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目前管理了九个基金,包括五个美元基金,四个人民币基金。总额大概两百亿人民币。医疗占35%的投资比重。过去十年我们大概投了五十个医疗公司,包括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移动医疗等。
我们投资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叫挂号网,核心是医疗服务,就是怎么样把互联网技术融到医疗领域去。我们当时想的是看能不能在中国探索出一条互联网预约的模式,可以使病人看病比原来的效率更高,更方便,而且效果更好。
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CEO 邵宗宗: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发展应该以需求为本位
我们线下的诊所,今年10月份会开业。我们是一家比较奇怪的企业,一半是TMT,一半是医疗健康。有人说是大V创业,因为崔玉涛在新浪微博有510万的粉丝。
我们特殊的地方在于既是一家医疗健康企业,又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创建之初的思路其实是C2B,实际上是从用户端获取需求,匹配线索的医疗服务,形成闭环。
我不是医生,我更多的像产品经理,更多的会看需求。中国医疗行业表现出来的供不应求的情况,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应该怎样发展呢?我觉得还是需求为本位的。也就是老百姓看病当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是我所关注的问题。我的机构提供给患者们,除了医疗之外,还能提供给他什么更深层次的服务,这一点是我目前看艺校行业的一个出发点。
第二,我是一直坚持做医疗本位的事情,反对过度宣传。中国的好医生有很多,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更加好的服务。
未来的医学院应该是这样的。大家走进每一个医院,都有一个收费价目表,比如吊水多少钱,挂靠多少钱。我所谓的产品化,是在市场上找到共性的需求,把产品研发出来,对应合适的目标客户群,找到合适的推广渠道。通过合适的营销方法,去开拓患者,帮他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完善的后续服务,营造一个好的医患关系。最终把患者变成你的种子用户。相对同质的客户群中,推广产品,而把医疗服务变成一个完整的进程。这个我们寻找的方向。
作为医疗机构有个基础的架构,你是盈利性的还是非盈利性的。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募资是件正常的事情。我觉得一个医疗机构本位,就是做好自己的医疗服务,用你的业绩发展、财务指标、盈利能力来讲话。还是要秉承医疗服务机构的特性。
而那些需要迎合投资人、资本的,流量、数字可能在医疗机构上面,不会有特别大的帮助。
我们不是儿科医院,是儿保机构,在健康跟医疗这两个领域里面,是属于高频服务。大多数的医疗是低频,只有母婴这个领域是高频。因为有很多非医疗领域被纳入。所以这个方面我们寻找一个线上的方式,获取需求,精准的对应到线下的服务。这个是所有做医疗机构的同行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如何获客,不管哪个行业。就像现在很多的方法,百度、竞价排名,花大量的精力在获客这一块。很多同行为了获客必须要用这一些办法。所以核心的问题要解决民营医院的获客问题。然后让他们更好的发展。
好人生集团创始人汤子欧:盈利医院上市要慎重
好人生把整个健康和风险管理引入中国。在新型健康服务业耕耘了九年了,到目前为止第十个年头。我们融入了国内80%以上的保险企业,帮他们设计保险产品。去年我们孵化了一个移动医疗的团队。目前为止也引流了一点几亿人的用户。
健康险一定是个方向,而且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会加快。在健康险发展的过程当中,各种要素要齐备,才能爆发。
健康险有两个重要的相关要素,一个相关要素是产业环境,另外一个是行业。
好医生去年也投资了医院,半年开了五家。挺猛的。我觉得开医院这个事,还是要谨慎。因为监管机构会在意你是公利的还是盈利的。经济学是说它利用信息不对称做事的。比如你承担的,不论是门诊还是专科。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是盈利机构,没有问题。但是你的股价就很受影响。相对于你说你的现金收入来说,可能还没有现金流来得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要慎重。要考虑清楚自己要什么。
医疗和互联网还是要分开的。互联网擅长的是提高效率,缩短路径,但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就不能指望了。
武汉民生董事长方胜:做医疗要有情怀
民生集团目前在鼻喉领域来说,手术量是排在全国老大的。我感觉到十年前和现在的整个的医疗市场和整个的行业,有很多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民营医疗占到了中国医疗机构的50%以上。但是服务量也只占了10%。而且其中大量的是一些集中在一些科室,比较短平快的科室。
我们感觉做医疗行业,还是要有一些情怀,要把医疗当成一个事业来做。首先要有初心,不能做很快的事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深度做一些闭环的事情,做一些垂直的事情。比方说举个例子,我们之前耳鼻喉这一块,是有一个鼾症中心的,以前通过一些广告拉动,或者是通过其他的一些平台,互联网平台等。
