整合,单车的投放、运营和管理,市场推广、与政府部门沟通、和相关渠道的疏通等 诸多方面,团队需要专注力、执行力兼备,对综合实力的要求很高,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共享单车 投资标的的背景下,最终他们只得自行孵化:Brad联合Toby创立共享单车Lime Bike,并组建了 美国本土的创业团队。
得益于这种“跨境”优势,LimeBike已经在城市拓展、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上表现出了更胜一筹的 优势。半年之前,2017年3月份,LimeBike宣布获得来自硅谷著名风投机构Andreeseen Horowitz和IDG资本、DCM的1200万美元A轮融资。
不同于中国本土的共享单车比如摩拜或者ofo出海到北美市场会遭遇“水土不服”,也不同于在美国 “土生土长”的、长于软件开发、熟悉美国市场、但可能在硬件供应链上短腿的当地新创团队, LimeBike一出生几乎兼具了处理软件、硬件、运营等诸多问题的综合优势。
这种优势直接支撑了LimeBike以加速度进“城”入“校”。今年6月,LimeBike开始在北卡大学 Greensboro分校投放,接着陆续登陆西雅图、首都华盛顿、达拉斯、South Bend、南旧金山、Key Biscayne、Imperial Beach、圣母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20个城市和学校。最近,LimeBike还登陆了科罗拉多州的Aurora市,和阿肯色州的阿肯色州立大学,正式进入美国中部和南部市场。Toby 透露,LimeBike同时还在和美国其它的主要城市积极洽谈当中,包括旧金 山、洛杉矶和纽约市。
“最后一英里”的新增市场
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是全球各个城市都在试图解决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是针对市场需求“痛点”的对症下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
“我们相信共享单车在解决末端通勤问题上有独特优势,LimeBike在美国的探索证明,通过和政 府建立良性互动,共享单车是能建立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模式。IDG资本作为LimeBike 第一轮的投资者,很高兴看到toby和brad把中国原创的单车推向世界!” IDG资本投资副总裁甄志勇认为。
Toby表示,共享单车正在重新定义美国国民未来的出行方式。虽然美国人人均拥有自行车的数量 4倍于中国,不过在美国的交通出行中,把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的并不多见,反倒是多用于休闲和 健身。Toby认为,自行车还没有作为美国国民的日常出行使用,是因为没有“被供给”,这种情况 类似于Uber在美国诞生之前,当地人更多地依赖自驾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一样。
在他看来,从纽约公共自行车系统Citi Bike的运营上,已经可以看到共享单车在美国是有相当需 求的,只要“找到对的市场、提供好的产品”:单是在2016年,纽约Citi Bike的消费者使用量就接 近1400万次。
更何况,像LimeBike这样的无桩自行车,有比有桩自行车更明显的优势。比如,技术的发展已经 让无桩智能单车摆脱了驻车站,变得越来越自由。单车本身内置GPS,可以进行无线通讯,配备 远程上锁系统,因此它不再需要固定座(dock);乘客随时可以离开,在目的地锁车,随后其他用 户可以继续使用,因为单车是连接到一个移动应用上的,这个应用提供单车管理和应用内付款, 消费者可以通过地图查找到哪里有可用的单车,找到并解锁一辆单车十分迅速。最重要的是,智 能单车的成本要远低于有桩单车,不论是在资本层面还是运营层面。由于智能单车更便宜,城市 也没有负担,他们的普及度、便利性大大提高。
Toby认为,相较于短时租赁单车的市场,共享智能单车面向的是更大的新增市场,即如何让那些 开车、走路完成通勤“最后一英里”的美国国民用单车出行。
LimeBike的A轮领投机构、著名创投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Jeff Jordan相信,无桩共 享单车具有解决“第一和最后一英里”出行难点的巨大潜力。他公开为LimeBike这样的共享单车项 目站脚助威:“我个人对于共享单车的可持续性感到激动不已,我自己在6家旧金山公司担任董事,已经放弃了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驾车上班。我还是一位深度单车爱好者,所以我十分期待 LimeBike在美国发起智能单车革命。”
“中国模式COPY TO美国”,难在“懂”美国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也参与了LimeBike的本轮投资,他特别提到,“我们认识两位创始人Toby 和Brad已经超过4年,期间也一起目睹和经历了中国共享单车的爆发增长。作 为在中国共享单车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GGV在美国也投资了非常多的优秀的电商和互联网服务 公司,我们相信LimeBike拥有最强的团队,通过最好的战略和执行,有能力领导影响并改变美国 和欧洲市场的交通出行领域。我们深知共享单车的高频属性可以很好的服务消费者和城市,并具 有很多其他电子商务模式的延展性”。
Toby介绍,他和Brad在创立LimeBike之前,就已经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二者都是复星旗下昆仲资本在美团队的核心成员。再早之前,Brad在硅谷担任腾讯美国总经理8年时间,是腾讯美国一号员工;Toby早先在德勤咨询美国旧金山办公室,后在百事可乐负责产品和市场。
Limebike的创始团队具备很强的“美国基因”,产品和运营团队则大部分来自美国本土,这样的团 队背景使得它自一出生就很懂美国市场。
尤其是相较于正在出海的中国共享单车品牌。比如最先出海的小蓝单车,在还没正式开始投放运 营,就收到旧金山市交通局发出的保护“公共路权”警告,当地议员随后更动议通过了一项随地乱 停车将处罚2500美元的法案。在当地政府施压下,小蓝单车还被要求办理许可执照,并不得不租 了15个私人停车点。
除运营之外,在软硬件产品、品牌推广等方面,LimeBike本土化团队使得产品更贴近美国用户。
美国“共享单车大战”为时尚早
在美国的共享单车领域,虽然还未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之势,但无疑参与者已经越来越多。
目前除了LimeBike,还有有桩单车Citi Bike,无桩单车Social Bicyles、Zagster、Spin,中国的共 享单车摩拜、ofo和bluegogo也都已进驻美国,不过投放的车辆规模都不大。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如何充分地因地制宜,对于意欲在美国开疆拓土的共享单车品牌来说尤为重要。
比如,北美各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的极大差异,有中部的大平原,也有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当 阿拉斯加冰天雪地之时,最南端的基维斯特却仍然艳阳高照,这就需要投放车辆的物理特性要有 所差异化;再比如,美国大小城市的结构和中国很不一样,除了极个别大城市,其余的地区都保 持着美国传统小城镇的特色,即布局分散且人口密度低。等等这些都是共享单车玩家在美国进行 跨州、跨城市投放时,势必要考虑的。
Toby将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总结为“本地服务、本地生意”,需要有本地网络、本地人脉、本地洞 察力、土地专注度,而美国本土公司无疑在响应速度、决策速度上独具优势。Brad曾乐观表示, 共享单车在美国有竞争,但肯定不会像中国国内“百团大战”一样激烈,留给LimeBike的市场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