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创新工厂李开复转型:只做裁判 不当运动员

尤里·米尔纳认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基金是中国最*早期投资基金,期待创新工场在中国孵化出Facebook、Groupon、Zynga这种公司。
2011-12-30 13:35 · 经济观察报  杨阳    
   
    李开复用了一年多时间,让自己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最活跃的超级天使之一。他找到了一块独特的天使土壤,30万美金或者100万~200万人民币就可以让一家小公司活九个月,九个月做得好就继续做,做不好就可以停掉这个项目——这在美国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b>微评语:</b>
  微评语: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教父,李开复用自己的转型告诉所有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机会,但他的成功却并不容易被复制,因为李开复的起点是站在众多大牌投资人的肩膀上,创新工场的接盘者是红杉百度等巨头。

  微语录:

  两年来,总是有些人误会创新工场是“帮助毕业生创业”。实际上,我们是寻找*的有经验的创业者,然后提供机会给优秀工程师(包括毕业生)跟随着这些创业者创业。亲身“经过参与学习”是*的学习创业方法,尤其是跟随着我们这批*创业者。

  2011年11月7日

  微软和苹果虽然合作购买专利,但是它们对专利看法差别很大:1.微软多年支持IntelectualVen-tures耗资50亿收购专利,用为防御;2.微软的专利团队有盈利目标,最近频频告捷,从Android厂商收入可观;3.苹果认为专利是维权工具,避免它的发明被盗窃,所以不接受金钱妥协,目标要禁止对方产品上市。

  2011年11月16日

  “什么职位是未来创业做CEO*的 ‘预科’?”我的回答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扮演着产品、技术、市场、客户、运营、设计中的核心角色。建议那些有意成为CEO的同学,如果先就业(无论在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可以考虑走产品经理这条路。

  2011年10月24日

  内部孵化无法阻挡创业型公司,因为:1.大公司战略和政治因素,很难让小团队放手一搏;2.大公司为了公平,无法提供足够激励机制给小团队;3.最强的小团队负责人渴望独立自由,宁愿自己创业;4.外部数量远远多于内部;5.内部审批流程,碍手碍脚;6.创业成本达到历史新低,因此创业机会达到历史新高。

  2011年12月17日

  2011年12月6日晚,李开复在日内瓦被劫匪洗劫,不仅丢失了电脑、iPad,还有一份创新工场的商业计划书,不过,在庆幸人身平安的同时,李开复还很“感激”三位劫匪给他留下了iPhone和安卓手机各一台,能让他“与微博相伴”。

  12月7日,李开复终于有了“借口”去买苹果电脑;次日,他发出调侃“北非大盗”的微博:但愿三位大盗从此改邪归正,速回北非打造北非创新工场,既可帮助埃及突尼斯革命后经济成长,又可归还瑞士曾有的从容安详。再建议三位打造创新工场一样的40人孵化团队,并起名“四十大盗”,以后东有阿里巴巴,西有四十大盗。

  这些是李开复在微博上的点点滴滴——微博已经成了他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事实上,李开复自己的时间并不那么充裕,等待他的是2012年要开始启动一只7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并且开始募集创新工场的第二只美元基金。从把创新工场由孵化器转到做风险投资,保持微博热度到支持马英九竞选,离开Google的李开复在外界的质疑、观望、研究、期待中过了一个异常“忙碌”的 2011年。

  而现在的李开复,已经成了众多资本、基金关注的焦点——他扶助的创业团队,极有可能被红杉腾讯IDG、贝塔斯曼投资资本看中,他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天使”,不仅在创业阶段投资,还帮其成长,助其招聘,那些具有“潜力”的种子选手甚至可以一直被他支持到未来。

  李开复开创了一个机构化的天使投资模式。

  只投团队,不投点子

  李开复的工作和生活相当有计划性,无论讨论工作还是接受采访,都要预约,这也许是一个同时“看”三四十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必须的时间守则,他很难说清楚自己如何穿插在这么多创业公司之间工作并且仍然保持精力旺盛。

  创新工场的成功逻辑建立在李开复的判断——2010年后行业会恢复,并且为互联网爆炸性的第三波高速发展奠定基础,以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和云计算为主题。此后互联网则进入一个成熟市场。

  在这第三波互联网发展高潮中,李开复尤其看好移动互联网,他认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将是互联网的14倍——这个数字由人们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和看电脑的时间对比得来。现在,安卓手机的月增长速度大于250万台。到了今年年底,高配置Android手机的价格将降至1200元左右。

  不过这个市场的机会尚且空间很大,而且李开复认为中国创业者的创业成本也降至史上*:一个十人创业团队:一位身兼着产品经理的CEO、一个用户交互设计师再加上一个CTO和七个工程师,干上九个月的成本也大约才150万元人民币。

