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实际大健康产业有这么几大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相对利好一点的,就是我们整个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增长非常大,未来的空间非常大。我们投资圈里的人想去参与大健康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是规模大,投资人多。第二个变化相对利空一点,叫政策紧。
2015-12-04 17:43 · 投资界综合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清科成立至今已经十五年,这也正是中国创投发展的十五年。从2000年的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风生水起,中国创投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2015年12月1至12月4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投资界年会周在北京召开。众多大佬齐聚一堂,共论十五年投资界“变局”。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胡雪峰:大健康产业投资的三个热点: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互联网+

  我是来自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执行合伙人,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也是国内成立比较早的*批国内医疗产业投资机构,原来投向比较多,最近这几年我们就突出了两个化:一个叫产业化,第二个就是专业化,解释下来我们就是叫为产业服务,做价值投资,这是*个产业化。

  第二个就是专业化,专业化我们做什么呢?最近这几年一直聚焦在大健康产业,我们用产业化和专业化来突出高特佳投资的特点。目前高特佳投了医疗健康产业,累计控股和参股将近40家的医疗健康产业的项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目前也已经是采取控股和参股,或者是作为占投这种策略来去深入了解、研究、分析和提升医疗健康产业。也非常高兴与大家交流。

  实际大健康产业有这么几大变化:*个变化就是相对利好一点的,就是我们整个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增长非常大,未来的空间非常大。我们投资圈里的人想去参与大健康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是规模大,投资人多。

  第二个变化相对利空一点,叫政策紧,今年是近几十年来,医药行业或者大健康行业,国家政策收得最紧的一年,发改委前所未有放弃了对药品价格的管理,说管不了,让市场来管,这是*。

  结果要通过市场来竞价,竞价是怎么来做的?

  就是招标,招标的结果就是降价,所以我们医改,改到最后变成了药改,药改的核心就是竞争价,造成了医药产业利润大幅度的下滑。今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前所未有的低于个位数的增长,医药行业高峰期都是20%多的增长,增长倍数是国家同期GDP的1-2倍。

  第二个是出售风暴,国家新药创新对老的药品生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家药品审核中心的数据,1622个是重点清查对象,我听到三分之一主动要撤,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三分之二要撤,1600多个品种撤了60%,就是临床实验造假,造成了未来的医药产业还有新品种吗?新品种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第三个是带来的投资难,现在产业并购风起云涌,医药产业的并购的动作比PE和VC界还要猛,我们统计了20、30家医药产业上市公司并购,PE值*值是10倍,最高值到了50-60倍,我们统计下来均值大概29倍,带来了投资界的人士进入医药行业门槛提高,投资难度加大,成本也增加。

  这对投资界的人士有一个考验了,什么样的投资人可以去做医药产业投资,能不能投,会不会投,投了以后能不能提升,对这个项目的甄别能力,确实是考验我们PE、VC界和投资界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行业在整合的时候,在低谷的时候,在政策收紧的时候,有一批产业和投资人是非常悲伤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正是在洗牌的时候,你才有机会。高特佳致力于控股型,资源整合型的专业化的投资,我本人也做医药,第二是在医药产业深度介入到大健康产业的投资。

  最后讲一下当前医药行业,或者大健康行业投资的热点,传统两大热点:一个就是4500家药厂,除了上市公司和被并购,利润在1-3千万左右,也就是1000家左右,这是传统的热点。1千家药厂里面还有多少可能在这种注册风暴当中埋下地雷,里面可能有被核查的可能。

  第二个热点就是医疗器械,随着国产化的提高,医疗器械将会是新的热点。

  第三个热点,我们一直在炒作的互联网+,很多互联网企业不亏损,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企业。所以互联网在天上飞,我们传统产业在地上追,是两张皮,一直没有能够紧密贴在一起,大家涉足互联网投资的时候,还是要非常慎重。

