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16联想之星WILL大会聚焦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界主题,通过论坛分享和创新科技展示等形式,呈现嘉宾及星友们对未来世界的期待与实践,给现场参会的600余名优秀创业者、投资人及媒体人带来精彩干货和实用资源。
在“对话:创业者眼中的未来”环节中,PingWest品玩CEO骆轶航、知乎CEO周源、Face++ CEO印奇以及燃石医学CEO汉雨生四位嘉宾以创业者的眼光描绘了未来的科技。
以下为对话实录:
骆轶航:国内创业者缺少“敬畏之心”,急于求成容易陷“坑”
今天聊的是关于未来,我们要聊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要谈到确定性。关于人工智能,这个事情本身它什么时候退潮,然后真正的技术驱动公司会出来,这是业内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我们也看到,未来知识会越来越有价值和有价格,知识本身会越来越值钱,越来越能够在这个市场上被贩卖、被销售,而且是以个为单位的。
而在医疗领域,其实大数据进入到医疗领域后能够把很多过去我们需要通过经验主义和实践主义反复积累样本、反复积累数据、反复论证的东西能够把它用更智能的方式、更高效的方式去得到最终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最近美国刚发生一个事情,一家两年前估值90亿的美金的公司,如今估值为零,创始人被判了两年禁令,不允许进入这个领域,因为他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非常关键的错误,有作假或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家医学领域的公司,由此可见,这个领域一是门槛很高,二是这个领域真的没法儿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真的会有一些坑,等着这些急于求成的创业者跳下去。
去年5月份主持另外一个活动,有一个硅谷写过一本书的创业大佬来到中国,有很多中国的企业家、投资人跟他在一起,我问到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只有这位硅谷的大佬讲了自己的恐惧是什么,所有中国企业家的大佬都讲没有恐惧,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企业家怎么能内心没有恐惧呢?当然,我知道半年之后随着所谓的“股灾”和“资本寒冬”很多企业家都经历了恐惧,有的甚至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周源:知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最大的恐惧是不知道自己狭隘
知乎是一个线上的知识讨论社区,如果在座的有一个问题要问可以上知乎,有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会来回答你的问题。
知识开始待价而沽,人工智能技术发生质变至少在三年以后
我现在最关注的是在消费升级里,新一代消费者以及所有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下一些新的行为。举个例子,可能在两三年前,我们要去下载一款收费的软件比如说这款软件是1.99元,有很多人给自己手机越狱了,不愿意付1.99元。但是最近我们在做知识市场的产品尝试,发现很多人愿意付几十块钱去给那些能够给他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陌生人,愿意去向他请教问题,愿意通过语音的方式听他一个小时,这个变化是非常大的。
对于什么样的东西要买、什么东西是有价值、什么是合适的,在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上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原来认为知识是无价的,或者说它很难标价,但是现在也有价格,可以进行交易、提供服务,我们发现了消费升级中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以知识的待价而沽为一个例子。
从产品角度来看,所有在过去三五年中能活下来的互联网产品基本上都是靠技术的不断迭代。现在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热闹的VR,都在知乎上讨论特别多,也是我特别关注的东西。我认为它发生质变的时间至少在三年以后。
我们看到一方面整个硬件的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内容从哪里来,连接一旦完成以后,其实是一个介质的改变,一定会释放出新的内容。新的内容一定分成两种,一是所有个体的内容产生,直播平台好像给了一个窗口可以做这个事情。第二是专业的机构不光是提供内容,还提供专业的服务。从长远来看,我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的人,我当然相信这个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知乎是一个让人越来越聪明的产品,白领可以以白领的方式共享经济
