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双面伊坎:从传奇“秃鹫投资者”到硅谷“搅屎棍”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科技新闻头条中,有一个名字出现的越来越频繁,那就是传奇“秃鹫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在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热潮中,伊坎一炮成名。而现在,伊坎是著名的“激进投资者”,并利用自己所持有的数十亿美元,撼动Netflix、戴尔、eBay及苹果等科技公司的格局。
2014-02-10 10:23 · 腾讯科技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科技新闻头条中,有一个名字出现的越来越频繁,那就是传奇“秃鹫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在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热潮中,伊坎一炮成名。而现在,伊坎是著名的“激进投资者”,并利用自己所持有的数十亿美元,撼动Netflix、戴尔、eBay及苹果等科技公司的格局。

  1991年出版的《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一书中,就将伊坎作为原型人物之一进行描写(该书同名电影后在1993年上映)。那么,作为该书原型人物之一的伊坎,为何成了科技界的“搅屎棍”?

  资深的华尔街职业经纪人乔舒亚·布朗(Joshua Brown)解释道,“如今,科技企业不仅坐拥过多现金,其所有的市场价值也远高于比其他领域企业。而伊坎,本身就拥有足够做的资金,有能力进驻这些企业,抓住这些企业高管的领子说‘听着混蛋,在你给我想要的东西之前,我是不会离开的。’”

  伊坎想要的具体是什么?这取决于实际情况。对于苹果,伊坎希望能够打开苹果的荷包,让该公司能够交出其在海外存储的大量现金。对于戴尔,他极力阻止该公司私有化,除非戴尔愿意向股东支付更高的溢价。对于Netflix,他希望该公司能够将自己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者。而eBay,他希望这家电子商务巨头能够听取他的建议,将PayPal拆分成一家独立的企业。在每一个案例中,他都在寻求企业内部的大型调整,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股东,释放更多价值。

  如果要理解伊坎对高层次企业对抗看似无止境的欲望,那么,就需要回顾一下伊坎的发家之路。20世纪80年代,一批高调的投资者在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热潮中崛起。杠杆收购的本质其实就是举债收购,指收购者仅有少量资金,借由举债介入资本,来收购其他公司,就像运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量抬起重物那样。

  像伊坎这样的投资者,会出售垃圾债券,获取所需要的90%或以上所需资金,以此来获得一个足够大的点位,获得企业董事会席位的控制权。如此看来,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出售资产,拆分有价值部门,或削减员工人数等方式,来释放企业价值。如果企业股价因为这些举措而上涨,那么,“蓄意收购者”就会卖出所持股份,获取高额利润,有时会让当初他们为收购企业承担债务,而企业则为了避免与其在董事会斗争,会溢价回购伊坎所持股票。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绿票讹诈”(greenmailing),指目标公司溢价收购公司股票以防敌意收购。

  这种不可持续且残酷的商业行为,招致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众多非议。上世纪80年代,伊坎恶意收购了由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创立的传奇性航空公司TWA(Trans World Airlines,环球航空公司),该收购交易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伊坎利用低成本贷款偿付并购所需资金,几年后便将该公司私有化。这之后,该公司就成为了伊坎的小猪扑满,作为借贷的抵押品,为其多笔大型交易提供资金保证。最终,伊坎将该公司最有价值的航线出售,让TWA承担了5.4亿美元的债务,而他自己则在抽身的时候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利润。1992年,TWA宣布破产,该公司被视作典型的企业掠夺案例。

  今天的卡尔·伊坎作为企业的对手,相比过去虽然更加温和但也更令人恐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再需要通过任何贷款来收购企业股份。伊坎在旗下美国500强企业Icahn Enterprises拥有*的话语权,借由这家多元化控股公司,伊坎独掌约240亿美元资金。布朗对此解释道,“作为有史以来最为富有的独立风险基金经理人,伊坎享有极其罕见的权利。没人有资格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有趣的是,在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伊坎发现,想要得手不再需要花费大笔的现金。著名商业博客 Infectious Greed博主兼投资人保罗·凯德洛斯基(Paul Kedrosky)表示,“自80年代以来,他的操作手法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他意识到,他能够利用Twitter的影响,来完成大量的工作。”以苹果为例,伊坎一条tweet,就让苹果公司的市值增加5%,至170亿美元左右。

  但是,几乎没人将伊坎的举动视为80年代那样的企业大掠夺。现在的科技企业中,企业规模只与有少数几名员工息息相关,会计师们会评估企业的每一个税负漏洞,以及能够从中为企业所获得的油水。凯德洛斯基表示,“科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有太多的现金。对此,我为卡尔喝彩,他迫使人们去努力思考为何科技企业坐拥如此多的现金,并推动这些企业将其中一部分返还给投资者。”

  当然,并非伊坎所有的举动都是出于好意的。以前那个贪婪的伊坎加上现在这个柔和版的伊坎两者结合,成就了现在的伊坎。这个全新的伊坎在最近他要求eBay拆分PayPal一事中就可略窥一二。

  在获得接近1%的公司股份后,伊坎要求eBay拆分旗下在线支付部门PayPal。他认为,比起躲在母公司的保护伞下,PayPal作为独立企业将拥有更高价值。其实,由于PayPal增长远超母公司,此前也有人曾建议eBay拆分。虽然拆分会为该公司现有股东带去丰厚利润,但由于eBay收益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其在线支付业务,从长期角度看,拆分会削弱eBay的发展。

  这是一个典型的伊坎式举措,说好听点叫做“股东维权主义”,但是对于企业、企业员工及长期股东来说通常都弊大于利。当然,伊坎施压迫使企业进行管理层或战略更改的失败例子也有不少,有时他会损失不少钱,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还是在盈利的,这就要归功于媒体,他们对伊坎收购行为的大肆报道,通常都会大幅推升目标企业股价。

  Netflix就是最近的一个案例。虽然Netflix拒绝满足伊坎所提出的要求,但由于该公司股价上涨,伊坎还是获得了至少8.25亿美元的收益。布朗表示,“对于有上升空间的企业,他独具慧眼。很多情况下,即便他的要求企业并未应允,赢家也还是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