  另外就是医疗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我们认为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迟迟没有推动的一个市场,也是比较难推动的一个市场,这一块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和资源配套相结合在一起更加有难度。

  估值的话题是我们投资的永远话题,永远都嫌贵,但是医药行业,或者大健康产业有它的特色,不能完全用PE衡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技术门槛,所以就要用资本的角度,又要结合产业的角度来评判这个估值是高还是低。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多少倍是高,多少倍是低,没有衡量的标准。我们首先尽可能拿低价,我们更看到在我们手上,在三五年之内,在这个区间我们能提升多少,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医药行业,或者大健康行业现在有显著的特点,三年是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周期是明显增长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需要有更长时间的考虑。第二,你有产业提升和没有产业提升,是完全不一样对估值的评判。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刘杰:投资高技术、高成长、高机会项目,不惧高估值

  我是海达投资的刘杰,海达投资团队在这个行业里面都耕耘了十几年,我们的投资领域是大健康领域、清洁技术、TMT、消费类。

  我们投资的策略主要是这么几个:一个是有比较高的竞争壁垒,比如说技术,包括商业模式,另外就是高成长的行业还有比较有大机会的大的市场。海达投资在做创投的同时,最近几年也在深耕传统行业的并购,最近几年在这个领域取得不错的效果。

  海达投资在2015年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高质耗材、检测试剂方面,这几年跟前些年有不同,前几年没有销售太大的企业,5、6千万都相当不错的,这几年我们关注的领域出现了相当多高速成长的企业,我觉得背后的深层原因实际上跟咱们国内政府,包括消费人群在健康领域的投入,包括医疗改革,包括分诊医疗这个大的背景是有深刻的关系。

  所以中国医疗市场给这些过去细分的行业,提供了一个高成长更大的机会,所以我们今后也是持续在关注这个领域,这个领域我觉得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得回报的机会。

  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个是一二级市场差价的红利,另外就是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估值高了以后,盈利空间就很有限。只能寄希望于企业的成长,一个优秀的企业,面对一个巨大的市场,表现出一个高成长的潜质来,所以高估值还是可以接受,我们可以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还是能赚到钱的。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陆刚:移动医疗领域100亿估值公司仅一家,医疗投资看的是市梦率

  我来自联想之星联想之星联想控股旗下三个投资平台之一,是专门做天使投资的,一个是VC的君联资本,还有PE的弘毅。我们有两个基金,投完第二期基金,我们总共管理了十几亿的天使资金规模。

  在医疗健康领域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关注三个细分的方向:一个是生物技术,包括新药和基因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是我们第二关注的方向,还有POCT产品。

  第三个就是移动医疗与服务方向。

  我们投的早期几个新药,一个是做得糖尿病的长效药,在IDG之前两年时间都投了,发展得不错。另外一个项目是开拓药业弘晖资本接了盘,我们也是早于他们两年的时间投的。

  为什么我们在这一方面会积极的去布局,联想之星做天使投资,要判断两个重要的趋势:一个是中国技术产生一些*性的新药是不是有可能的,第二,要看中国资本的退出,这个通道会不会顺畅,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现在看到中美两地的技术交流,尤其是海外回来大量药厂科技研发人员,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回归,人才的回归,带来中国在生物技术在跟国外拉近。我们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倾向,我们可能会交学费,但是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

  第二个对于资本市场的态度,当前来看一两年对于生物新药,一二期临床上市还不可能,我看到的是五年之后的机会,我相信五年之后资本市场肯定开了,所以这是我们比较积极的原因。

  联想之星对于医疗大健康趋势的很简单的理解,通常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往上,一个是往下,往上做一些西药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病的。不能局限一个小的部分,放到*的部分,让三线城市和农民都能享受这些服务。往下包括移动医疗的方向,这个方向并不是关注技术性的,也会有技术性的,这些医疗远程服务终端覆盖了,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

