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婚变、流落异乡,她就此陷入人生绝境。无路可走之下,不得不推着木头车在码头摆摊。结果40年之后,成为了身价50亿的女强人,她就是湾仔码头水饺创始人,“水饺皇后”臧健和。
1945年,臧健和出生于山东五莲。自打懂事开始,她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5岁下地捡土豆,7家在家剥玉米,一到冬天,两只小手肿得就跟个萝卜似的。
14岁那年,赶上自然灾害,家里穷得再也揭不开锅了,母亲只好带着臧健姐妹俩逃到青岛,到一家纺织厂做苦工。
为了赚外快,母亲下班后还要熬夜穿线头,三个月不到眼睛就花了。臧健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后干脆辍学到县医院当护工,一个月3块钱。
20岁那年,臧健和与一个泰国华侨组建家庭,很快有了两个女儿,一家人开开心心过了9年日子。不过就在1974年春天,丈夫却突然莫名期末返回泰国,“尽快接你们团聚!”结果一等就是3年。
怎么回事?等臧健和带着女儿赶到泰国,她才如梦初醒,“丈夫早已重新娶妻生子!”原来是嫌她生的都是女儿。不过,即便臧健心如刀割,她没有掉一滴眼泪,“不能让女儿看到自己软弱。”
等逃到香港时,臧建和身上只剩不到200块,连回大陆的船票都不够。没有办法,臧建和只好就地租了一间4平米的小屋,母女3人挤在一张木板搭的小床。
那段时间,臧建和从早到晚打3份工,凌晨到“薄扶林”护理老人,8点赶到酒楼洗碗,晚上在电车厂擦车,一天只睡3、4个钟头。
两个月后,房东凶神恶煞催租“3天内交不了房租,立刻走人!”可是当时工资还没有到手,最后臧健和只好含泪变卖了结婚的金戒指。
屋漏又逢连夜雨。1975年7月,臧健和在酒楼干活时被撞倒,腰骨裂伤,住院后又查出糖尿病。香港劳工处告诉她,“工伤可以提出经济赔偿”。不过等到与酒楼交涉,无良老板却断然拒绝,还冤枉臧建和讹人。
好在还是好人多,一名律师同意免费为臧健和打官司,法院最后裁决酒楼诉败“支付3万赔偿费和4500元工资”。
不过,臧健和却只收下了4500元工资,将3万元赔偿悉数退回,“只拿属于我的那份。”
香港社会福利机构获知此事,立马通知她,“受伤不能从事劳动的,可以申请公援金。”不料却遭到臧健和再次拒绝,“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养伤的那半年,9岁的大女儿带5岁的妹妹挤在病房窄窄的一条椅子上睡觉,晚上要起来三回,帮妈妈翻身、扶妈妈上厕所。
等1976年春天臧健和出院时,大女儿瘦成了皮包骨头,一米2的个头,50斤都不到,小女儿更是脸色发青,明显营养不良。
臧健和鼻子一酸,扭头去街头买了半斤肉,“回家包饺子!”小女儿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30个饺子一扫而光“妈妈包的饺子最香,是全世界*吃的饺子。”
女儿的一番话让臧健和一下子回到30年前。6岁那年春节,外婆包饺子时在馅里藏着桂圆、莲子、红枣等不同“宝贝”,“吃到就有好运气!”
臧健和心里一动,“为何不在香港卖水饺?也许能够养活自己。”
也巧了,离家1000米不到的“湾仔码头”就是一个交通枢纽,早晚高峰总是人头攒动。于是当年夏天,臧健和就用几块旧木板钉了一辆木头车,正式成了码头上的一名小贩。
卖饺子*天,臧健和连头都不敢抬,从家到湾仔码头只有20分钟路程,她却走了1个小时,“香港人能接受水饺吗?”
当晚的*批顾客是5个年轻人,用粤语问,“卖什么?”臧健和连说带比划,“水饺。”结果一个女孩吃完后就跟同伴尖叫,“哇,好好吃呀!里面有莲子,我还要一碗。”最后那5个人每人要了两碗,臧健和*笔10块钱的生意就此开胡!
