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创业公司融资潜规则:融资过多会对创业公司会造成伤害?

创始人们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我该融资多少?”出于本能,创始人想要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因为他们认为手里的钱越多,自己的资源就越多,竞争优势也就越大,撑到下一次做脏活累活——融资——的时间也就越长。
2016-07-03 15:28 · 腾讯科技     
   

  创始人们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我该融资多少?”

  出于本能,创始人想要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因为他们认为手里的钱越多,自己的资源就越多,竞争优势也就越大,撑到下一次做脏活累活——融资——的时间也就越长。毕竟每次问别人伸手要钱时,你会面临一种可能会失败的感觉。

  我能够理解这种想要多拿投资的本能,我自己就经历过两起截然不同的融资事件:我的*家公司A轮融资筹集了1650万美元,而第二家公司我们选择只融资50万美元。

  基本上我每周都会与创业公司进行“我该融资多少?”的对话。尽管这里并不存在科学原理,但我还是想面向创始人分享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想法:

  1. 无论你融资150万美元还是400万美元,你都会在同样的时间段里把它花光

  这是一句真理,融资越多,你的招聘速度就会越快,你会在外部承包商、公关公司、参加活动、法务工作(商标、专利)等等方面花越多的钱。你会开发新功能,或者登陆新平台——这时往往还没来得及收集足够的市场反馈以确保质量。

  我想起我的朋友贾斯汀·坎(Justin Kan)昨天在Snapchat上发的10秒视频,他说:“无论你的公司融资多少,你都会在12到24个月里花光。”

  我可能会把这个数字修正为12到18个月。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有钱就会花。而花太快是会产生后果的。

  我总是喜欢谈论融资。“餐前小吃托盘来到你面前时,拿两个小吃,一个放在口袋里待会儿再吃。不要把整个盘子都拿走。”我想说的是,有些市场资金筹集起来相对容易,因此你可以稍微多拿一点,但你应该设定一个预算,即未来18个月里你只花募得资金的70%。

  但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贾斯汀说得对。

  2. 融资规模决定你的估值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本末倒置,但在公司成立的最开始,你的估值往往是由你的融资规模决定的。投资人希望占多少股份存在着一般原则,通常为15%到30%,而在每个早期轮中,最常见的范围是20%到25%。

  因此,如果你开口500万美元,只愿意给出20%股份的话,那么你融资前的估值就是2000万美元;相反,如果投资人要求25%的股份,那么你融资前的估值就是1500万美元。

  1500万美元或者2000万美元的估值听上去比800万美元估值要好,不是么?如果我说这句话值得商榷,你一定认为我脑子秀逗了。但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而言,如果你的融资前估值是800万美元的话,你很有可能选择融资200万到300万美元,而不是500万美元。融资200万到300万美元*要比融资500万美元简单,这样你就拥有了较高的融资成功率。

  3. 融资规模越大、价格越高,下一轮融资就会越困难

  但我更想表达的是,当你金库枯竭、需要更多资金时,将会怎样?过度融资有可能导致这样的后果。你以2000万美元估值融资500万美元时,感觉走向了人生*,但当你打算溢价融资(up-round)800万到1000万美元,即融资前估值4000万到5000万美元时,你会有一种濒死的感觉,因为此时的融资难度要远远高过2000万估值时。

  原因何在?

  因为投资人需要想象至少10倍的投资回报率,而早期投资人甚至瞄准着更高的倍数。数据显示,投资人要实现1亿美元到2亿美元产出要比实现4亿美元到5亿美元简单得多,因此在估值较低时向投资人做出承诺更加轻松。

  而且假如你在估值2000万美元时融资500万美元,但没能成长至下一轮估值的话,你会陷入困境,因为风险投资人厌恶“流血融资”(down round,即下调估值)。流血融资会损害你与早期风投的关系,管理团队会想办法搞定他们,但他们最终会失去投资动力,而且在风投世界里,永远不愁没有大好的投资机遇——何必在你这棵树上吊死呢?

