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投资也好,收购也好,并购也好,一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你对标的企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收来了之后,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管,也不是为了控。
2017-07-13 22:12 · 投资界     
   

  2017年7月13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险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出席,深度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资产配置策略。

  在圆桌论坛环节,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广誉远中药掌门人郭家学、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庚文、昆药集团董事长汪思洋、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招福君、广州视源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周勇以“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之道”为主题发表了精彩的观点,本场主持为清科集团董事总经理兼清科资管主管合伙人杨敏

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以下是论坛实录,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杨敏:往往在议程最后一场都是压轴的,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五位重量级的嘉宾。我是来自于清科集团的杨敏,分管了清科资管业务,主要围绕着上市公司做一些战略性产业基金,另外也围绕着中国的家族企业,做了一些家族基金。今天在座几位上市公司代表来自不同行业,将会围绕着上市公司去做一些股权投资之道这个话题作一些分享。

  郭家学:我们现在关注的是中医药产业的投资发展,就以广誉远中药公司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平台,专注在中医药行业,围绕上中下游产业链进行发展,目标是解决中医药存在的一些痛点。从2013年开始,广誉远推出一个叫名医名药的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集团在设一个国医馆发展基金,希望在全国建设自己的国医馆。另外,广誉远也给医疗机构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涉及领域包括心脑血管、糖尿病、不孕不育等。

  当时收购广誉远的股权,整个负资产是3亿多,资不抵债,这样的公司在当时看来,很多人看来都很害怕,但最终我们进入了。广誉远是一家非常有很宽、很深“护城河”的公司,拥有400多年历史,企业的文化力也是这个公司的护城河。事后证明我们的眼光是正确的,如今广誉远的销售利润在翻番,今后几年还能保持销售高速增长的态势。

  孙庚文:恒泰艾普公司是一家能源综合服务商,公司主要业务有五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能源勘探开发的软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第二个板块就是与能源有关的工程施工和作业;第三个板块就是与能源有关的高端装备制造、生产、销售、研发;第四个板块是与高科技应用当中有关的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现实这一块的业务,主要还是和能源行业有关;第五个板块就是供应链金融和投融资业务。

  在公司过去成长的历史当中,投资并股收购目的还是要围绕企业的战略来进行。如果说收购仅仅是为了并一个表,或者加一块利润,我觉得这个目的不一定非常正确。我自己认为收购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另外,投资也好,收购也好,并购也好,一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你对标的企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收来了之后,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管,也不是为了控。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政策。

  汪思洋:昆药集团是专注于做药的集团,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药来做的,主营最大的一块业务就是现代药物的植物药。我们掌握了青蒿素最早的研发和产业化,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青蒿素产业链的组织者。我们也拥有云南最大的中成药药品,目前销售额过十个亿。第三块是化学药和生物制药,相对前两个来说小一些,是未来主要去做的一个方向。昆药的定位是专注于脑血管,聚焦慢病领域,立志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药品提供商,所以我们未来投资并购的方向,会紧紧围绕着药品来做。作为一个药企来说,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就是产品。

  对于大多数行业,只要这个细分行业的天花板没有出现,你还是应该尽量聚焦在你的主业上。我们会一直专注在药品的研发,药品的二次开发和生物制药上面。我认为如果作为一个药企,你看重是他的产品,即使亏损也要去并购,估值贵和便宜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战略的诉求,和你真正对这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包括我们之前在做的大量的并购中,有很多我们是不对赌的,是直接并购过来的,有很多看重的是产品线,它是没有盈利的,内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整合,这样的标的我们反而喜欢。在新时期下,我觉得商业公司应该更加专注,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围绕着自己的战略诉求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去进行并购。

  赵福君:今年正好是久其软件20周年,我们为什么叫久其,因为是97年成立的。20年来我们从最初五个人的创业团队,到今天公司规模有2500、2600人,公司上市时收入一个亿,到去年销售收入已达13个多亿,其中利润2个多亿。2012年公司转型,我辞去了CEO一职,专门做董事长来考虑公司战略的发展。在现在的行情下,市场上实际好的标的并不是太多。我们通过大数据基金的方式,参股了10几家公司,现在都发展得不错,毕竟我们的投资不是为了财务投资,而是为了协同,对方还没有做起来,需要在生态当中成长的企业去做孵化。

  久其起初就是做软件,包括电子政务的软件和央企的企业集团软件。后来久其涉足了数字传播板块,成立了久其数字传播集团。另外久其利用客户资源,加上大数据技术团队,在孵化一些久其+生态的业务,包括久金所,主要基于生态做金融服务。还有SaaS服务,基于久其的生态下,第一年是可以亏损的,第二年下来,我们要求必须盈利。

