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朱波:投资温城辉、余佳文、王凯歆后,我从未后悔坚持投90后

她现在去做微商、炒外汇完全是走歪了。我想,如果当时她能够听我们一言,不是那么冒进,能够保持对资本和市场的敬畏,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今天公司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但她自己硬是把我们拉着她让她“靠谱”点的那根线剪断了。
2017-04-13 10:51 · i黑马  周路平 曹珂   
   

  温城辉、余佳文、王凯歆,这些是创投圈有些“另类”的创业者,他们都被贴上90后创业者标签,言论大胆,善于吸睛,也饱受争议。

  巧合的是,这三人的背后都有同一个投资人——创新谷创始人朱波。朱波对年轻人表现出了异于同行的偏爱,他投资的创业者中,90后的比例高达15%-20%。而巧合的背后也是处境使然,对于当时在创投圈刚刚起步的朱波而言,重仓90后是走出差异化道路的不二之选。

  如今,温成辉高调裁员、王凯歆创业失败、余佳文则变得低调。三人的处境再一次激发了外界的好奇和猜测。近日,朱波接受创业家&i黑马的专访,对投资90后创业者之道重新做了思考。

  “没想到温城辉裁员这么高调”

22222

  *温城辉

  【事件回顾】

  2017年3月27日,导购电商平台礼物说CEO温城辉发布内部信,称礼物说开始裁员,并将持续一段时间。温城辉表示,加入创业公司本身即是一种赌博,创业公司不可能为员工提供安稳的工作环境,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温城辉的高调裁员引起了其它创业者的反感,认为这是赤裸裸地让员工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但他认为,在礼物说这类创业公司,没有一天会是安稳的。“不想把钱烧的差不多了,再去慌忙地找投资,没前景的业务得马上砍掉,不给自己留有后患,有流动性的生态才是健康的。”

  【朱波对创业家&i黑马的口述】

  温城辉是潮汕人,有着潮汕人精明且聪明的特点。“精明”常形容一个人做事计算得非常清楚;“聪明”则是在精明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的智慧和视野,让自己在不损失或少损失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得更棒。小温这次高调裁员,更多地是出于商业目的考虑,如何让公司更健康地发展。

  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们创业的时候,总是在人力资源上卡得很紧,把一人当两人用。但最近几年,在资本的追逐下,许多创业公司违背了创业公司的精神,失去了创业公司的味道。甚至有些创业公司创始人在外面夸耀说:“我们公司有多少多少人”,总觉得把公司人数报少了就丢了面子。

  其实对于投资人来说,根本不在乎你公司人数有多少。如果你公司只有七八个人,就可以把业绩做的很好,我会给你点个大大的赞。硅谷许多估值很高的创业公司,公司也不过三四十人而已。

  国外有一种说法,一个公司若想效率最高,人员要有合理的配比,人多效率反而下降。一个公司就像一个木桶,任何一个短板都会拉低整体水平,如果公司养了懒人,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效力和作用,对公司整体氛围和其他员工的积极性都有所影响。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回归商业本质,精简人员,把每个人心底的热情激发出来,公司才有朝气。

  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时,很多创业者开始做加法,这也使很多创业者迷失了自己,头脑发胀守不住自己的初心:

  *种在业务上做加法,也就是原来守着一条道路走得好好的,后来觉得还要做一些事情,于是在业务产品上做加法;

  第二种在人员上做加法,找一批不错的高管做面子;

  第三种在目标上做加法,这种加法最可怕,比如本来定5000万元的目标,但是泡沫起来以后就开始人为地拔高了。

  有时,创业需要跑得快,但这种快不能建立在牺牲自己的基础上。如果创始人不知道如何控制刚性成本,公司立刻会被拖到很难的境地,裁减刚性成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仅是资金、名誉代价,最重要的是人心会动摇。所以很多公司人浮于事,创始人也不敢挥刀砍下去,于是便采用转岗的方式。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转岗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后遗症。创业公司不像大公司,有特别多的岗位可以转,当初是按这个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招的,但转到别的岗位,员工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同时也耽误了公司的事。如果转的岗位不是他想干的,他干着干着还会走,这对创业公司都是巨大的成本和损失。