  4. 限制能够激发创造力

  当然,你作为创始人永远体会不到这一点,但限制确实能够激发创造力。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不只是领导其他人干活。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成果,因为你知道验证点(proof-point)对于融资来说至关重要。

  而且重要的是——有限的资源会迫使你做出艰难抉择,哪些要做,哪些放弃。它会迫使你做出更加艰难的抉择,哪些人开除,哪些人留下。它会迫使你在租办公室的谈判中毫厘必争,选择更加省钱的办公地点。它会迫使你保持薪水合理性,多年来市场中的薪水通胀已成为常态。

  我喜欢把它比作“把脚底板伸到火上烤”,它能够提醒你自己必须不断取得进展。

  对我来说,早期阶段公司的能力最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相对迅速地聘用出众人才、且不支出溢价薪水的能力

  尽早推出产品、频繁推出产品的能力(在企业中,甚至推出内部代码或测试代码都很重要)

  资金越多,迫使你前进的压力就越小。

  5. 有些人能跳过一垒

  我的合作伙伴格雷格·贝蒂涅利有这么一句体育比喻“跳过一垒”,我很喜欢。意思是,创业家之前的资历足够有说服力,他们可以直接在A轮融资中拿到500万到1000万美元。

  我喜欢“跳过一垒”这个比喻,因为一些创业家确实有从二垒起步的资格。

  或许他们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运营一家创业公司,多年以后,他们决定再次创业,而且从*天起,他们就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这样做为什么会成功或为什么会失败。

  二垒创业家们往往认识大量优秀的技术专家以及其他管理人才,他们会很愿意为他或她效力,因此创业团队的组建将会快速而轰动。

  由于自己的历史业绩以及/或者与风投界的关系,二垒创业家们的信誉往往能够支撑起后续融资,因此取消下个融资轮的估值要求也更加容易。

  我们所说的二垒创业家,他们无需跑20家风投公司、不会把创业计划搞得人尽皆知(毕竟一传十十传百)就能拿到投资,而且能够快速组建一支相对资深的团队。

  二次创业家往往不想在估值较低时在谈判中留下安全退出的选项。他们已经赚过了钱,获得过了成功,他们极度渴望想要做大做强,哪怕是拼到弹尽粮绝。

  每个基金往往会在30到35笔投资中投资5到6位二垒创业家。但我们认为,无论对于投资人还是创始人来说,资金限制都是一个积极动力。

  6. 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你思考究竟要筹集多少资金时,显然你还要思考从谁那里筹这笔钱。

  一些基金看重首次审查时的整体评估,但不喜欢跟进那些难以吸引后续融资的投资项目。这些基金认为“市场会说明一切”,如果他们不支持你,那么一定哪里出了问题。一些很优秀的基金采取了这种投资策略,我认为有其可取之处。

  另外一些基金认为,无论市场反馈如何,他们都能判断出这笔投资好还是不好。这种投资公司会把你的后续融资看作“收购所有权”的机会。

  大部分投资公司的策略介于两者之间。了解合伙伙伴的风格,你就会知道当你的资金开始枯竭、且没有做好下一轮融资的准备时,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重要的是,每一家投资公司中,不同的合伙人的风格以及在各自公司里的名声地位都不相同,他们会在外部市场还没有来得及验证之前搞定交易。

  了解投资公司以及合伙人的风格和名声或许会帮助你找到合适的数字。如果这家公司以支持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而著称的话,那么你可能愿意开始少拿一点投资。

  “把脚底板伸到火上烤”的比喻仍然成立,哪怕投资伙伴非常支持你。你能把下一轮融资带入市场的话,你永远占据着有利位置,因为这样能够制造价格压力,帮助你获得合理的内部估值——如果你打算走这条路线的话。如果你对外部融资没有兴趣,你仍然可以完成内部融资,只不过这样做可能价格要低一些。因此,如果你给自己施加压力,就像没有内部投资人支持那样,你就能在投资人需求和创始人需求中间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关系。

  总结

  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利弊权衡。大多数人选择“更多的资金等于更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更早进入下一次融资”。这往往是一种错误,没有考虑你下一次需要进入市场之前的18个月时间。

  融资并不好玩。但它是一个重要过程。在融资这个真正市场中,你的想法能够得到挑战与验证,你上一次融资至今的进展能够得到评估。市场往往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激励机制。把脚底板放在火上烤会痛,但它也能提供灵感和创造力。

  尽管拿到较多的投资可以让你现在更加轻松,但保持较低的估值可以让你将来笑得更加灿烂。那么,请你在创业过程中认真考虑这一利弊关系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