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私募行业危机四伏:某PE清盘LP只拿回投资金额40%

“近一两年随着许多基金相继到期,但是却受困于无法退出,”北金所副总裁于波对《英才》记者表示:“许多LP对我们表示如果有人接盘,哪怕只有本金出来这些LP也愿意退出”。
2013-03-20 07:46 · 英才杂志  樊融杰    
   

  IPO暂停数月有余,排队企业累计至近900家。对谁影响最严重?显然,投资企业85%以上仍靠IPO退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首当其冲。

  “杭州一PE清盘,LP只拿回投资资金的40%。”日前《英才》记者从一投资人士处获悉。恐慌开始在PE行业蔓延,而这似乎只是开始,有研究机构甚至发布研究报告称:在2013年,国内90%的PE投资机构会面临倒闭或转型的危机。

  危言耸听?还是看看IPO的现实状况吧。

  去年美国资本市场只有两家国内企业IPO,并且上市价格都不甚理想。而国内IPO暂停数月后仍没有开启的迹象。与此同时,在2008年左右成立的存续期通常为5-7年的PE今明两年陆续到期,仍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PE似乎被逼到了绝境,留给PE的时日无多。

  根据统计,2008—2012年的5年间,中国VC/PE共投资了约6447家企业,投资总额约7000亿元。与此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年内,获得VC/PE支持的6447家企业中,仅有610家在境内外实现IPO,占比不到9.5%。

  这也意味着PE/VC投向企业的7000亿元投资总额中,有约九成即6000亿元未能通过IPO实现退出。

  两头受“堵”

  “从去年以来新股上市步伐缓慢,后来甚至停发,这么一来对PE行业打击非常之大。”深圳创投公会秘书长王守仁对《英才》记者坦言。

  实际上,2012年二级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上市以后破发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因此即使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在这之前已经上市,现在能退出,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王守仁直言,大量上市的企业资源“库存积压”在证监会,长时间以后,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经营也会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些企业不符合上市要求,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企业失去了募资机会,因而也失去了持续高增长的机会。

  证监会也“不失时机”地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

  截至2月初,证监会“IPO财务核查”风暴正式启动仅一个月,已有5家主板申请企业、11家创业板申请企业,共计16家企业终止审查。据《英才》记者统计,在这16家终止审查的企业里,至少有山东海力化工、钜泉光电、大连路明发光等8家企业背后有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而这些企业要想再次申请公开发行或许将是很“久远”以后的事了。

  祸不单行,在退出严重受阻无法获得收益的同时,PE的再融资也受到影响。“投资人一看股市不好,上市的机会又减少,未来的收益严重不确定,所以也就不再投资创投基金了,因而又带来PE的募资难。”王守仁表示。

  1月17日,中国银监会网站发布“银监会召开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其中有一条明令银行业“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这对原本处于募资寒冬中的PE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多PE机构在募资时,都有部分需要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进行募集,第三方理财机构中,银行又占相当部分的比重。

  “整体来说PE行业募资难的问题已经出现,前段时间我了解的一家PE原本打算通过银行的渠道募集资金,结果银行不允许代理了,只好另想别的办法。”北京一家PE管理者对《英才》记者说道。

  被投企业IPO无门,投资回收受困,再融资也深受影响。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各显其能,另辟蹊径。

  路径一 借尸还魂

  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直接IPO退出非常不易,而借壳上市就成为很多PE机构动心思的方向。

  “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产业,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北京一家国有背景的PE负责人告诉《英才》记者,从2011年运作*个项目香港曲线上市告捷后,其又在运作更多项目登陆港股市场。

  此国有背景PE,成立十余年来已累计投资数十个项目。截至去年,其股东没有追加投资,账上可投资金所剩无几,因此,借助一个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进行资产重组,实现手中项目间接上市不失为可行选择。上述PE负责人曾供职于香港的几家金融机构,运作过不少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因此几经挑选,他在港股市场找到一个已沦为“仙股”的壳公司,并通过控股公司取得了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要想在香港市场顺利进行资产重组,*,必须考虑过会问题,时间不能拖太长;第二,能够顺利增发新股。因此,在收购企业的选择上就必须寻找受市场欢迎的行业,才能快速过会和增发股票。”上述PE负责人选择了其投资的一家节能企业作为重组收购标的,受政府扶植和市场前景广阔的节能概念既容易通过过会,又容易博得市场投资者的欢心,顺利实现新股的增发。

  2011年4月下旬,这家PE投资的节能企业与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关键环节获港交所批准,股票复牌后股价随即上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