  所以,没有这个项目就走人,有新项目就进人,这才是一个良性机体,这在硅谷很正常,但是中国人要面子,不愿意裁人。我相信,今天中国绝大部分创业公司,如果人员砍掉20%,效率不降返升,人心会更凝聚。

  回到小温这个事情上来,我说他“精明”,就是说他用人很精明。他会看到每个人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不养懒人。在移动互联网大潮起来时,他比一般的公司增人速度慢,能够守得住。

  他这次裁人就是因为公司有新业务要做,有些业务人太多了,于是他采用淘汰人而不是转岗的方式,他觉得公司的每分钱要用好。在这点上,他是一名合格的CEO,也是对员工负责的CEO。

  当我们知道他要裁员时,我们告诉他没问题,但一定要妥当。不过,没想到他这么高调,让我们大吃一惊。

  “王凯歆对年轻人创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事件回顾】

  高中便辍学创业的神奇百货CEO王凯歆,曾一度被视为“商业天才”。

  2016年1月,王凯歆参加《我是独角兽》创业真人秀节目后迅速走红,“神奇百货”获经纬中国真格基金和创新谷A轮融资,共2000万人民币。

  2016年7月,神奇百货被曝出数据造假、闪电搬家、非法辞退员工等消息,陷入负面舆论的漩涡。3个月后,神奇百货官网关闭,眼看着楼起楼塌。

  2016年11月,王凯歆回应:“神奇百货”是她主动放弃的;运营主体“深圳大爆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破产,即将被收购。

  2017年3月,沉寂多时的王凯歆在朋友圈公开了新业务:教人炒外汇。

  【朱波对创业家&i黑马的口述】

  王凯歆在创业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很大的问题:

  *,她心气太高,想一口气吃个胖子,自认为能够无所不能,对资本、对市场缺乏敬畏。这也是她没有经验导致的,当然她也完全听不进我们投资人的话,包括真格、经纬和我都曾苦口婆心地劝过她,但没用。

  第二,她个人过早地陷入了感情问题。2015年2月,我给了她种子基金。她在我们的帮助下,一个人从西安到深圳组建团队,慢慢产品打磨。2015年初跑得非常好,但到了2015年4月,我突然发现她精神恍惚,明显感觉不对。于是我跟她说:有件事我一直不好意思说,现在能不能说一下,你18岁之前能不能不要谈恋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创业上去。

  那时她非常听话,第二天就回来了,住在公司附近。所以,她在2015年4月到2015年12月是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但到2016年,她再次陷入感情当中。当时我*感觉是完了,她不会再听我的了。因为我自己创过业,太知道创业该怎么一步一步走了,刚开始创业时一定要专注。原来我给她发微信,她都是秒回,后来给她发微信,十个小时能回就不错了。

  她躲着我,后来说要搬走,我说不搬的话你能省下十几万的房租,但是她不愿意,觉得我在控制她。但我投资了好几百家公司,公司活得好好的,我开心都来不及,干嘛要控制啊?我只是想帮助你走得更稳一点。

  从那以后,我已毫无办法,她裁完员其实账上还有足够的钱。曾经我想,如果她回来继续干,公司还是有机会起来的,因为市场不变,需求不变,投资人的支持不变,而且市场验证、品牌都比刚开始创业时好得多,但她已经因为恋爱放弃公司了。

  她现在去做微商、炒外汇完全是走歪了。我想,如果当时她能够听我们一言,不是那么冒进,能够保持对资本和市场的敬畏,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今天公司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但她自己硬是把我们拉着她让她“靠谱”点的那根线剪断了。当她放弃公司时,我甚至特别希望她能够回学校去读书,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觉得很可惜,不单单是投资人损失了钱,更可惜的是,她这个事件对年轻人创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她只是一个个例,不能代表所有的90后创业者群体,我投资的多数90后都发展得非常好。她的公司是我投的90后项目里*死亡的一个。

  之后,我们也无联系了,因为我觉得她已经在追求自己另外一种生活了,或许很幸福,唯有祝福。我也不知道她是否有过反思,可能没有,真正反思估计也是在25岁以后。她现在这个年龄还不知道什么是反思和感恩,至少我从没听她说过一句对投资人感恩的话。

  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过去感恩,对未来敬畏。面对曾经帮助、支持过你的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有勇气往前走;面对未来一定要敬畏,因为我们对未来只知道一点点,所以对客户和行业保持敬畏,才能走得更远。

