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马上接近尾声,这一年经济转型中的下滑趋势,让所有行业都面临严峻考验,《投资界年终特别策划:2016产业风暴系列》。回顾这一年因政策、资本、市场等多重因素而大起大落的产业圈儿里那些人和事儿,有钱有料有内幕,有喜有忧有狗血剧,有分有合有野蛮人……
从1995年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到今天全民天使、遍地VC的空前盛况,无数初创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得以傲视群雄,无数创始人借助资本的力量成就亿万身家。然而,事情都存在物极必反的AB面,资本疯狂助推下,无数企业因为烧钱激进而陨落在路上,企业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也在频频上演。
这些年被“扫地出门”的创始人,都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而不得不离开自己为之“出生入死”的公司。投资人和资本方真的就是“门口的野蛮人”?创始人与投资人从“蜜里调油”到“兵戎相见”,到底是因为什么?
汽车之家创始团队彻底出局:平安系职业经理人全面接盘,未来或被再次出售
【创始人】李想、秦致
【资本方】澳洲电讯、平安集团
【复盘】2005年6月,李想创立汽车之家;2007年7月,秦致加入汽车之家任总裁。2008年6月,澳洲电讯出资7600万美金收购汽车之家(估值不到1.5亿美元)55%股份;2012年,澳洲电讯有出资3700万美元将持股比例提高至71.5%,此时汽车之家估值3.36亿美元;2013年12月11日,汽车之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创始人李想持股5.3%、CEO秦致持股3.2%。
2016年4月15日,澳洲电讯宣布,将以16亿美元价格出售汽车之家47.7%股权予中国平安,出售价格为29.55美元每股。交易完成后,澳洲电讯将持有6.5%股权。4月16日,汽车之家管理层提出,要以每股31.5美元的价格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买方团由汽车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层牵头,博裕资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参与。
然而,汽车之家大股东澳洲电讯并未接受这一私有化方案,尽管私有化财团提出的价格高于平安信托。6月25日,澳洲电讯与平安信托的股权交割正式完成。目前,平安信托以47.7%的股份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澳洲电讯持股6.5%,秦致持股2.9%,李想持股2.6%。由于投票权与持股比例相当,秦致等创始团队被平安系轻易踢出局,这个结果毫无悬念。
10月3日,汽车之家官方宣布其创始人李想、前CEO秦致退出董事会,由平安信托方面康雁(汽车之家现任总裁)和王俊朗(汽车之家现任CFO)出任新董事。至此,汽车之家彻底易主,改姓“平安”,这一结局令人无限唏嘘。
【结局】汽车之家上市至今,历史最高市值曾超60亿美元,上述一系列股东、公司变动致使股价大跌,目前市值仅为28亿美元。澳洲电讯通过收购汽车之家实现了资本套现,然而平安信托这笔用于购买汽车之家的基金存续时长仅为3-5年,未来影响汽车之家命运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当然也不排除再次被出售的可能。
【新生】2015年7月,李想创办车和家,是一家主做“小而美的智能电动车”的智能交通创业公司。2016年5月,车和家获得7.8亿元A轮融资,由利欧股份领投,源码资本、常州武进产业基金、明势资本等机构跟投,估值29.8亿元。
1号店创始人被踢出局:从平安、沃尔玛到京东,八年三易其主的悲情
【创始人】于刚、刘峻岭
【资本方】平安集团、沃尔玛
【复盘】1号店成立于2008年3月,于刚任董事长、刘俊岭任CEO,是国内首家主打B2C模式的网上超市。电商从兴起之初就自带烧钱属性,1号店的销售业绩增长迅猛,为了扩大规模和加速扩张,2009年陷入无钱可烧困境的于刚,尝试引入更多资本助力。
2010年5月,中国平安集团出资8000万元收购1号店(估值1亿元)8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创始人团队仅剩20%股权;2011年5月,中国平安将20%股权作价6500万美元出售给沃尔玛;2012年10月,沃尔玛对1号店的控股增至51.3%,成为最大股东,平安集团持股36.9%,包括于刚、刘峻岭在内的创始团队占股仅剩下11.8%。
2015年7月14日,沃尔玛中国和1号店联合发布消息称“于刚、刘峻岭离职”。7月23日,沃尔玛宣布已收购1号店余下股权,全资控股1号店。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亚洲区总裁兼CEO王路的部分管理职责将包括领导1号店。
并购目的就是如此的赤裸裸,有评论称:平安和与沃尔玛,一开始就是奔着控制权来的!于刚和刘峻岭离职背后,进一步折射出1号店与沃尔玛存在的巨大分歧:沃尔玛看重业绩盈利,1号店却在烧钱扩张,双方经营理念如此南辕北辙,合作早已貌合神离。
