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Facebook IPO首席承销商争夺战揭秘:高盛惨败

在Facebook IPO交易的三大主承销商中,近年来在科技公司IPO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摩根士丹利是Facebook的主要投行。
2012-05-10 09:07 · 腾讯科技  童云   
   
 

  如果不是证券交易委员会拜占庭式的强硬规定要求身为非上市公司的Facebook必须象上市公司那样披露财务信息,那么扎克伯格很可能会将IPO交易推迟更长时间。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这项规定——内容是强迫公司在股东人数达到500人以上时就必须开始提交详细的财务文件——在今年春天与Facebook迎头相撞。而且,如果Facebook能经历成为上市公司的种种麻烦事,可能也会从中获得一些利益。比如说:

  ——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股票市场,这个市场将可最终允许Facebook的某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出售股票(Facebook员工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已经通过私人市场出售了大量股票);

  ——可以用来进行并购交易的公共资金(使用私募股票来进行收购交易是很困难的,原因是目标公司经常都会低估这些股票的价值)。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扎克伯格还已经对一种想法感到更能接受——这要感谢Facebook的双重股权结构——这种想法能让他以28%的股权来对Facebook行使57%的投票控制权。通过这种方式,他永远都不必放弃控制权:公共股东能对他运营公司的方式进行抗议,但并不具备合法的途径来强迫他以另外的方式来运营公司。因此,他永远都不会在被迫的情况下将Facebook搞得一团糟。

  因此,去年扎克伯格终于顺从了上市的想法,然后扣动了扳机。也就是说,他授权Facebook首席财务官大卫·埃伯斯曼(David Ebersman)开始挑选投行,自己则继续把重点放在Facebook的产品问题上。

  过去二十年时间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一直都在IPO市场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大多数最热门的IPO交易中都由其中一家公司担任主承销商。举例来说,高盛集团经手了微软、雅虎和eBay的IPO交易,摩根士丹利则赢得了网景和谷歌。这些年中,虽然其他投行也曾偶尔经手过大规模的IPO交易,但在科技银行业中,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仍旧自成一个阶层。确切地说,由摩根士丹利或高盛集团来经手上市交易不能担保公司会取得成功,事实上很多被其经手的公司都表现糟糕;但如果上市时没有聘用摩根士丹利或高盛集团,那就意味着公司还没有好到能让它们关注的地步,换而言之,也就是二流公司。

  但在过去几年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在硅谷的力量平衡发生了转变。具体地说,直到最近为止,摩根士丹利几乎赢得了所有的热门IPO交易。原因何在呢?

  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来说说涉及其中的银行家。

  与其他华尔街业务不同的是,公司融资仍是一项基于关系的业务:如果你要筹集资金或是收购或出售公司,那么除了聘用一家投行以外,你还要聘用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负责进行交易的高级银行家,你要在几个月时间里每天都与其进行互动。完成交易将是一个令人感到泄气的过程,因为计划往往都不如变化。在讨好你的阶段中不断献媚的银行家总会想要找些“苦工”来经手你的交易,因为他或她急于去向其他人献媚。因此,你*能喜欢你聘用的银行家,相信他或她的判断;银行家则*能认真听取你的意见,了解你的业务,回复你的电子邮件和电话。

  在IPO及其他融资交易中,银行既可担任“主承销商”也可担任“副承销商”,其中前者能获得更多现金和炫耀的资本。但在这种分类中,存在着微妙却十分重要的区别。以Facebok为例,有三家华尔街投行被指定为“联席主承销商”,但实际上只有一家银行是真正的赢家,那就是所谓的“left lead”(左上方)。与此同时,其他的“联席主承销商”虽然拥有令人艳羡的头衔,但实际上只是扮演“to the right”(在右侧)的陪衬角色。

  这种“左”和“右”的称呼来自于字面上的意义,它们所指的是投行在一家公司IPO招股说明书封面上的相对位置。在这个页面上,排在*位的银行是公司的主要投行,其名称会出现在招股说明书封面的左侧,这家银行负责管理公司的IPO程序、运作订单记录和设定IPO价格。与此同时,其他IPO主承销商的名称则会出现在主要投行的右侧。虽然后者也能获得庞大的服务费和炫耀的资本,但从地位上来说则是次要的。在其他华尔街银行家的眼中,“to the right”就意味着输家。

  副承销商的名称会出现在公司IPO招股说明书封面上“主承销商”名称的下方,这些投行在IPO交易中只能获得较小比例的服务费和炫耀的资本。在象Facebook这样大规模的IPO交易中,担任副承销商也仍旧能带来庞大的收入,但无论是从所能获得的声望还是服务费来说,副承销商与主承销商之间的差距都是相当大的。

  Facebook的IPO交易是历史上规模*的IPO交易之一,因此其主要投行所能获得的荣耀和服务费都将是非常庞大的。如果说过去几年时间里科技银行家及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迫切想要获得的任务,那么一定就是被Facebook选中为“left lead”。

  最近一次让摩根士丹利展开争夺的科技行业IPO交易来自于职业社交公司LinkedIn,这家公司已于去年春天IPO上市。摩根士丹利赢得了这项交易,而高盛集团甚至连副承销商都不是。LinkedIn的声望和表现提高了摩根士丹利的地位,让其赢得了随后的一系列大规模互联网公司IPO交易,如流媒体音乐服务商Pandora、社交游戏公司Zynga和团购巨头Groupon等。

  据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LinkedIn选中摩根士丹利为主承销商的原因在于涉及这项交易的银行家,以及摩根士丹利向其示好的方式。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互联网银行家是46岁的迈克尔·格兰姆斯(Michael Grimes),他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供职于摩根士丹利,当时传奇性的硅谷银行家弗兰克·夸特罗内(Frank Quattrone)负责运营这家银行的科技团队。夸特罗内在20世纪90年代末转投一家德国银行,这在当时令整个科技银行业为之震动;而与此同时,格兰姆斯则留在了摩根士丹利。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全球科技团队的联席负责人。

  在争夺承销LinkedIn IPO交易的过程中,高盛集团犯了一些错误,但该集团为争取承销Facebook的交易而采取了许多工作,希望能藉此取得成功。高盛集团负责与Facebook关系的是该集团旗下TMT团队的联席负责人乔治·李(George Lee),他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科技行业银行家,而且与Facebook已经有多年的来往。

  但对Facebook来说,高盛集团存在一个问题。

  2011年1月2日,《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令人吃惊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纽约时报》明星华尔街记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和他的一名同同事,内容是高盛集团已经同意向Facebook投资4.5亿美元,这项交易对Facebook的估值为让人惊愕的500亿美元。

  索尔金还进一步报道称,高盛集团正计划向其客户提供一个通过私募股票发行的方式向Facebook额外投资15亿美元的机会——换而言之,高盛集团计划让其客户能在Facebook这家超级热门的公司IPO上市以前购买其股票,而当时所有人都在假设这家公司最终将会以惊人的价格IPO上市。

  对高盛集团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是一条妙计。那时高盛集团仍面临着难以克服在金融危机期间所积累的负面公众情绪的困境,《滚石》杂志作家马特·泰比(Matt Taibbi)曾经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将高盛集团比作一只“吸血章鱼”,这个称呼象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最近,高盛集团还不得不拿出5.5亿美元,就一项欺诈诉讼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了和解。

  但在随后的时间里,一切都泡汤了。索尔金的文章打了高盛集团一个措手不及,让一项原本应是秘密进行的交易变得公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