  移动医疗很热,但是从长期发展来说,中国光A股上市的传统医药公司里面,市值超过100亿就有120多家,移动医疗领域真正市值有100亿里面只有一家,就是挂号网。长期去耕耘,我想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对医药企业已经不是市盈率,是市梦率,一个做药的公司可以上100倍的PE,这是无法想象的。对于我们来说,两个层面,高估值可能带来一定的时代特点,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时代,中国有进入了消费升级的时代,比正常水平高20%,可能就已经差不多了,这是*个。

  第二,对于我们做投资的来说,就是作为联想系的投资成员,我们都有这么一个理念,二级市场的高估值,我们并不会当做在一级市场投资的时候影响的一个依据,市场波动起起伏伏,我们把未来退出估值当做一个正常水平下面,考虑当前我们的估值水平。而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来说,一些新药公司也好,还有器械公司也好,这些估值都不是市梦率决定的,其实未来获得的市场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确定的,这些领域不会特别追捧高估值的。

  另外对于医疗服务,确实做得比较好,就是创新性的医疗服务,有一定的基础,我们也可以承认他们有一些高估值的成分在这里面。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熊钢:估值决定投资命运,基因诊断和医疗器械是投资重点

  澳银资本对估值这个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估值投资的好坏,意味着命运走向会怎么样。

  医疗的板块还是比较细分的,大的分法有诊断、治疗、服务,到医疗的周边产品,这样的话应该来讲有不同估值的量级,甚至估值的逻辑。

  作为其实医疗行业有新旧之分,传统的诊断、治疗和服务,有一些是传统的部分。也有新兴,也有特别创新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基因和免疫治疗,这样的话估值体系应该有不同的。治疗里面药的估值体系,是新药还是已经是上市的药,这种估值应该有所不同。而澳银资本投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两条线,新的线主要集中在基因诊断技术,第二条是传统的诊断,跟医药器械有关系的,这两条线是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

  估值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个就是做这件事的价值应该如何,第二个是这个团队的价值应该如何。做事的价值,相对来讲可能容易判断一点,通过市场的分析,通过基本的一些需求方面,甚至财务的分析,就容易做得到,但是对人的估值,或者对团队的走向估计,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早期团队,小型的公司矮子里面都是矮子,能不能拔出一个将军,是比较难估计的。我们投资尽量少去碰这些难以估计的事情,我们只投哪一段到哪一段的企业,超过这一段,基本上不再考虑,这是一种比较笨的办法,但是现在看起来,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估值区域投进去,都有比较好的收获,也有比较好的退出方式,因为在这一段投进去,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当然还有一个比较次要的要素,估值里面的估值,实际上有一个基点,还是随着货币膨胀调整的。可能在同一个事情,在五年前是两千万的量级,也可能在现在就变成了四五千万的量级,本身跟企业价值有关系,只是跟货币的膨胀有关系,在今年就必须在这个价格上才能投得到,是因为整个货币的贬值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对这个事情的处理,遵循一个比较简单,或者讲是一个我们认为比较熟悉的办法,控制在比较熟悉的估值区域进行重点投资。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许小林:健康管理成关注重点

  作为华盖资本来讲,医药流通和器械都有涉及,我们在人民币基金这一块入手,重点也会讨论在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方面是我们的投资重点。

  陈鹏辉讲的问题跟清科的主题相关,就是现在的变,反映在医疗健康这个产业里面,其实不是在15年变的,我只能说最近八九年在这个行业里的感受来讲,我说三点关于这个行业变化的感受。*,大家可能感觉非常明显,我们在几年以前0809年以前,应该讲我们看到医疗类的上市公司里面,几乎95%以上都是医药行业,那个时候只有医药领域里面,是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结合最充分的,但是到今天应该讲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在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我们都见到有公司来上市,包括器械,包括医疗的服务,像医院健康管理,下一步有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开始登陆资本市场。

