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杨致远:当初投马云消耗掉雅虎1/3现金,天使投资人的嗅觉要*VC一步

作为一个天使、种子阶段的天使投资人,我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必须*风险投资人一步。因为一旦风投对哪家公司感兴趣了,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们会关注更前沿的趋势。
2015-11-08 11:34 · 网易科技     
   

杨致远:当初投马云消耗掉雅虎1/3现金,天使投资人的嗅觉要*VC一步

  十年前,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拿出了账上1/3的现金10亿美元,这无疑是看好团队和未来趋势的一场豪赌。这次投资也成为了跨境风险投资最为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

  站在现在看,美国创业公司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需要做些什么?优秀的天使投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面向全球的创业和投资机会适合哪些人?本文一一向你呈现。

  本文由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在GGV 成立15周年峰会上的内部对话整理而成。 

  为什么会在十年前投资马云

  童士豪:杨致远先生是雅虎联合创始人以及AME Cloud创投创始人,我们与杨致远有过四次合作,分别是Wish、Boxed、Totspot和GrubMarket,相信在未来我们还将会有更多的合作。

  开场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从什么时候起你决定要参与中国市场的?与最开始相比,这些年来你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杨致远:Hans,我们共同的起点都是台湾。在十岁之前,我在台湾生活,随后搬到美国,在加州长大,并且去了斯坦福读书。美国彻底地融入了我的人生,我并没有太多地回望过亚洲。

  1997年,我*次回到中国,那次旅程让我从多个角度重新认识了亚洲,尤其是重新认识了中国。也就在那个首次回到中国的旅途中,我见到了马云,当时他还没有创建阿里巴巴

  从那个时候到过去的十年间,我主导推动了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也见证了中国出现了三个阶段的互联网创业者:从1990年底到2005年左右,从2005年到五年前,以及在过去的五年间,我目睹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走向海外。

  有幸亲历见证这三个重大的发展历程,我感受到诸多乐趣。接下来的对话里王刚将会讲述滴滴出行的故事,这说明,中国现阶段有很多将欲兴起或蓬勃壮大的互联网企业,这种兴盛的势头也将持续。

  童士豪:在2005年的时候,是什么驱使你投入了大笔资金投资阿里巴巴呢?这是个有些疯狂的交易。

  杨致远: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合作主要源于双方融洽的伙伴关系,直到现在,搭建伙伴关系依然是成功的核心驱动力。天时地利也很重要,雅虎在正确的时机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

  直到2003和2004年,雅虎试图在中国开展线上业务,除内容和搜索外,想展开电商业务。这源于雅虎日本电商的成功经验,在日本,雅虎是内容和电商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但是在中国,电商业务却遭遇了极大阻力,我们遭遇了诸多竞争对手,不仅eBay等美国公司,也有易趣网等本土玩家。还有一家叫做淘宝的小公司在广泛地培养用户习惯。

  随即我们发现马云在经营淘宝,这是数年之前我已经见过的马云。重新联络到他后,他展示出自己的远见卓识,我们也很欣赏他的坚持不懈。毫无疑问,电商行业需要本地优势,这正是马云的独特优势。而另一方面,由于监管原因,雅虎在中国不能够作为一家媒体进行运营。于是从那时起,我们决定转变策略,从发展业务转为投资中国,我们选择了能够找到的*的创业家,随后闭上眼睛放下赌注。

  童士豪:这是10亿美元现金的巨大赌注对吧?

  杨致远:是10亿美元现金,除此之外我们还把持有的部分资产卖给了阿里巴巴。

  童士豪:当时雅虎一共有多少现金在账呢?

  杨致远:当时雅虎账上的现金是30亿美元。

  童士豪:所以你们投资了自己全部现金的三分之一。

  杨致远:是的。

  童士豪:在快速发展的国家里打这个赌是一个疯狂的举动。

  杨致远:这是个双方都需要勇气的决定。对马云来说,拥有一个这么之大的股东是会有很大的风险。对雅虎来说,我们将业务撤离了一个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必须确保投资成功。所以,我们共同倾注投下了一个巨大的赌注。

  童士豪:如果当时不是你,雅虎还会不会有其他人能够打下这个赌?

  杨致远:我觉得,这个赌注显然不是我的个人决定。当时的首席执行官Terry Semel,以及雅虎杰出的管理团队都给予了支持。在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大家并未反对。所有人都有很多时间花在中国,所以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中国的成长活力。

  我希望即使不是我,他们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当然,这次合作也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推动。

  童士豪:是你跟马云之间关系的影响吗?

  杨致远:与马云和蔡崇信之间,以及和整个团队之间的关系,或许这是一种创业者之间拥有的同志般的纽带,这种纽带让我们惺惺相惜彼此认同。

  ·美国创业公司进入中国需主动求变以打开局面

  童士豪:在投资阿里巴巴之后,有没有很多美国创业者想要去中国发展?为什么呢?

  杨致远:在08、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迎来了互联网的第三个创业阶段。当时,中国市场不断扩大,BAT等很多大的中国公司不断崛起。因此,很多美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认为必须发展针对中国的市场战略,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业务增长。

  但是一直以来,很多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在中国表现欠佳,大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压力。所以,Hans,我们在这里做出努力,就是让美国尚在早期创业者尽早开始考虑中国市场,并及早地在中国建立个人关系和伙伴关系,要学会比他们的上一代美国创业者更早地构建当地合作关系。

  能否大获成功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中国企业也能从中获益,他们可以不必一开始就面对一家全球化的巨头公司来势汹汹而卷入激烈竞争。中国创业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技公司发展,在中国独辟蹊径占领市场。

  这将是一个转变,在过去,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已经是巨头公司。但是现在,公司会在早期就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发展计划。

  童士豪: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根据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的不同规模进行区分?

  杨致远:规模并不是一个*标准。在我看来,中国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在利用国际企业的进入,在中国市场中模拟国际化的商业技能。同时,我们也可以让美国的企业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中的诸多难题。

  很多人在中国面临的问题跟本土化息息相关,除非你花了很多时间了解中国市场,让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成长,否则,个中细节则很难向一家业已壮大的公司解释清楚。所以,我认为,这也是要以公司规模来考量的一个原因。

  童士豪:你帮助过哪些美国企业进入中国?

  杨致远:最早期我们帮助的一家公司是印象笔记(Evernote),公司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中国伙伴,并开发了本地产品。之后的一些公司也都有公开报道,比如领英(Linkedin),以及最近的Airbnb和优步(Uber)。这些公司在美国的规模较大,但是从发展周期上看,现在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

  在我们投资组合中有一家公司叫Docker。Docker是一个为开发者提供服务的开源工具,这家公司在中国获得很多流量,引起了很多开发者的兴趣,与此同时公司希望能够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并建立中国公司。所以,几乎每家公司都面临各不相同的情况。每个创业者、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局面,这其中并没有一个通行的解决范本。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