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方直科技涨停收于34.22元。这家6月29日挂牌的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涨幅达44%,此后6个交易日亦飙涨20.75%。
平安证券则直接喜获“双收”——不仅录得2150万元承销保荐收入,其直投子公司平安财智投资更是因不到一年前突击参股165万股而浮盈4582万元,收益率高达430%。
截至今年6月底,券商直投项目有47个已成功上市,23个项目在创业板上市,占比49%。其中,创业板上市的直投项目最高回报水平达37.13倍,所投项目平均回报水平约为7倍,账面投资收益约31亿元,且绝大部分为“保荐+直投”模式。
投行以其“保荐+直投”做足了生意,创业板则是这档生意最为疯狂的逐利场。
投资周期仅17个月
“直投+保荐”模式令券商收益颇丰。截至目前,A股已有券商直投参与的47家项目上市。
其中34家采用“直投+保荐”模式,占比达72.34%。中信8家、国信10家、广发5家、平安5家、海通4家(其中海通参股的中比基金直投2家)、华泰和国元各1家。其中,直投项目承销保荐收入总计15.35亿元,账面直投收益总计49.52亿元,创造收益64.87亿元,直投业务已逐渐成为券商新的盈利增长点。
而在券商直投的23个创业板项目中,有19家是“保荐+直投”项目。
招商证券曾以2011年4月1日的收盘价为基准测算,直投项目的账面投资收益平均年回报水平在1.5-3倍以上。长信科技的投资回报水平最高,投资29个月实现上市,账面回报水平 37.13倍,平均年回报率840.12%;而回报水平*的神州泰岳,投资5个月后上市,账面回报水平2.43倍,年回报率达71.02%。
招商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认为,凭借“投资-辅导-保荐”的天然便利条件,券商直投业务参股的企业从融资到上市的时间周期普遍偏短,已上市项目从投资到上市平均周期仅为17个月。神州泰岳的周期最短,投资后5个月就实现IPO;周期最长的直投项目是海源机械,周期为48个月。
国信宏盛已上市的10个投资项目中,5个项目周期为7-9个月。海通开元投资有2个项目周期分别为7个月、8个月。
券商行业里,中信、海通、光大、广发、兴业、银河、东海的直投力度很大,注册资本占净资本比在10%左右;中信力度*,该比例达14.9%,临近15%的政策规定。中信、海通、国信、光大、广发和银河6家直投子公司的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中信金石投资的为52亿元,位居行业首位。
为加强券商直投业务的监管和风险控制,监管部门规定,保荐机构及股东等重要关联方持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或者发行人持有、控制保荐机构的股份超过7%的,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时,应联合1家无关联保荐机构任*保荐机构,共同履行保荐职责。但券商通过相互间捆绑的方式规避这一限制。
6月中旬,证券业协会召开证券公司直投业务座谈会,直投将在总结试点经验上渐转为常规业务。
利益输送之争
暴利的背后,却是利益之间存在的输送之嫌。一位IPO中介机构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保荐+直投”的模式主要的利益输送在于,由于发行方与投行利益进一步捆绑,所以一般情况下券商会优先安排保荐人员参与到“保荐+直投”的项目中,另外会更加全力以赴地为上市斡旋沟通。
“最重要的是保荐机构的风险容忍度降低,即便发行方本身有些瑕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过会就可以。”一位广东投行人士称。
据记者了解,“保荐+直投”项目往往是由券商高层统一调配资源,以实现利益*化。“由于直投的进入,对于很多保荐机构而言,推高发行价更有动力,并有动机对准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瑕疵进行掩盖。”一位南方投行人士告诉本报。
同时,一旦解禁,券商直投也大多是毫不犹豫地套现。金石投资原持有机器人704万股,为第二大股东。2010年10月30日这些股份解禁后,12月31日,机器人披露的大股东名单中,金石投资已踪影皆无。海通开元持有银江股份亦是如此相似。
伴随创业板暴利与多起投行PE腐败案,“保荐+直投”模式受到市场诟病,认为券商投行与直投之间存在利益输送,甚至如著名经济学家华生等专家提出要叫停这种模式。
国信弘盛副总黄晖曾表示,券商保荐与直投业务没有必然联系,有很明确的隔离制度要求。在服务企业时,直投更多关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而投行更多关注企业的合规性。
突击入股形成的短期收益迅速套现,以及绝大部分特别是创业板直投投资均伴随保荐业务,令黄晖的观点太显苍白。而国信在创业板中有8笔直投投资,列行业*,但均是其保荐承销项目,且基本为突击入股。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有了直投投资,保荐承销依然能保证上市标准和不隐藏瑕疵?他认为当与直投利益挂钩之后,“这个很难”。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