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晔:有些智能硬件项目需求是伪需求 投资精选品类、有壁垒、树品牌的公司
软银中国资本是成立于2000年的基金,之前投资了包括阿里巴巴、淘宝、分众传媒等一系列的公司。我们的投资相对比较灵活,有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我们的投资覆盖早期、成长期、中后期的各个阶段,投资阶段相对也比较灵活。智能硬件和技术的领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领域,主要关注一些比较有技术门槛和技术含量的,以及有可持续的长期需求的公司和项目,特别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我们重点的关注领域。
目前这个行业里面的创业公司非常多,我们对下面几类智能硬件项目会比较谨慎:第一,产品使用留存率比较低的项目,这种项目市面上非常多。从一个简单的指标看,就是智能硬件的用户买完产品3个月以后有多少还在使用?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要,体现出的是产品从需求角度而言的刚性和可持续性。一般留存率不高的项目,说明需求不够刚,可持续性弱。比如说手环,持续戴手环超过三个月的人非常少,这表明人们对现有手环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刚性,使用并不持久。有些智能硬件项目所针对的需求根本是伪需求,短时间新鲜,长时间用户是不会用的,对于这类使用留存率比较低的项目,我们是比较谨慎的。
第二,对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品类我们也比较谨慎。这也是智能硬件里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怎么表现出来呢?一个产品出来以后,半年之内市场上出现四五家以上完全同质化的产品。在国内,特别在做硬件的领域,特别是在我们深圳这里,山寨公司是非常多的。有很多方向,如果没有比较高的壁垒或是一些守得住的东西,很快就导致于市面上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直接体现出来的现象是,产品的毛利很低,差异化很小,纯粹的红海竞争。对于这类的项目,我们也是比较谨慎的。
第三,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可延展性相对比较差的项目,我们也会谨慎。我们观察到很多公司在一段时间里卖得不错,产品需求也真实存在,但在硬件行业里特别容易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一代拳王”,也就是过个三五年以后,公司有优势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了,或是被其他品类的产品替代掉了。如果公司在品类和产品上缺乏延展性,没有机会把握住下一个品类相关的延展机会,这类公司的生命周期会非常短。这类公司作为生意,短时间赚点钱是不错的,但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们希望投资的企业具有长期价值,未来可以登陆资本市场。如果公司只有三到五年的周期,是很难在资本市场实现退出的,这种项目我们也会相对谨慎。
在同质化那么严重,行业竞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创业者该怎么做,作为投资人又会投些什么样的东西呢?我想讲三点:
1、品类。如果你想创业做一个可持续的公司,选品类非常重要,这个品类要有可持续的需求和长期的商业模式。很多品类不具有这样的特点,赚点小钱可以,但是做大很难。但有些品类则非常不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像打印机,这是历史上非常好的硬件品类,有长期需求,后续还有墨盒这样的配套耗材带来的持续收入。如果智能硬件领域出现类似这样的需求和市场,创业者应该要好好把握机遇。
2、壁垒。如果不想红海竞争一定要有壁垒,壁垒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有核心技术的。比如今天可穿戴设备行业很大,但竞争很激烈。我们投的一家台湾公司,他没有直接做穿戴设备,而是做了一款超薄柔性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做成像名片一样薄,可以随意弯曲、可以做成任意形状,而且非常安全、不会起火。这个产品在所有的可穿戴设备,衣服、手表上都可以用,技术门槛很高,做出和他相同性能产品的公司目前还没有。团队掌握类似这样的技术,就是一种很高的壁垒。二是和某些垂直行业应用结合,这也是很有门槛的。同样功能的东西会做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懂行业应用。比如说我们投了一家公司是做3D的医疗手术机器人,这里面用到的技术是不是很多家都能做?可能是,但和医疗、手术这样非常垂直的细分市场结合,门槛立马变得很高,市场上的竞争立刻降下来了。所以,我们考虑怎么避免同质化竞争时,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壁垒和优势到底在哪里?
3、品牌。很多的智能硬件从本质上看,还是一个消费品、一个硬件产品。对于一个消费品和硬件产品,我们看到历史上成功的企业最后都是能够树立自己强大品牌的企业。品牌树立起来了以后,如果能够不断创新,几代产品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就能够避免当一代拳王,创造长期价值。对于我们初创的创业公司,我们要考虑怎么样开创新的品类品牌,占领消费者在所在新兴品类里的心智。只要所在的品类是有长期的需求和长期的商业模式的,同时你在这个品类和行业里树立起强大的品牌、先发优势,就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可以和那些同质化的山寨公司区分开来。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6/201606293990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