2016年6月21日,京东集团宣布,获得沃尔玛战略投资,同时双方达成一系列深度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1.45亿股A类普通股,占股5%,以当时股价计算价值为15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同时,京东将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涵盖“1号店”的品牌、网站、APP。沃尔玛将继续经营1号店自营业务,并入驻1号商城。
【结局】1号店最终卖身京东,这一次连最终“卖身价几何”都不得而知,更像是被沃尔玛当一个“包袱”顺手甩给了京东。资本总是现实的,沃尔玛在1号店持续亏损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其转手。参考此前拍拍网和易迅被京东收购后的结局,不久的将来,1号店或将慢慢淡出电商这个历史舞台。
【新生】于刚和刘俊岭离开一号店后,全力投入运营医药电商1药网(成立于2010年7月,以前曾是1号店的一个频道,沃尔玛控股时从1号店收购过来)。于刚表示,1药网和1号店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会吸取教训坚持独立发展。目前1药网已获得4轮融资,总额近15亿人民币。
拉手网创始人出走:昔日估值10亿美元的团购NO1,最终以不详价格被贱卖
【创始人】吴波
【资本方】金沙江创投等
【复盘】拉手网成立于2010年3月,是全球首家Groupon与Foursquare(团购+签到)相结合的团购网站,2010年交易总额接近10亿元大关。2011年,经过3轮融资(共计1.66亿美元),估值达11亿美金的拉手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F-1文件,申请赴美IPO。当时资本环境比较恶劣,2011年11月拉手网冲击IPO失败后元气大伤,慢慢跌出了团购网站第一梯队的行列。
2012年6月,两度冲击IPO未果的拉手网撤销上市申请,曾经的团购一哥陷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境当中,其实都是“烧钱惹的祸”。急速融资后就开始烧钱扩张做规模,进入野蛮生长阶段,据拉手网招股书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总收入是2261万元,亏损额2.19亿元。迅速扩张导致之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远不能满足现状,拉手网一度陷入内耗之中。与此同时,团购模式在资本市场遇冷,资本市场认为团购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赚钱!
拉手网IPO资料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金沙江创投,持股比例为38.9%;吴波及其家人持股比例为22.6%,为第二大股东。拉手网上市失败后,创始人和投资人的矛盾逐渐放大,作为创始人的吴波已经在与投资方的博弈中败北。2012年8月6日,由于被投资人架空,拉手网CEO吴波带着创始团队离职,金沙江创投代表的资本方全面控制拉手网管理层,成为真正的负责人。
【结局】2014年10月19日,拥有宏图三胞、南京新百两家上市公司的三胞集团宣布,已签约收购拉手网,具体交易价格不详。拉手网作为中国团购市场第一名,最火时也曾如日中天,最终被传统企业买下,收购价估计也不忍直视。如今的拉手网已经名存实亡。
【新生】2013年3月,吴波再创业,推出O2O快时尚品牌“美加乐”,同年8月获得泰山兄弟创始基金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2月,吴波创立海外房产电商平台“美澳居”,目前已获2轮融资,总额超5000万元,投资方包括DCM中国、真格基金、泰山天使、嘉丰资本。
红孩子4位创始人去其三:最后死在CEO的梦想实验上,苏宁成为接盘侠
【创始人】李阳
【复盘】红孩子创立于2004年3月,由李阳王爽夫妇、杨涛、徐沛欣和郭涛等人联合创办,他们凭借“目录+网站”的杀手锏开始涉足母婴用品零售,开创了一个新型的销售渠道组合,让垂直细分电商在中国成为一种可能。从2005年11月开始,到2012年9月被收购,红孩子先后引进4轮融资,总额8000万美元,投资方为恩颐投资、北极光创投、凯旋创投、凯鹏华盈等。
2006-2007年,红孩子的发展进入巅峰时期。然而,引入资本后股东分歧严重,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规模为重还是效益为先,二是多元化发展还是坚守母婴市场。创始人之一李阳主张聚焦母婴用品市场,另一位创始人徐沛欣代表投资方意愿,坚持扩充产品线,向综合类B2C转型,双方争执不下。2008年10月,投资方支持徐沛欣,董事会决定驱逐李阳离开红孩子。
据悉,2008年10月李阳离开时,红孩子依然与京东、当当营收规模相当,分别为10亿、13.2亿和7.6亿元,一度被外界称为垂直电商市场的“三驾马车”。此后几年,红孩子并未出现高速成长,规模也始终徘徊不前,且负面消息不断,创始人离职、资本方控制公司、多元化战略失败、亏损严重、IPO计划也落空等等问题都困扰着红孩子。
