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6年未获投资、和APP错失3年、关闭多项业务,豆瓣在百亿内容付费中谋上市

12年来,中国互联网巨头此消彼长,竞争十分激烈,后起之秀蓄势待发。但阿北还是那个阿北,豆瓣也并未失败,一直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偏于一隅,一点点讲自己的故事。
2017-08-05 16:54 · 投资界  王珑娟   
   

  12年了,阿北终于公布豆瓣计划海外上市。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8月5日消息,近日豆瓣CEO阿北(杨勃)发内部信透露,豆瓣的预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到境外。同时,对旗下管理和业务线进行的相关调整。

  阿北说,豆瓣已进入“务实阶段”。

  关闭豆瓣东西、一刻等

  2005年豆瓣成立,这个用户量1.5亿的社区发展一直很慢。过去一年多里豆瓣做了不少新的尝试,相比自身算得上是商业快年。

  “如果说过去十年大家关注豆瓣更多在文化领域,那么未来十年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横向拓宽豆瓣服务的内容。未来豆瓣是一个生活品牌,也是一个兴趣的品牌。扩充之后用户会更加多样,豆瓣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会各取所需。”

  需求和通道逻辑支撑用户,营收和成本的考量支撑商业,这两件事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阿北关于筹备上市的具体信息并未透露太多,但可以看到豆瓣正按着自己的节奏布局。

  一方面豆瓣精简业务线,一方面对现存业务进行精细分工。阿北在内部信表示,对进展中的产品和业务,这次调整的原则是业务线的目标清楚明确、决策更加独立,并减少团队之间的牵制和依赖。以下是其中一些较大的变化:

  1、用户线:豆瓣App和主站相关的产品工作进入以项目组织工作的阶段,以App用户增长提速为阶段目标,由小队长任项目总负责人;成立品牌通道团队,负责微信微博等外部内容平台中用户通道的拓宽。

  2、营收线:以“豆瓣时间”为核心品牌和团队,成立营收为目标的内容事业部,包括现在的“时间”和“视频”;以自营商品的营收为目标,成立市集相关的事业部;品牌广告、“纸书”、“偏北”以独立预算制管理,和效果广告、电影广告、商业技术一起构成大商业团队。

  3、还将陆续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营收规模亏损的产品和业务,包括一拍一、豆瓣东西、一刻和同城票务交易等。

  阿北还提到,下半年各线开始启动独立预算,管理各自的产出和成本,这是因为豆瓣的预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到境外,现金流会是独立预算的主要管理办法

  12年的“慢”豆瓣,“学生”陌陌早已上市

  豆瓣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媒体,豆瓣的气质是用户决定的。

  在2年前的采访中,阿北曾提及了豆瓣的未来:“行业的变化每年都在发生。如果说过去十年大家关注豆瓣更多在文化领域,那么未来十年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横向拓宽豆瓣服务的内容,使它在更多场合更好的服务用户。未来豆瓣是一个生活品牌,也是一个兴趣的品牌。扩充之后用户会更加多样,豆瓣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会各取所需。”

  豆瓣日记、豆列、豆瓣相册、电影、音乐、图书、fm、小站、同城等,每一个单拿出来似乎都都在互联网发展不同的节点上做出划时代的产品。但12年来豆瓣处处撒网。然而除了做的较早的豆瓣FM外,其它大部分发展都很平淡。

  多个产品中,颇具争议性的是“豆瓣小组”,也被多数媒体拿出来和陌陌对比。2011年8月,豆瓣完成红杉资本中国、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挚信资本5000万美元C轮融资,同一时期,陌陌正式上线,2014年年底,陌陌挂牌纳斯达克,豆瓣依旧不温不火,还似有“过气”的趋势。

  豆瓣小组可以说是陌陌的“老师”,对比二者早期产品来看:陌陌吧vs豆瓣小组、活动vs豆瓣同城、书籍vs豆瓣读书、电影vs豆瓣电影......本应该走在前面的豆瓣在移动端失误了,豆瓣小组移动端并未重视社交入口,而是把豆瓣小组PC端照搬到移动端。

  此外,豆瓣错过App开发的最好时机。2014年8月,豆瓣App姗姗来迟,又被用户们纷纷吐槽,导致豆瓣App下载率和使用率都不高。

  阿北在一篇为豆瓣App写的产品博客文章《一个叫“豆瓣”的App》里说:“你希望有更集中的豆瓣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这样。我们需要找到办法满足这个,又避免做出一个无比复杂的应用。我们还需要它是为手机而生的应用,而不是一个手机版的豆瓣。我们还希望它是有更宽更远未来的东西。”