知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让大家获取到有质量信息这件事情变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规模更大。过去五年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情,通过社区产品的改进、技术的迭代来解决这个问题。知乎有两种能力,第一种是连接还没有产生的知识的能力,知乎其实最开始是没有内容的、没有知识的,是先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以后,向所有社区里的人去提问、去征集,把这个内容生产出来,跟搜索引擎的差别很大。搜索引擎引索的是已经产生的内容,我们去连接的、引锁的是没有产生的东西。二是帮助连接还没有被你认识但是对你可能有帮助、能够给你答案的这些人。
这两种能力在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其实最后有一个网络效益——不仅仅是大家在分享彼此的知识见解,而且大家会获得很多新的机会。大家在里面可能会找到新的工作、可能通过知乎能够出书、也可能在里面交到新的朋友。如果把这个概念包装一下,大家是不是能够获得更多新的机会,能够通过别人的大脑或者是社区的东西让自己的决策变得更有质量。肯定是的,而且这个事情其实在加速。
知识分享是一个基础,如果做不好的话就没有所谓的机会可言。在知乎最开始做的时候,我们所处的互联网环境是非常娱乐化的,比如说我们都能够想到一些比较大的一些论坛,它的灌水文化、娱乐的文化、抖机灵和瞎扯的文化是非常盛行的。
我们不特指,但是我们自己要做什么很清晰,这个事情必须变成一个基础。知识分享是不是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一个基础需求,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整个社区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基础的需求。第二点,我们最近在发生很多新的变化。我们最近在尝试做知识市场。去年大家都在说共享经济的时候,说到出行、上门厨师和其他的方面,所有的白领都按照蓝领的方式挣钱,比如我有一辆车,最后变成一个司机把你送到北京西站。我也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白领不可以以白领的方式共享经济,需要他的技能,他的某方面的洞见,能够形成经济体系。我们今天做这个尝试以后,发现这个事情完全是可能的,而且一定会加速的。
知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最大的恐惧是不知道自己狭隘
目前来看我们没有特别直接的竞争对手。做社区这个事其实挺苦的,我相信在知识的领域会有很多人去探索它,但是目前这个市场其实太早期,大家都是个头比较小的,也很难谈是竞争,大家更多的是在培育市场。
知乎在今年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实是内外两方面的。柳总(柳传志)以前说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首先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是在带队伍层面,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现在确实更倾向于把决策和决定下放给具体的执行团队,在目标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尽可能下放给团队,这是比较显著的变化,带来公司整体的迭代速度是非常大的一个升级。第二部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以前可能我们在面对一些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有时候可能倾向于再多想一想和多验证一下,我感觉互联网的节奏完全不是这样,它是一个覆盖,是一个改写。所以有时候要更加坚决,比如在4月份上线知乎Line的产品时,这个产品在上线前一个星期,我们还在很纠结说这个产品该不该上线,我们内部自己用的好像不够好,不行,不会有人用,但很多时候我们要更坚决一些,面对环境反映更迅速、更敏感、更坚决。
我内心最大的恐惧我认为是狭隘。人都会在某个阶段很狭隘,来自于我最大的恐惧是我不知道我狭隘,可能就做了一些判断决定。原来是事后知道,现在变成事前了。最大的恐惧就是不知道自己狭隘。
印奇:人工智能泡沫多,未来生活离不开“刷脸”
我们公司叫旷视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专注于人脸识别的细分领域,Face++是我们第一个产品。如今,我最关心的是人工智能这一波的热潮和泡沫什么时候破。Face++是2011年成立,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人在提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但从2014年开始,我们身边的创业圈子里基本上每个行业都在提人工智能。
上次我突然想起十岁的时候,当年有一群人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感觉是挺像的。但是我觉得人工智能的大潮一定是正确的方向,人工智能这一波技术驱动,而且是一些很底层的技术变革的一波技术变革和创业潮,特别需要一个相对扎实稳健和比较长期的一个心态来做。所以这个市场要回到正常的热度之后,中国才能真正涌现一些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