但是我们感觉这样子还不够,我们把我们的鼾症中心升级成呼吸睡眠中心。我们会把病种做细分。我们还会成立耳聋耳鸣的中心,引入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手段,然后通过我们的专家论证之后,把它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民营医院,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全国来做联络的,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化的闭环的东西。
理论上来说,我们这种企业是更适合上市去获得更大的发展的。而且这一块,我想国家的政策是鼓励社会资本。在上市这个方面,盈利比较好的医院,或者是比较市场化的,还可以多看一看,多考虑一下。
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周大为:医生的自由是医疗体系市场化的代表
怡德很清楚,我们在整个医疗的环境里面,很重要的是资本,第二块要有医疗团队,要有医生。第三块是管理。
我来自台湾,到大陆20多年了。今年两会之后,说大陆的医改将来要走台湾的模式。因为这些高层跟台湾接触很多,所以很清楚,台湾比大陆强一点。早期的台湾医疗服务量,基本上都是公立医院服务。38年之前,80%的服务量是公立医院完成。现在倒过来。74%是由非公的医疗机构提供。所以在座的各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投。
回过头来。台湾的医保做得非常好,用了GDP的6%,大陆目前做得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台湾这样做下来之后,商业医疗保险没有机会了。因为所有可以做的,可以吃的,全部被公家的吃掉了。所以商业医疗保险,只能做养老的。
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人群?绝对会有,也绝对会有这样的市场。只是要看我们做什么样的产品。
我们在十多年前管理国内一家,目前是最大的一家医院。当年就有一批医生出去。跟民营老板做一家新的医院。在封闭式医疗体系里,医师是医院的财产,任何的收入和医疗保险,从个人支付、手术费,费用先到医院,再由医院重新分配到医生身上。有福利工资,甚至配房等等。但是只有一个条件,合约关系。你是医院的。基于这个合约,你不可能在外面做任何的兼职活动。礼拜六礼拜天出去飞一飞,这个无可厚非。你可以赚外快。但是你一旦要独立门户,要独立到医院对面,跟现在有合约的医院做对抗的事,试试?不是今天得失,十年前我们就看得很清楚,这个结果非常悲壮的。因为国内的体制就是这样的。美国、英国、欧洲,甚至到了香港不一样。那个医师是独立的执业个体,可以跟每家医院独立的合作,都可以签约。台湾跟大陆一样。所以在台湾有公立医院的院长,在自己家里开个小诊所,收点病人补贴家用。结果被告渎职罪,因为你跟医院有合约。
国内医疗机构上市不上市。卫生部2000年定出来的法规上,就是非黑即白。你不是非盈利性机构,就是盈利性机构。国际上不是这样定义的。你只要是盈利性医疗机构,你的目的是让病人得到良好的服务,有一定的利润出来。前提是病人的医疗要做到最好。才能管理做得好,后面赚点钱不反对。拿赚的利润出去IPO,非常好。在国内我们认为盈利性医疗机构,你的量够大,这个是非常好的换现的方式。
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晓悦:四代从医,解决患者用药问题
我们是专注于药学服务的。我来自一个四代从医的家庭。家里有八个人学医的。我是学药的。看得出来,家庭地位比较低一点。我们杭州逸曜是专注于合理用药,切入提供完整的合理用药的服务。我们这一块是基于临床角度考虑的支持与强化。并考虑到未来方向上,为民众,为大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解决方案。
合理用药,有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选择合理,更多是针对医生的。这个人是什么疾病,这个患者什么疾病,需要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第二个阶段是使用合理。因为医疗和其他的东西不太一样的,医疗的使用是需要专业的人。因此我们准确的来讲,我们医疗所讲的合理用药,是从药师角度出发的,保障这个病人的安全健康用药的解决方案。今天我坐在这里有点忐忑,不如各位大咖。我们这个企业比较特殊,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卖软件的。我们不是卖软件的。我们80%的人是从事药理的。我做药学研究22年,临床研究。
的确药品跟其他的服务不一样。药品是直接到患者身上执行的。因此我们实际上想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要达到治疗效果,能解决患者的问题。然后才是贵和便宜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多从药学角度来做这个事情。药和医疗有个区别。医疗上,几乎我们能用的方法和边界是无限的。药品有最小剂量则大剂量。小了达不到效果。超出了有害处。基于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经验。我们给的方案,药师,甚至患者,不能表达用药的经验。我们形成知识互联。我们希望给保险提供这样一个点。
上市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上市的目的是在于我做规模。首先得有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服务,才有上市的意义。市如果做标准化,让更多人享有有质量的医疗服务,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4/201604273964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