  第二个大家看到过去几年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里面,几乎没有大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面的公司都比较小,但是到这几年,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股市大涨的时候,我们看到市值有过千亿的公司。

  第三,过去我们一说到医疗健康这个产业,总是跟治疗疾病相关,不管是药,器械还是在医院,总是跟治疗相关,更多把精力放在这里。这几年越来越多人管开始关于治未病,关注很多的健康管理,而不是到了最后治病的阶段。

  医疗投资*的一个门槛,不是资本,不是技术,其实是时间,投医疗这个行业,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把时间因素考虑进来,你就可以相对容易去理解估值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是时间呢?因为时间的门槛在医疗行业里面比其他的行业表现得尤其突出,比如说一个药的研发,我们看到一个医药出来的时候,这个药已经获批了,已经上市了,大家买的时候都会觉得很贵。大家没有看到有大量的研发是投进去打了水漂,是没有出来的。

  以我们今年做的两个案子来看,就能很好理解这个估值,最近我们投了生物医药,在疫苗这个领域不说全国*,也是全国品种最丰富的,十几个品种,这个企业到今天已经有十年产品的积累了,有四五个产品已经拿到了证,还有三四个重磅产品,在最近两年之内拿到证。这样的企业按照利润来估值,一定会觉得贵,但是这样的企业差别如果全部出来,市场全部出来的时候,你按照这个估值肯定会全部投进去,你要了解医药行业,要看到它的产品线很好,这个估值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看到医生集团,找了几个医生出来,可以找到301的医生到这里来就诊,估值接近10个亿,这种估值是虚高的,我们不投。我们投了一家估值在6、7万的水平,跟很多医生服务集团相比能落地,估值不能单独以贵能投,或者不能投,还是要以实际案例为例。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赵晋:移动医疗过火,国内跟风严重

  我是济峰资本合伙人,是投资界的新兵,我们做了康辉的案子,在2011年上了市,今年我觉得是天赐良机,我们开始做募集,美元人民币都超募,规模是1.1亿美金,还有一只是5.5亿。

  我们主要是投成长期,从产品到即将批准,到Pre-IPO的公司,我们借助欧美的一些资源,我们相关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以及平台效应带给中国公司,帮助中国公司把未来的产品线和技术给搭建起来,这是我们投资的核心策略。

  我们每个人都是医学、生物学和药学的背景,专注是我们团队的重要一点,80-85%的资金是投向医药器械,生物,包括疫苗相关的,另外15-20%是医疗服务和数字服务,这是我们目前的构成情况。

  2015年从我们的观察,前九个月都非常火,这三个月比较降温,从热度和大家的清醒度来讲,这是一个降温的过程。15年我看到的案子,收到的案子是五花八门,移动医疗占了很大一部分,移动医疗目前也看不懂商业模式,但是估值是高高在上。

  移动医疗是过于火,而且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楚。传统方面有很多新的方法的出现,今天也看到国内创新的新药出来融资,包括新的方式,国内跟风跟得非常紧,比如细胞免疫方面的治疗方法。毕竟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是很不一样的,这个市场我先从FDA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的不同是资本市场,像美国在临床二期,三期,有很多公司上市,靠更多的社会资本来支撑这样一个公司来发展,中国现在资本市场还没有到这一步,在座有很多是做新药研究,或者投了新药研发的。投过于早期,中国资本市场不是特别支持的情况下,退出通路在什么地方,不要有了一个好的技术,有了一个国际跟风的系统,有一个很高的估值系统,这对投资者和自己的企业来讲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今年各式各样的东西开始出现了,比如说创新,对投资者和创业者要冷静,来扎实的成长。

  估值高和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要看基金重点关注在什么地方,我们投医药会比较多,我们对公司未来的成长,未来产品线的评估,还有对公司CEO管理的判断,和充分全面的判断,我们要给投的公司创造价值,要从欧美带来很多新的产品和技术,CEO的远见和格局有多高,你的基金进去了以后,在5-10年之后,你容忍的风险度有多大,你的期望值有多大。

