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曾碧波: 为什么洋码头能拿到1亿美金?

在融资的过程中,曾碧波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和战略资本的进入让行业的投资风险迅速变大,“见了那么多风险投资,很少有人敢投”。
2015-01-28 09:17 · 创业邦  May   
   


曾碧波: 为什么洋码头能拿到1亿美金?

  曾碧波对自己的评价是“行业里著名的敢讲话的人”,26号晚上,他的一封公开信刚刚刷遍许多人的朋友圈,这里面也包括许多投资界的人。

  “小人得志”,曾碧波有点不好意思地重复他今天听到的一个评价。在那封发向员工的公开信里,曾碧波不仅透露了洋码头刚刚获得1亿美金 B 轮融资的消息,还回顾了在这笔融资之前,自己在投资方那里接连碰壁的经过。

  这封公开信不仅引起了关注,还引发了争议,曾碧波发现读者们明显更关注信的上半部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己拿到融资后的想法和规划,“你们都没人看到信的落款是’洋码头很烂’”。

  在昨天下午的媒体沟通会上,曾碧波这样叫屈道。觉得“洋码头很烂”的原因和它的竞争对手有关,天猫国际、亚马逊直邮……这也是洋码头之前融资时接连碰壁的一个原因——总会有投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你怎么去拼这些巨头都在下手的领域?

  正式完成 B 轮融资是在两三周以前,曾碧波从那会就开始考虑公司怎么处理这件事,高调还是低调。自2009年成立以来,洋码头只在2014年年中高调过一次,曾碧波觉得“性价比并不高”。但这次曾碧波还是决定高调,并称之后还会更高调,尤其在消费者那里。

  在昨天下午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分享会里,曾碧波从最早期三人团队的那件民房办公室讲起,一直讲到现在250多人团队的发展过程,作为一名创业者,或者说作为一名耕耘许久终于被“风”吹上天的创业者,曾碧波实在有太多感悟。

  现状:B 轮拿 C 轮钱

  据曾碧波介绍,洋码头2014年的成交额为6.6个亿,“规模还不是很大”,而行业里面规模称得上*的天猫国际过去一年的成交额则约为洋码头的两倍,这个整个市场的现状有关,“因为整体的盘子目前都还不大”。

  因此曾碧波在现阶段的计划是先做好布局,2010年,洋码头开始着手做物流,之后又逐渐搭建起了自己的业务体系:既有中小商家为主的 B2C 来保证用户体验,目前占份额40%左右,之后会朝商城方向发展;又有依托于个人买手的 C2C 模式来达到自己线上商品的多样性,到目前占整体份额的60%,之后则有可能发展成为社区形态。

  曾碧波把这形容为洋码头的底层布局,这些基础搭好之后,才会逐渐向大中型零售商的方向走,“逐渐拉的更高一点”。

  这些基础工作很大程度上帮助洋码头拿到了 B 轮融资,“因为我们做的比较扎实”。

  在刚过去的2014年,曾碧波总结洋码头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搭建团队,人数快速从2013年的50人左右扩大到现在的250人左右;另一件事则是抓紧部署了自己的海外布局,之前的业务只覆盖到了美国,而在2014年,洋码头则基本覆盖了国内海淘的热门国家。

  虽然目前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因此曾碧波将这次融资概括为“B 轮拿 C 轮的钱”。

  为什么拿这么多钱?

  洋码头这次的1亿美元 B 轮融资算得上到目前为止跨境电商领域已经公布的融资数目中*的一笔。谈成这轮融资,曾碧波花了三个月左右,“非常难”。

  在融资的过程中,曾碧波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和战略资本的进入让行业的投资风险迅速变大,“见了那么多风险投资,很少有人敢投”。

  因此曾碧波把自己对2015年跨境电商的判断总结为两个特点:行业洗牌和资本寒冬。

  行业洗牌:2014年上半年,曾碧波就已经感受到了资本过热的趋势,而到2015年,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布局跨境电商业务,曾碧波逐渐意识到,首先,跨境电商开始变得不再是创业公司能够玩得起的领域,一方面,各种形式的海淘的确在冲击这些电商巨头们的现有业务;在另一方面,这些先后加入的国内电商都经历过长达十年的电商大战,“*狼性”,很容易把行业带入洗牌期。

  资本寒冬:曾碧波记得,自己在2014年9月之前和一些投资人接触的时候,还觉得效果不错,但到了去年11月份,随着天猫双十一、亚马逊直邮等各种新闻迭出,曾碧波不断遇到同一个问题:你们怎么和天猫竞争?“资本是害怕风险的”,因此在2015年,曾碧波认为在跨境电商领域会迎来资本方面的寒冬。

  之后的资金用途?

  曾碧波把洋码头在做的事情比喻成“爬珠穆朗玛峰”,洋码头的“珠穆朗玛”是在最后,能够把中国的消费者和国外的产业在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情况下完全拉拢,来让海外购物更加方便。

  因此一亿美金的主要用途在于继续“爬珠穆朗玛”,曾碧波主要分享了四个方面:

  一、加强海外团队构建,和同行找国内电商大拿的思路不同,曾碧波认为跨境电商一定要组建国际化的团队,因此洋码头接下来会在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都建立总部,来建这个“难建到砸钱都砸不出来的未来团队”。

  二、投入研发,来提升平台系统的国际部署和承载能力来满足国外零售商和中国消费者在信息流上的需求;

  三、在市场做积极投放,2014年8月开始,洋码头在公交地铁站“刷”过一段时间的大众广告,但效果并不算理想。曾碧波的想法是之后会更激进,因为觉得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习惯购买国外的品牌,“我们要让中国消费者意识到国际购物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加强做仓储物流,洋码头接下来会在世界各地建四个仓库,其中两个会在国内的保税区。这杯曾碧波称为洋码头的“底盘”,“你的服务、培训、和每个商家的沟通、系统、仓储、物流、清关、本土化,这些都是你的底盘,都能形成差异化”。

  跨境电商的风口在哪?

  26号晚公布是洋码头的第三次融资,主要投资方并未透漏。在此之前,洋码头一共完成过两轮融资,分别为2010年来自天使湾的500万人民币天使和2014年初来自软银赛富的千万人民币A 轮融资。

  曾碧波还透露,在 B 轮融资之前,京东也有意向投资洋码头,但最后没同意,当时觉得拿战略投资的钱还太早,“让子弹再飞一飞呢”。

  曾碧波把洋码头的这次成功融资比喻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那封写给内部员工的公开信被他命名为“风口上的猪”。

  曾碧波认为,在洋码头当先的业务规模下,有投资人愿意为未来的想想空间买单,大家看好的其实是中国消费者的力量,中国市场的广阔性才是风口之所在。

  关于未来时间表

  曾碧波说洋码头的上市一定的,“出钱投资你的人,最后你肯定是要还的”,目前对市场设想的节奏则为2015年经历行业洗盘、2016年进入行业大战,等2017年看到希望,最早的规划则会在2018年上市。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