【结局】2012年9月25日,苏宁电器宣布以6600万美金收购母婴电商品牌红孩子,被评为“是个不错的价格”。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红孩子走向没落,与其屡陷人事动荡关系密切,四位联合创始人中,郭涛2007年离开,李阳2008年10月被投资方驱逐,2011年1月杨涛以“长期休假”方式离职。2013年4月1日,红孩子完全融入苏宁易购,成为苏宁易购的母婴频道。
【新生】2009年8月,李阳与保险电销行业资深人士高纬共同创立北京美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2010 年9月,获得美国中经合集团300万美元(占股20%)的A轮融资。
UT斯达康吴鹰被迫离职:资本方胜出但辉煌不再,市值跌至7000多万美元
【创始人】吴鹰
【复盘】UT斯达康成立于1995年,是Starcom公司(1991年吴鹰创立)和Unitch公司(1991年陆弘亮创立)合二为一。从1995年10月开始,到2000年3月上市前,UT斯达康经历5轮融资共计1.9亿美元,其中软银中国1.5亿美元、英特尔投资4000万美元。
上世纪90年代,在手机并未普及、天价话费的情况下,中国大小城市和农村,很多人使用的是“小灵通”,而这些使用过小灵通的人应该都知道UT斯达康。1996年,小灵通之父徐福新曾接洽过多家国际通信巨头,力图合作开发,无奈均被拒。就在这种情形下,吴鹰斥资数千万人民币发展小灵通业务,并最终一炮打响。鼎盛时期,大概平均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1人在使用小灵通,UT斯达康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价一度高冲到73美元,涨幅278%,公司市值瞬间膨胀到70多亿美元。不过从2006年3月开始,UT斯达康面临资本市场上一连串的窘况:因为不能及时提交财报,屡次接到美国证券委员会的摘牌警告,甚至因为期权丑闻,其多年的财报都面临重新修订的危机。
后来,随着UT斯达康整体发展多次遭遇掣肘,其内部机制也凸现了重重漏洞,吴鹰为此提出,将中国区分拆独立,脱离UT斯达康。由于吴鹰长期处在国内,在董事会中与其他董事及股东沟通的机会少,因此,尽管吴鹰为UT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与资本方的角逐中失利,并在董事会中被边缘化。2007年6月1日,UT斯达康对外宣布,其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CEO吴鹰将离职。对于离职原由,UT斯达康继任CEO陆弘亮(资本方代表)仅以“吴鹰对于增强股东价值的战略有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作为解释。
【结局】此后的几年,随着3G时代来临,小灵通被淘汰,UT斯达康逐步在通信人士视野中淡出。2015年8月,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出资7500万美元,收购UT斯达康超过3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不发展小灵通的UT斯达康,通过经营光网络传输、IPTV等电信和广电产品,主要开展海外业务,目前市值7000多万美元。
【新生】2007年底,吴鹰卖掉了打拼了12年的UT斯达康的所有股份。2008年10月,吴鹰创立中泽嘉盟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人民币,出资人为桂松蕾、吴鹰、丁健、江南春、俞敏洪等。
结语
总结下来发现,真正让创始人出局的“头号杀手”,往往是与资本方在企业发展上的战略分歧,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合则聚,不合则散”,虽然不能简单粗暴的用这7个字用来概括创始人与投资人的争斗,但彼此发展理念不一致,各奔东西是必然结局。
【2016产业风暴系列文章】
投资界巨头瓜分千亿音乐市场:腾讯独大百度尴尬阿里野心 不计成本的资本角逐迎双寡时代
深扒2016互金十大现状:BAT也无奈的43万亿市场,上市遇冷?P2P已死?
——————————————福利分割线——————————————
全民VC、天使遍地,资本大时代已然到来!第十六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将汇集股权投资界巨匠精英为您开启行业年度盛宴!谁将成为泛娱乐时代中的佼佼者?如何在大健康产业中成功突围?消费升级下一个风口价值该如何发掘?怎样面对移动互联网热潮过后的理性投资?2016年12月6日至8日,中国大饭店,行业达人邀您围炉共话,共览行业盛举!点击图片,即刻进入2016股权投资盛况现场!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李红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10/201610044037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