  这件事对我们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警醒,我也反思了几点:

  1.未来,对那些尚未成熟的90后创业者不能光给钱,还要在她发展的过程中帮助他,对其财务有所把控。

  2.王凯歆的事情只是个个例,我真的不希望因为一个个例否定整个群体。未来,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20岁左右的创业者。

  3.未来投资年轻的女性创业者时,会更审慎些,尤其是没有经历过感情风波的女孩子,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感情问题可能会迷失自己,这对资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风险。但是成熟的女性创业者,只要选对方向,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事件回顾】

  2012年,大学还未毕业得余佳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家&i黑马注:超级课程表),后多次获得投资。

  2014年,在央视《青年中国说》节目里,余佳文公开承诺“明年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并提到“超级课程表”的管理模式中有“员工工资自己开”、“上下班时间自己掌控”、“鼓励员工用打架解决问题”等,被称为“90后霸道总裁”。

  2015年8月,余佳文公开“认怂”,自称食言了“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的承诺。

  一言激起千层浪。无数口水涌向余佳文,他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并在事后称,“(我)被骂成这样,没去自杀已经很好了。不过我也有点炒作的成分,自己也有责任。”

  【朱波对创业家&i黑马的口述】

  余佳文是最早的90后创业代表之一,舆论和资本把他捧到很高的位置。后来,他也是希望通过一些营销事件带动公司发展。于是《青年中国说》、《开讲啦》等媒体找他,他就去了。

  余佳文的言行举止听起来“不靠谱”,但他做事非常靠谱。这两年,公司业务开始向良性发展,投资人也跟他讲,做PR宣传时不能传递社会负能量。在这点上,他尝到了苦头,事后也做了反思,所以这两年变得低调了。

  由于许多人不喜欢他,所以每次排创业公司死亡名单的时候总是把超级课程表排进去,但其实公司活得好好的,目前公司80多个人,日活300万左右,数据量很好,今年实现盈利。

  虽然他个人的炒作导致公司被非议,但客观上对业务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事件发生后他总是让公司进入一个新高度。因为现在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下载,下载就能够带来钱。

  许多人批评说,90后创业者喜欢炒作。我觉得他们一开始并不想自我炒作,只是因为这个话题有爆点,自带流量自带故事,于是就容易被炒作。

  我认为炒作分两种:一种是围绕公司,对业务进行炒作;另外一种是跟公司业务无关,炒作个人,这就有非常大的问题。至少温城辉和余佳文的PR宣传是围绕公司业务进行的,没有离开商业本质,所以我认为这种“炒作”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对他们的高调炒作也有些担心,担心他们会迷失自己。

  当然,围绕公司炒作的同时也要传递社会正能量。如果传递负能量,即使是围绕公司的炒作也不行,因为会把品牌和口碑炒坏,尽管能赢得一时的眼球却会牺牲未来。

  我为什么青睐投资90后?

  在我的投资组合中,90后创业者占比约15%~20%。90后年轻创业者的短板是比较大的,20岁左右的创业者创业失败率远高于30~40岁的人。不过,之所以我会选择将90后创业者作为自己重要的方向之一,有两点原因:

  1.年轻的创业者更具有颠覆性。

  当初我创业的时候,也就20多岁。Facebook、苹果、谷歌、微软、雅虎的创始人都是在大学时候就开始了创业。所以我认为,年轻人是创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20~30岁的创业者无法在传统领域跟巨鳄抗争,只能面对未来去创造一个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东西,才可能弯道超车,因此他们的创业思路往往比四十岁左右的创业者更具有颠覆性。

  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如此之快,未知大于已知,今年能够看得清楚,明年就可能看不清楚,后年更是无法预测。在不确定性如此大的年代,年轻人更具有想象力。所以,我觉得年轻人有足够的梦想,有一个可行的方案,社会就应该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正是这样的理念驱动着我关注年轻创业者群体。

  2.为了在投资时寻求差异化发展。

  当初我进入天使投资行业时,是资本市场的新手,不可能在主赛道上跟主流的投资人抗衡,所以只能在主流投资人不关注的领域和人群中去寻找切入点。如果我当时也高调地跟他们在主赛道上抢精英创业、海归创业,别人为什么选我?

