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事件】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牌照优势仅仅还能维持4个月,今年6月1日起,符合规定的券商、保险、私募证券基金,甚至一些私募股权机构和创投都将获得发行公募基金的资格。
昨日,证监会公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明确了上述各类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的细则,从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证监会在吸收各界意见之后,降低了各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业务的门槛,并且增加了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可以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规定。
即使只是报材料的100-200万,在牛市中对投行的收入来说并不起眼,但对本身业绩不佳的拟上市公司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
“这笔钱谁出,投行和公司有争议,喋喋不休地吵了几次。”某拟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证监会要求的财务专项核查刻不容缓,可一个项目核查下来投行相当于把工作又做了一次,这笔钱谁来买单?
一位投行保代在微博上吐槽,称他的新疆团队,要核查50%供应商,需要走访1260户农户,这些分布在20多个场站,“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先是3个月自查,再是3个月证监会复查和重点抽查。这6个月里,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在焦灼中日夜赶材料,这背后,还有一群注定无法平静的人,这群人是被称之为PE/VC的股权投资家。
发轫于2010年的PE风潮,因证券市场审核节奏和审核条件的变化,财富的确定性陡然转化为了不确定性,而比不确定性更深层次的是极可能由巨额收益变为亏损。
如何面对困境,是PE大佬们年终总结热议的话题。他们不敢再依赖IPO,开始向其它退出方式转变。清科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PE/VC通过IPO退出的数量有120笔,占比70%,比上年降低了20个百分点,而通过股权转让、并购退出和管理层回购退出的笔数共46笔,占比27%。
主板5家,创业板11家——这是今年年初IPO财务核查开始以来终止审查的在审企业数字。虽然这与800多家在审企业群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整个新股发行相关利益方已经感受到“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