  

2015年大健康投资趋冷,7大投资人看重移动互联网和基因诊疗

  周伟丽:癌症、糖尿病的免疫治疗基于基因测序的发展

  我来自安芙兰资本,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私募股权投资,已经做了将近十年,主要投资于移动互联网及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以天使及早期阶段为主。目前管理基金有十几只,规模三四十个亿左右。我们在大健康方面投资的主要是移动医疗和生物医药领域。既使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主要投特别前沿的免疫与蛋白工程研究机构,类似肿瘤治疗性疫苗,无毒动物疫苗,或者一对一免疫性治疗等。

  我们的投资专家团被称为“免疫与蛋白工程的七君子”,有的是国家千人计划,有的是国家的百人计划院士,是由专业性人才组成。

  基因测序技术广泛的应用以后,生物技术在人类疾病治疗应用中迅掘起。以前研究解密一个病毒,要做出来大概需要八年的时间,现在可以在瞬间完成,许多新药、新的治疗手段将因此得到发展。

  2011年、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好比从以前的“计算器时代”进入到了“386的时代”,未来有大量针对基因与免疫治疗公司应运而生,过去对癌症的治疗,依靠放疗、化疗,还有手术、内分泌等常规的手段,现在大家可以听到用到一些神奇的疗法,比如癌症、高血压,你能想像打个疫苗就能治愈么?而且是治愈不是延缓。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我觉得这一切可能是取决于基因测序的发展,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是生物界出微软或者出BAT的时代,是宁可错投不可错过的时候,移动互联现在反而是谨慎投资的时候了。我们不仅投了一些治疗性的机构,也投资与新型治疗方法相关联的一些检测、服务机构,打通上下游,我认为这个领域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领域。看好的大健康领域:1、包括肿瘤治疗在内的大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2、影响生活质量的慢病(糖尿病、痛风、自身免疫性疾病);3、抗衰老的系统解决方案;4、大病和慢病的低损伤快速检测方法;5、组织器官的修复技术和材料。

  关于估值,投移动互联网天使期与投生物医药早期是一样的道理,相对于成熟期的TABLE公司来讲,早期投资时估值几千万、几个亿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对早期的公司来讲,估值有时会取决于创始人希望要多少资金来启动他们想做得事儿。比如我们在投北京爱维康生物这家公司时候他们实验室还没有建立很完善,而且没有设备,我们投资他,当时的估值是5千万,给了1500万建实验室买设备,过了两年,把糖尿病疫苗做出来了,并且进入了动物实验阶段。如果一旦成功,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可能会几十、几百个亿,甚至更高的估值,所以我觉得对早期而言多高都不算高,关健是投对!

  关于退出,投这种早期技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期。解决策略是不要把这个技术研究到一期、二期、三期临床,然后做产业化生产甚至上市再退,那得十几年吧。我们建议他们技术做到一定阶段,就卖给比较大的公司,专注于创始人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我们投了青岛明勤生物,做动物疫苗的公司,通过研究他们打开了疫苗的黑匣子,无毒疫苗,成本低,效果又好,做了十多个专利,有些已经拿到新药批文。他们专心做研究,然后把技术卖给动物疫苗的大公司,不仅收转让费,每年还收取销售提成。他们人非常少,但是效益是非常高的,明年也会上新三板,我们的回报一定是不菲的。

  对这种早期技术的科研机构,作为投资人来讲,应该采取一个比较宽容,比较乐观积极的态度。最近我们和宋庆龄基金准备合作发起一个免疫性疾病研究的慈善基金,让研究机构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或者直接赞助想通过这种新兴方法治疗疾病的个人,来推进这个领域的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早期生物医疗技术的投资投出一个诺奖获得者,我个人未来希望建一个35岁俱乐部,让人类永远定格在年轻态!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