  《创新者窘境》这本书就曾说,所有成功的创业都是从一个不起眼的边缘地带切进去,经过几年的发展,非主流变成主流,或者与主流并驾齐驱。我把做天使投资也当成一次创业,虽然我的目标是要达到最上层,但一定是从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切入。

  现在,我的精力主要是在*层的上端圈子,因为中国60%左右的优秀创业项目是在这个圈子被消化掉的,所以我现在主要任务便是把圈子里的资源挖深挖透;第二层圈子创业项目质量次之,以区域位置为主,比如华南、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域性很强的圈子;第三层圈子创业项目再次之,是以平台为主,他们形成了一个创业者生态圈;第四层圈子就是各地方的路演中心、孵化器里的创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质量大多数比较差。

  当然,当慢慢变成“主流”后,我会继续关注年轻的创业者。不过,今天的风口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多的是投资以技术驱动为主的创业,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不见得有资历做这个事情,所以看的年龄会稍后点,差不多30岁左右的人。

  给90后创业者的建议

  我也想给90后创业者几点建议:

  1.无论资本如何捧你,都不要忘乎所以,因为资本不是傻子,如果你的盈利不行、市场有问题,资本迟早会弃你而去,因此创业者要守得住初心,回归商业本质。*把产品做好;第二把你的客户关系客户群体维护好;第三尽可能做到收支平衡或盈利。

  2.90后创业者不要轻易放弃梦想,但也不要因为环境的冷热迷失方向。我自己本身也是创业者,曾经上去又下来,品尝过鲜花与美酒,也曾掉到过万丈深渊。深知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现在移动互联网红利、人口红利已经渐渐消失时,所谓躺在路上推着你走的时代过去了。

  3.CEO分两种,一种是“极靠谱”,一种是“极不靠谱”。90后创业者要兼具“极靠谱”和“极不靠谱”的气质。

  “极不靠谱”的人一般都非常善于升维思考,他会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长远的事情,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关注宏观但不注重细节,缺乏端到端的执行能力;“极靠谱”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关注细节,具有极强的端到端的执行能力,但不够性感,而且上升空间会被挡住。

  我希望90后创业者“靠谱”些比较好。因为“极不靠谱”的人创业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他之所以“不靠谱”是因为他有过很多靠谱的经历让他变得“不靠谱”,也就是“艺高人胆大”,如果没有过去的积累,怎么能靠谱?

  从创业角度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创业者:有情怀、有梦想、有分享精神,而且他过往的经历和资源能够支撑这个梦想的实现,因为这样的创业者能够把事情做大,天花板够高。当然,我也会看他边上有没有与之匹配的合伙人帮他完成这件事情。

  如果创业者跟我讲很实在的事情,我也喜欢,不过我也同时考虑这个公司的瓶颈在哪。因为往往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创始人会变成公司的瓶颈,他的视野和梦想可能会变成公司的天花板,太“靠谱”的创业者在贴地飞行的时候,很容易忘记仰望星空。

  4.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技术创新的时代。至今,美国互联网发展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15年,这波浪潮中产生了很多商业模式,*的特征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以互联互通的模式,实现信息扁平化,使得信息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但它并没有从技术上对公司的效率和产业进行本质上的改造。未来,将是以技术和智能为主驱动力的创业,20岁左右的创业者在知识和技能上显然是不匹配的。

  所以,在这个新旧时代切换的年代,90后年轻的创业者一定要静下心来。如果没有独特的东西不要瞎创业,因为死亡率很高。如果你想做外卖做微商,可以赚点小钱,但不要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做,可以选择一些流量变现、内容变现的方向。

  5.商业模式创新还有一个机会,那便是“曾经的红海变蓝海”。

  现在,有很多二十岁左右的人开始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们仍然停留在模式创新上。不过我觉得有一个模式创新还有机会,那就是由新技术、新业态、行业融合后产生新的东西,使得很多表现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曾经的红海开始变成蓝海”。

  比如,微信、陌陌等社交形态是25岁以后的人喜欢的,而年轻人觉得他们太商业化,所以如果关注16~25岁年轻群体的需求和体验,这就是“曾经的红海变蓝海”,90后创业者可以把目光放到新生代的成长上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i黑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