  现在中国的服务器带宽已经不再高昂得负担不起、工程师工资对比海外相对较低、销售和渠道以及营销成本都可以控制,再加上从2010年开始在中国兴起的天使投资已经为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周到服务,机构化的天使投资能够云集*秀的创业者并且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为此,过去一年,创新工场交出让自身满意的成绩:自己投资2.5亿元人民币、吸引其他VC投入5亿元人民币投资小公司,企业估值可以达到30亿元人民币。李开复的孵化平台分为三个阶段,一个小公司可以通过“助跑计划”得到帮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入“加速计划”,再得到工场发展基金的A、B轮投资。

  只做裁判,不做运动员

  要想进入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却不那么容易。李开复给创新工场规定了严格的筛选条件,他把这称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过去两年他主要投资安卓的生态系统、基于一些需求的SNS、O2O以及基于移动终端的游戏等等项目。但如果创业者是类似团购、高成本的B2C电子商务,或者是没有更多杀手应用的“LBS 平台”,那么他就会说“对不起”了。

  不过,一旦被李开复选中进入创新工场,这家小公司的未来将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知名风投都盯上了创新工场。

  硅谷教父Ron Conway曾经帮助过无数美国公司的筹建,曾经投资过 Google、Facebook、Twitter等公司。当他看到创新工场组建起这样一个团队时,仍然觉得很兴奋。他最终决定自己也投资创新工场,并把创新工场推荐给很多硅谷的*投资人。在Ron Conway看来,创新工场已显现出*的早期成效,他认为它还会取得更多成功。

  从孵化器到风险投资,是创新工场在2011年中*的一次“转型”。

  一开始创新工场更多地是边创业边孵化,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向不行,造成了既做球员又做裁判。所以从第二年起李开复就不再自己创业,只孵化加投资,边孵化边学投资。“*年就是创业带着学孵化,第二年是孵化带着学投资,现在投资学得差不多,第三年就是孵化投资齐头并进。”李开复说。

  不过,正是创新工场这种模式吸引了更多“钱”——以启明创投和金沙江投资为代表的很多风险投资现在都“盯”上了创新工场。他们认为从创新工厂这里出来的公司架构会“干净”一些,成功率也会更高。

  在李开复看来,这是因为创新工场有孵化和招聘。尤其是招聘很重要,一个团队是否整齐,人员素质是否够水平全靠招聘。

  李开复让创新工场从孵化器转为VC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小公司找好了未来的路——被继续投资或被大公司收购。

  百度在创新工场收购了魔图精灵,李开复称,百度曾经说,他们所收购那个团队员工资历优秀,基本就是百度的资历——英语流利、有经验、善于团队作业且出于名门。

  在目前创新工场的股东阵容中,可以找到的巨头有摩托罗拉腾讯、巨人、中华电信以及奇虎360。现在,创新工场的股东已经从最初的五大原始股东——中经合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发展为美国欧洲*投资机构和个人、家族共同参与的庞大股东池。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李开复接纳了美国硅谷银行(SVB)、IDG、联发科、美国退休基金、加拿大退休基金、硅谷教父Ron Conway、DST CEO Yuri Milner(尤里·米尔纳)以及红杉资本等等其他资本。

  俄罗斯 DST 的CEO Yuri Milner(尤里·米尔纳)认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基金是中国最*的早期投资基金,他甚至期待创新工场在中国也孵化出Facebook、Groupon、Zynga这种规模的公司。

  到目前为止,创新工场有13个项目有A轮融资的需求,而且100%都拿到了投资。但也有3个项目没有走完最初的生命旅程。

  超级天使

  李开复用了一年多时间,让自己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最活跃的超级天使之一。

  他找到了一块独特的天使土壤,30万美金或者100万~200万人民币就可以让一家小公司活九个月,九个月做得好就继续做,做不好就可以停掉这个项目——这在美国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李开复利用的是中国有跟美国一样的技术团队,但中国的工资是美国的五分之一,正因为有这个中间差,所以创新工场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因为李开复投的这100万~200万人民币只占这些小公司股权的15%~20%,整个小公司的估值大约在150万美元或者1000万人民币左右,创业者可以在公司中处于大股东位置。而在国外,10个人做9个月的基本资本是大约150万美元,但150万美元不可能仅占20%的股份,这个小公司的估值就要达到5000万美元——但是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是不可能达到这么高估值的。这个商业模型就会崩溃。

  这是创新工场可以把这个操作模式在三四十个公司中反复复制成功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李开复是43个小公司中三个的董事,他10%的工作是研究每个公司的方向是否正确,考察未来投资的项目也要占到他同样的精力,他还要花10%的精力帮助各个小公司招聘——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微博上“招呼”一声,一下子就会有很多简历“飞”来;他也要同样花10%的精力在创新工场自己身上,帮着已有的项目做各种事情;而开董事会、介绍合作伙伴以及战略规划则占了他30%的时间,各种市场活动又大约占去了他10%~15%的时间,而剩下的时间就是“发发微博”。

  李开复的微博不光是其对自己生活的表达和记录,也会偶尔提到创新工场及其投资的公司招聘和产品——他每次一发微博可能就会有1000万个人看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