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融资的教训:从卖技术到卖内容,商业模式大转变
2006年,进入第二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资。这次经历了完整的融资过程,差不多跑了将近三四个月的时间,并且有很大的挫败感。一开始也不知道怎样写商业计划书,软银投资完了之后,请了个MBA的小姑娘帮忙写融资计划书、讲方案。当然我们自己也想不太清楚,觉得我们当时就做一个技术型公司,什么叫商业模式,如何做起来没想明白。
当时基本跑一个失败一个,跑了北上广深等地100家左右的风险投资,有时差不多一天跑七家。在上海最夸张,前前后后应该见了有二三十家。一次是从早上七点钟一直跑到晚上九点钟,最后是在新天地的星巴克,基本一小时跑一家,另外一小时赶路,14个小时一口气排下来。
当时不知道真正的商业模式应该怎样讲。投资者提很多挑战性的问题,最开始答不出来。比如,做技术未来三年财报能持续增长,但是技术卖一家少一家,当把50%市场占据以后怎样让收入持续增长?我觉得当时很难说服他们。
后来我们就逐渐地意识到,是不是说自己的立足点或商业模式有点问题,我自己也觉得企业会陷入一种困境。当时PPLive已经在为央视、文广、湖南卫视、凤凰卫视提供技术支持,但挣的钱只能让武汉的小团队达到温饱。软银的人当时就说,你们这种叫做B2B的模式,就是卖技术的模式,不能持久、不能持续,你为什么不能转型到B2C,自己做服务、自己做业务、做运营?
那时候我就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把PPLive放到公网上改换一种模式。就是不仅做技术,还购买内容,建立营销、市场团队,发展用户。我相信当我发展到千万用户的时候,我的模式就可能改变,就不是一个技术公司,就变成一个服务公司了,你就可能持续地有收入,那就解决了商业模式的问题。
思路转变之后,我们的融资速度反而变得更快了,应该在2006年春节前的时候就拿到了*笔融资,真正的A轮融资,来自于蓝驰创投的500万美元。拿到融资后我决定:把技术支持项目全都停掉,跟电视台合作,拿技术换内容播出权;把公司从武汉搬到上海,变成互联网公司。
那次是我*次找到创业的感觉,找到了商业计划书的感觉,找到了这种创业答辩的感觉,有自信去讲自己的模式。而且也想清楚了一个企业,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定位和发展。这就谈到我们对于创业或者投资理念的一个想法,我一直觉得融资是企业要准备好之后再去融资,而不是在未准备好的状态去拿投资。我的*笔资金真的是属于运气,若重复再来都不一定能再抓住机会。但到拿第二笔融资时,我们具备一定实力和基础,更多地是给投资人展示一个我们有了这笔资金之后,要怎么把它用起来,要花出去。很多创业者为融资而融资,却忽视了真正把企业做好。
金融危机的融资教训:仅有技术和用户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能不能赚钱
第三次融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那个时候刚办完奥运会,投入了数千万元购买奥运版权,目的是去推动营销。当时营销刚处在起步阶段,广告主才刚开始认识PPLive,开始进行一些品牌的试投,还没有把你作为一个长期客户来看待。结果突然遇到金融危机,首先企业融不到钱了,第二个遇到的挑战是广告投入开始减少,就是能不投的就不投了,以前投上百万的人投几十万,投几十万的投几万块,收入迅速缩水,企业一下子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我专门跑去硅谷,当时住在斯坦福大学旁边一个小城,对面是华盛顿互惠银行。去的时候还是门庭若市,一个星期之后我再返城时银行已经宣布破产,那天是2008年9月22日。那是我*次在商业环境里领略金融危机,感觉时速比飞机还快!
起飞前跟投资人谈得非常顺利,有三家发给我们投资意向书,一落地就被一家告知:需要推敲一下,可能一两个星期之后才能回复。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国庆长假之后,这家就说“融资可能要暂停”。然后我赶紧找第二家,结果不到一个月,他们的LP全部停止,所有人都回到美国重新讨论他们的融资方案。这时企业一下子陷入谷底,融资基本掉线。
从2004年到2008年,*个4年,我觉得像很多互联网神话一样,只要技术够先进、用户足够多,占据市场一路推着就能上市。但金融危机之后形态马上改变,以前投资是看模式,但到了2009年不管你是哪个模式,得先拿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好的话就看,不好的话就不看了,不管你是哪个模式已经没用了。
那时候也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企业发展还是需要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能不能*化你的利润,*化你的盈利能力。
当时PPLive还未达到盈亏平衡,用户达到上亿规模,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准备把150人扩散到300人,再到500人,甚至租了整个办公室一层楼。
从2009年开始,我认识到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仅仅有用户也是不够的,如果这些技术和用户不能够用资金、用真正的商业利益把他们运转起来,都会流失掉。别人跟你打成本战怎么办?别人抢你用户怎么办?你最后必须要有自身的滚动和增长才可以做起来,这个不是融不融资的问题,你还是需要建立起一个自身的生存体系。
回过头来看,原来早期太泡沫了一些,只是一味地去做用户,而并没有真正地把商业模式考虑好。后来也觉得并不是所有的用户、所有的流量都需要的,我们真正要的是更为核心的人群,所以我们开始更加专注,包括我们开始进行一些网站的服务和调整。以前讲的都是技术如何之好,后来谈的都是用户体验。我们觉得客户端软件太单一,就购买了域名PPTV.com,开始做网站。让用户即开即用,不必再走下载、安装等繁琐环节。当时我们树立了两个“老板”,一个是用户,一个是客户。
当金融危机阴霾尚未退去的时候,我们又拿到一笔15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2009年投资事件非常少,我们是为数不多的案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