从此,臧健和每天凌晨5点到早市买菜,7点在家拌饺子馅、擀饺子皮,到了下午1点,她准时推着小木车去湾仔码头摆摊,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最后一班渡轮停了才回家。
而从摆摊*天开始,臧健和就按护士的习惯,保持食品和器皿的清洁卫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漂白水清洁”。
回头客很快接踵而来。三个月以后,臧健和每天能赚到500多港币。不过,原来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回头客都是来港打工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广东人很少”。
直到1978年秋天,臧健和看见一位广东模样的顾客吃完把饺子皮丢在碗里,她赶忙追上去问原因,“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
香港与大陆口味差距如此之大!可是,要想在香港站住脚,就必须符合香港人的胃口。
为此,臧健吃遍了家附近的小吃店,回来就调配饺子馅的比例,最终调出肥瘦3、7分比例的馅子配方,“馅的味道鲜而不腻”。
同时,臧健和尝试用各个地方的面粉,一遍遍改良饺子皮,直到后来她找到兴凯湖的面粉,这才擀成又爽滑又筋道的薄皮子。
3个月后,那位顾客又来到湾仔码头,并连吃3碗水饺,心情大好,“好吃!好吃!”原来他是东方日报的驻港记者。回去后那哥们就写了一篇吃饺子心得,发表在了第二天的东方日报上。
结果当天下午,臧健和的木头车前就排起了2000米的长龙,很多人慕名从澳门赶过来,“就为了吃上一口水饺”。有顾客建议取个名字,于是“湾仔码头”横空出世。
1982年,表姐突然打来电话,“日本大丸公司的老板想来谈谈合作。”原来大丸老板的女儿也非常喜欢湾仔码头水饺,一口气可以吃20个,正是她向父亲推荐了湾仔码头。
要知道,大丸百货是日本*的零售集团,在香港开了30多家连锁超市。老板提出公司化运作“建工厂,让水饺进超市”,条件是技术归大丸,用日本商标。
不过,臧健和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表姐一顿奚落,“死脑筋,就是一辈子做小贩的命!”臧健和却不那么想“人家学会技术把自己踢掉,孩子们的生活就没保障了!”
不料一周后,当臧健和准备推木头车上码头时,大丸公司的老板站在门口,“全都依你,只要肯合作!”
有了大佬撑腰,销售那还叫事?果然,随着大丸百货旗下超市的全面铺货,流水接连翻番。接着,“八佰伴”等好几家百货公司也跟了过来,臧健和答应经营一个摊子,没想八佰伴开张*天销售额就高达4万。
到了1983年,“湾仔码头”水饺已经成为香港冷冻食品*,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1985年,臧健和拿出攒下的200万积蓄,在香港设立*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办厂之初,她给自己定下3条规矩。
*,产品质量必须有保证。1986年春天,一个厨师周五下班发现面粉不够,直接在里头掺水,被发现后还不认错,“凭老板的名气,怎么都有人买,随便做做就行了。”臧健和肺都气炸了,立马让那厨师卷铺盖走人。
有高管提议做散装冷冻饺子,理由是“利润高”,但臧健和坚持不做,“因为有饺子厂在袋装冷冻饺子过期后,撕掉包装袋,当散装饺子卖。”
第二,顾客是衣食父母。1995年6月,一位顾客来信,“买五盒水饺,煮了两盒全部开口。”臧健和立刻开会找问题,后来发现是新来的一批工人培训不彻底,导致包装不好。
“如果没有这位顾客投诉,继续这样下去,会流失多少客人?”后来,臧健和亲自登门赔礼道歉,送上10盒饺子,并把那位顾客聘请为公司独立第三方检测师。
“湾仔码头能有今天,都是顾客给予的。”1996年,臧健和特意在湾仔码头开设专卖店,致敬早期那段难忘的岁月。所以,各位如果到香港旅游,一定要去湾仔码头尝尝那里的水饺。
第三,对员工必须亲善。臧健和自己吃了20多年的苦,对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感同身受。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佳节,臧健和都会亲自下厨煮上水饺,挨个一线员工送过去。她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倡导一种平等的文化,“让员工愉快的工作,体面的生活”。
1997年初,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和臧健和合作前,调查报告中这样写,“做了10多年顾问,还没碰到像臧姑娘和员工关系这样密切的公司。”
结果,那年的7月17日,臧健和与Pillsbury食品公司各出1000万美元,在香港建造起一座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在香港轰动一时。从此,“湾仔码头”水饺的生产流程实现突破性转折,走上现代化大规模的生产道路。
此后十年,臧健和走向了向内地扩张建厂、向海外进军的出口之路。
1998年3月,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当年7月,“湾仔码头”推出手工包制的馄饨,12月又推出汤圆、云吞等新产品。
1999年,在南京创办工厂,当年“湾仔码头”水饺销售5亿,牢牢占据国内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7年,“湾仔码头”的工厂建到台湾,产品进入台湾市场。
2008年,臧健和进军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出口量占全年销量的40%,次年成功打进北美和欧洲市场。
2011年,臧健和投入1000多万在河北三河市建厂,占领了北京冷冻食品市场20%以上的份额。
目前,“湾仔码头”水饺品牌有15家大型生产基地,分布在香港、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等8个城市,每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臧健和也50亿的身价成为“水饺皇后”。
40年来,臧健和用不屈的人生经历讲述一个道理,“堂堂正正做人,才能顺顺利利做生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