五年前,从公司角度来说,我们想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业。当时我们制定了从人脸到图像,眼睛再到整个未来的深度学习大脑的三步走的战略。而在第二个环节,也就是人脸上我们商业化上做得比较多。从人脸单一的技术来说,我的一个感觉是会非常深刻的改变大家的很多生活习惯,特别是在中国。原因有几个,首先人脸这样的技术终极状态会成为一个ID,相当于之前支付宝帐号、微信,它是能够在线上线下基本上所有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的ID,你发现在物理世界当中不出示你的微信,但是我如果有一个摄像头,你让我识别你的人脸,这是Face ID。Face ID的概念,包括大家在想,包括我们有身份证、银行卡,我口袋里拿出来有这么多ID,但你会问一个问题,最终极的ID是什么,你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最自然、最安全的,其实就是一张脸。
去年是人脸刷脸的元年,当时马云也做了展示。现在从我们业务来说,大家没有意识到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很多方面都用了刷脸,可能在出行领域里,像Uber和国内几个出行大的APP,在司机端已经开始刷脸,这是比较安全的一个保证。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技术的普及,可能大概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至少一个标准是说在座的大家都能在生活的某一个场景中确实能够使用到。
过去这半年,从我管理公司的一个理念上来说,之前谈情怀、技术、愿景比较多,今年谈数字比较多,我觉得这个数字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的业绩,包括运营和管理。因为旷视也是五年的时间,之前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可能可以不在意估值和收入,以及你的估值和你员工的数量,并不会认为这需要用量化的东西去评估的东西,但在过去的半年,我觉得我有一个蛮大的转变,我觉得最终做企业,除了技术驱动和愿景,最终这个企业一要给你的客户带来价值,二是作为企业本身要盈利。一家公司先有机会生存下来,再说你能做大。
汉雨生:基因精准医疗是创业“风口”,不能把医学“妖魔化”
燃石医学是做肿瘤的精准医学及转化医学,是国内这个领域领先的创业公司。因为我们从事基因行业,这个行业在2010年底推出ICEK(音)机器之后,基因的读取功能被极大地延展化,现在不管是精准医学还是优生优育、无创产前筛查等等,都是基因的读取功能。
那下一个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改变是什么?基因的“写”。大家有没有想过,最近在科学领域被炒得特别热的基因编辑,我们中国有一个教授就是用DNA去做了一个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可以实现的,大家可以想象我为什么把“读”和“写”列出来,像计算机一样。如果是基因的读和写可以实现,人类是不是一个可以编码的物种,整个生物界是不是可以编码。
基因的“读”和“写”只是科技非常强大的发现和进步,就跟原来核能被发现一样,如何利用好这个事情是大家要讨论的问题,你看基因的读和写,明显是我们看的科幻片,是未来的状态。这个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的,关键是如何在伦理层面、科技层面、政府层面控制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危害人类。
未来有几个趋势,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是基因测序带来数据量的爆发,人们可以基于大数据做很多的判断,把过往的数据跟临床的结果偶联在一块儿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第二是基因测序本身是非常扎实的,跟我们所看到的像之前魏则西事件被关掉的所谓的细胞治疗,跟这个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基因检测提供给肿瘤患者者的用药指导和复发监控都是有非常坚实的医学证据,我们不能把基因的精准医疗和我们看到的这种所谓的某某系做的所谓的细胞治疗偶联在一块儿,不能把医学“妖魔化”。
精准医疗或者基因测序,国内之前在科技服务上是华大基因做得比较好,燃石正在努力追赶。二代测序大概基本上分个人服务、无创产前和肿瘤三个行业,肿瘤行业是最新兴的,在2014年燃石成立的时候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2013年的时候我去融资的时候就没人听懂我在说什么东西。
现在我们把全国的医院覆盖200多家,无论是在报证的速度上还是在产品研发的速度上都领先于行业上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但是,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痛苦的阶段,我们在政府层面的声音太小。我们做了太多的事情,医生层面都说燃石做的东西非常专业、非常好,我们积累这么多的数据,我们愿意跟国家去分享,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把这样的声音告诉科技部、卫计委或者是更高的部门。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7/201607093993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