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陈欧砸3亿入局共享充电宝,能否让王思聪吃翔?

共享充电宝之所以能得到资本的青睐,主要原因是人们已经几乎将社交和支付全部转移到了手机上,因此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的确是微小又实在的痛点——“没有手机,将寸步难行”并非夸张的形容。
2017-05-05 15:06 · 微信公众号:品途商业评论  刘桓   
   

  共享充电宝火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虽然共享充电宝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从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时间,拿到了近3亿元投资,由此引发了广泛关注。

  就在昨天,陈欧作出了投资街电3亿元的决定,并表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但是随后被王思聪泼了冷水:

  就在前几天,朋友圈还有人感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没有共享充电宝什么事了。但面对手机充电这件事,更常见的是,你拿着电量不足10%的手机,同时自问:为什么不把充电宝放包里,或者为什么放一部没有电的充电宝在包里!实际上,共享充电宝公司的创始人,大多都是从这样的经历中发现充电宝租赁这个机会的。

  共享充电宝究竟是风口还是伪需求,又为何又如此强的吸金能力?

  三大模式竞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共享充电宝这条赛道上的玩家有十余家之多,但依然可以把它们归为3种发展模式。

  1,大机柜:主攻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大场景。可以随身携带进行充电,但需要在指定地方借取和归还。

  优势:可容纳充电宝的数量较多,能满足高频使用场景的需求;

  劣势:前期投入大、经营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

  2,小机柜:主攻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在内的小场景。租赁方式与大机柜式相同,可容纳6-12个充电宝,有些公司可提供异地归还服务。

  优势:场景更为聚焦,能形成规模优势;

  劣势:会面临和桌面模式的激烈的竞争。

  3,桌面模式:主攻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在内的小场景,线机一体,放在餐厅的桌子上。

  优势: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能主动激发人的充电需求,而不是被动的被寻找的使用场景,转化率更高、使用频次也更高。

  劣势:占用餐厅桌面,和小机柜产品抢占商户资源。

  共享充电宝之所以能得到资本的青睐,主要原因是人们已经几乎将社交和支付全部转移到了手机上,因此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的确是微小又实在的痛点——“没有手机,将寸步难行”并非夸张的形容。

  虽然共享充电宝的目标用户几乎人人都有充电宝,但在需要的时候是不是正好装在包里,而且有电?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越来越多,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而手机却越做越薄,导致电池技术的进步要落后于手机越来越耗电的趋势。

  据统计,在中国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其中1亿多次发生在家和办公室以外。虽然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个,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电量需求与电池性能存在巨大缺口。

  理论上,共享充电宝确实有需求,这一点不可否认。

  百“电”大战,一触即发

  从2016年9月开始,共享单车加速竞争,虽然“洗牌”说迟迟没有得到业内认可,但现实是只有摩拜、ofo、小蓝单车等少数几家公司还保持着竞争力。

  也许比共享单车的竞争更残酷,共享充电宝的战争会更早打响,而且速度更快。

  在“疯狂的充电宝”风口汇上,小电科技CEO唐永波介绍,小电科技将开始大规模铺设,2017年计划全国铺360万台智能充电宝。就在上个月,公司正式开放城市扩张计划,除核心直营城市开拓外,进行城市代理商招募,全面实施投放计划。

  街电科技CTO严景也曾表示,街电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余座城市,铺设充电宝数量10万多台,用户数量已达到100万。从目前产能和地推速率来看,四月份开始将以每月10万台充电宝的速率继续铺点。

  Hi电CEO刘文源的野心也不小,希望一年铺设千万台,目标场景是“能让人坐下来待半小时以上的地方”。

  共享充电宝公司之所以希望快速拿到钱,扩充市场,是因为这个行业跟共享单车相比,有本质区别。虽然都挂着“共享”的标签,但是单车是纯粹的B2C模式,公司投放产品,用户使用产品即可。而共享充电宝是B2B2C模式,所以要想做成这门生意,就必须尽快渗透,拿下更多的商户资源。

  唐永波认为这条赛道确实存在马太效用,最终留下的只是少数玩家。作为投资人,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认为,“如果有渠道的掌控,速度会更快一些,利用时间换服务和市场还是合理的。”

  入局者已经站满了赛道,而资本的及时进入又助推了这场争夺线下资源的战争。在硝烟弥漫之前,道闸正在闭合。

  终局猜想:付费入驻OR免费充电?

  早在这批公司谋划租赁充电宝之前,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只不过他们做的是不可移动的充电站——在商场、车站的充电站最初采用投币的方式提供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免费经济冲击,他们取消了收费,将盈利点转移到了充电时往用户手机里安装流氓软件。

  今年315晚会曝光此模式后,可移动的充电宝似乎更值得信赖,但它如何盈利呢?

  使用充电宝要花1元钱,但是造一部充电宝的成本才数十元。就算加上充电、维护费用,一部充电宝一天被使用4次,不出10天就能回本。更何况还有些公司会收取100元押金,随着用户的增长,押金池的规模将数以亿计。

  目前来看,主要的盈利指向有3种:

  1,靠充电宝本身的租赁费用

  要想靠1元钱的客单价走向盈利,公司必须形成规模优势。但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有效铺设上百万台设备的难度可想而知。

  2,靠押金

  共享单车持续不断地遭受“靠押金盈利”的质疑,但是对于城市生活来说,3公里出行是介于打车和步行之间的尴尬地带,因而让单车成为了比较实惠的选择。但是在共享充电宝这件事上,除了收取押金的,还有免押金的产品可选择,因此这种方式也值得存疑。

  3,靠屏幕接广告

  如果把机柜放在A餐厅,却打了B餐厅的广告,A餐厅还会接纳共享充电宝吗?元璟资本陈洪亮简单直接地做了回应,“共享充电宝如果本身不能赚钱,就说明这是一个伪需求。”虽然小场景中用户集中度更高,在用户触达和广告信息上都有很强的作用,但是量不大的时候去讲商业渠道的扩展和广告,也没有基础。

  品途商业评论请教了一位实体商业经营者,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确实有需求,但是想在小场景(商家)下实现盈利很难。他目前正在想办法自己做一套产品,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

  对于那些小型商户来说,老板自己准备几个充电宝,加上店里的插座,完全可以满足顾客的充电需求;大型连锁商户,必然是共享充电宝公司的必争之地,但是这些商家要考虑桌面的占用、自己的耗电成本等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分红,商家为什么要接纳共享充电宝呢?

  为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吃个饭,还要扫码花钱充电的体验似乎并不美好。

  在此情景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能面临两条难走,但不得不走的道路:

  1,付费入驻

  这是抢时间的最有效方案,*家入驻后,后来者就很难进来。但是共享充电宝公司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2,免费充电

  通过免费充电,切实提高餐厅顾客的消费体验。将铺设量提升后,在广告层面寻求盈利。

  阿里最早做淘宝的时候没有想过支付宝业务会分拆,支付宝分拆那一天没想过还要去做理财……公司最终的走向,都是在探索中慢慢沉淀出来的。

  现在还讨论租赁和共享毫无意义,随着陈欧携3亿元入局,行业已经到了枪上膛,弓开箭,雷挂弦,刀出鞘的时刻,共享充电宝的战争,速度上是闪电战,程度上是白刃战。

  王思聪的赌局已开,骰子将很快落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