  周勇:广州视源是今年1月19日才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在投资这个领域,我们是标准的“小白”。公司成立于2005年,从一家幼小的私营企业成长为一个公众企业,跟资本市场的交流很少,唯一的一次是曾把集团里一块比较小的业务卖给了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

  目前公司的市值是312亿,市值越大,责任越大。此前我们的发展主要靠内生,而且采用极端保守的策略,所以我们没有银行负债,非常稳健的,或者叫做优秀的现金流。上市以后,在资本市场的期待下,包括个人对公司发展的意愿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更多地去和资本市场做一些对接,寻求资本市场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手段,能够帮我们在业务边界上,在企业成长速度上有所提升。

  未来我们会依托在现有的两块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又规划了新的四个产业方向。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主板的供应商,包括中国的互联网电视和传统的家电品牌,以及全球除了三星以外的所有电视品牌,基本上都有合作的关系。这一块我们还会持续的发展,这一块业务我们本身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有着比较高的市场份额。另外一块就是教育电子,我们更多想去做更多教育方面的产业布局和孵化,所以在这个领域,现在我们非常急切需要一些资源的叠加,让这一项业务能够构建更稳健的业务发展模式。

  杨敏:今天来了差不多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很多是中国比较优秀的企业家,还有一些是同行业里面的VC和PE。我们看到过往有很多的PE+上市公司的模式,也成立了很多的基金,主要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来收购和兼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他会自己培养团队,自己搭一个班子,然后来围绕自己的主业进行参股,或者去投资和收购。这两种形式,没有谁对谁错,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围绕着上市公司的一些数据,来在体外储备很多的标的,然后装到上市公司。台上几位嘉宾比较有经验,希望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分享哪一个可能会更好。

  郭家学:目前广誉远的发展是立足现有的产品和业务,把这一块迅速做强、做好、做大。我们100多个产品,投放市场只有四款产品,广誉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集中精力把中药这个产业做好。作为大股东的集团这一块,主要布局健康产业,比如说预期有一些风险,有一些不确定性的,我们集团以投资的方式,来对中药大健康领域做一些布局,围绕产业链来做一些布局,未来也是全力以赴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

  孙庚文:恒泰艾普定了五年规划进入资本市场,这在2011年1月7日已完成的。上市以后,公司定了第二个五年规划,既要完善公司战略布局,建设三种能力,形成公司的五个业务板块。五年当中围绕产业市场,来完善三个方面的布局,销售收入比去年全年销售收入都要高出了很多,利润规模也是将近300%多的增长。

  那么是自己干,还是基金管理公司来干?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术业有专攻。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不懂资本,我不懂基金,但是我必须得知道谁懂。我不懂基金,但是清科懂,我就跟清科合作。我不懂是可以的,但是我要知道谁懂,这个很重要。

  汪思洋:目前我们这边做产业投资和并购的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上市公司的直投部分,直投部分主要是BD部和投资部来完成,这一块我们严格限定,仅用于跟上市公司核心主业并购,没有特殊原因不做过多的分散和财务性的投资。第二块这三四年来,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每年都会资助或者投一些GP,专注于医药领域,差不多是每年2到3个,投了四五年的时间,也累积了一个自己所谓GP小生态圈。我们跟这些GP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也会把他们看的项目,或者正在准备做的项目,跟我们来分享。第三个模式是我们今年开始尝试的,就是我个人重新组建了一个第三方独立的投资团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市场化招募的人员。

  上市公司对于我们这个基金平台,仅仅是两个功能,一个是基石的LP,出资不超过20%,另一个是产业的专业意见。募资方面,我们带着团队跟一个一个LP反复地见面和沟通,包括母基金和民营的机构,来获取LP的信任。我的想法是,鸡蛋首先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投资跟创新是一样的,不是说你想创新,你能把所有的药品都能研发出来,就能创新,很可能机制、时机和人员的差异性,会导致很多不一样的结果。

  赵福君:我们的经验是,上市公司首先要考虑做投资的目的,要围绕着自己的产业,你这个产业谁最懂,该不该投,有没有协同,我觉得这与公司最主要的董事长和股东对公司的战略相关。当然,如果这个上市公司的梦想不太大,上市了就是为了市值管理,那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成立了一支基金,是大数据基金,是围绕自己的产业链。清科的人在我们负责投资总监,他们有专业的人员,靠自己是不可能的。

  周勇:目前为止我们跟投资这个事,不是挨得很近。上市以后我们也成立了投资部门,方向基本上会围绕现在的几大业务板块去补充,或者构建某些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广州视源的方式一个是自己成立了投资部门,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同时也正在考虑去和一些比较成熟的团队和经验的基金合作,寻找更优质的标的,包括在投后管理上,给我们更直接的一些支持,这是我们的一个策略。

  杨敏:总结下来,大家的共识还是要找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一起来做这件事,强强联合,术业有专攻。非常感谢几位给大家的分享。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707/2017071441698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