  再看豆瓣电影,它优势在于豆瓣影评积累起的忠实粉丝和口碑。但在020竞争中,美团、糯米、大众点评打得不亦乐乎,背靠巨头,逐渐瓜分了本地电影市场份额。很多人看了豆瓣影评后就去了美团大众点评买票,都不知道豆瓣电影也有买票功能。更不提,如今被多数用户诟病的刷分和水军。

  而豆瓣阅读、豆瓣音乐,在版权正规化后,与作者及出版社建立分成体系,开始主打高质量内容和体验。但随着巨头进入,后起之秀不断崛起,发展速度不敌对手。2014年,豆瓣推出了豆瓣一刻和豆瓣东西,当时是被寄予了商业化的厚望,而如今已宣布关闭。

  12年来,中国互联网巨头此消彼长,竞争十分激烈,后起之秀蓄势待发。但阿北还是那个阿北,豆瓣也并未失败,一直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偏于一隅。社区为基本盘、多项内容服务为产品线,豆瓣一点点在讲自己的故事。

  百亿内容付费大潮下:豆瓣VS知乎VS果壳

  果壳极客,豆瓣文艺,知乎精英。

  这几家各具特色的平台也都在尝试内容付费,总的来看,豆瓣小众、知乎微众、果壳窄众。果壳更像科普网站,内容过于“科学”,不如豆瓣、知乎亲民;知乎,所有内容来自于生活。相比知乎的活跃度更好,发展节奏把控的更好;豆瓣主导大众消费,主切电影、阅读、音乐。其兴趣小组等更亲民,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

  豆瓣

  一直以来,豆瓣商业化主要是广告,各个产品也都有尝试。2016年10月,豆瓣宣布成立“飞船影业”公司正式入局影视 IP 改编领域;2017年3月7日,豆瓣上线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的第一期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但“豆瓣时间”既不是单纯的内容付费平台,也不是以大V为核心的内容提供方,豆瓣更像是联合出品的角色。

  果壳

  果壳的知识付费从2015年推出O2O约见行家的“在行”开始尝试,用户通过约见行家获取自己需求的经验/知识。但“在行”交易门槛高、活跃性低;2016年中果壳推出问答产品——“分答”,并且以微信公众号形式运行,然后按照收听回答的次数收费,同时刺激“提问”方和“回答”方的积极性。

  知乎

  整个互联网的形态一直在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用户不等同于用户,用户仅等同于流量。当用户等同于流量的时候,其实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去跟用户进行连接。知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第一天开始,它本身就是用户,甚至都不是搜索。

  截止2017年1月,知乎已拥有超过6500万注册用户,平均每天有1850万活跃用户访问和使用。2016年全年,知乎用户提出了超过600万个问题,撰写了逾2300万篇回答和151万篇文章。

  2016年初,知乎开始尝试知识付费,如对标分答的“值乎”;也有音频直播的“知乎Live”,即答主与用户(听众)付费一对多的交流群形式。语音分享的内容会自动保存,让用户可以回顾复习;在图文领域,知乎除了原本在传统出版电子书的布局,也有“一小时”“周刊”“知乎.盐”等知乎出品的形式,帮助优秀大V进行内容变现。

  果壳像自然科学,豆瓣像人文学科,而知乎偏社科。在今年年初获得D轮1亿美元融资后,知乎的估值也是翻了几倍,上市也被媒体们拉进了日程。而豆瓣在2011年融完C轮后并有有新的资本披露,但随着阿北内部信内容的实施,应该很快就会有资本上的动向。

  结语

  知识付费和音频、视频等不同。在初心资本看来,知识付费拥有头部CP下沉的机会,所有原本具有内容生产力的中长尾CP,皆可以透过重新组合内容、推出新的内容形式,来针对原本的目标受众进行变现。

  内容作为入口的价值越来越凸显,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绝对是稀缺品。知识付费已发展成为共享经济的新形态,产生高质量信息、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新途径。付费正在改造整个产业链,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都认为,付费的习惯已经养成。

  徐新曾在在知乎上回答: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交易相关的大平台已经形成、几乎垄断。如果你做电商,你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比京东好在哪里?你比淘宝好在哪里?而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以前大家买东西图的就是便宜、便宜就是流量入口。现在流量入口是内容,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生活中做各种决策,大家都要看内容。

  知识掮客们一一登场,新的战场也不过刚刚开始,躬逢胜饯。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珑娟,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708/2017080541815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