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不管你多好,永远有更好 |罗振宇深圳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精华版

BAT三家,2015年大约总共有员工8万人,创造了2700亿的收入。也就是行业不到3%的劳动力,创造了接近行业的一半GDP,那么剩下97%的互联网人到底在干什么?
2017-01-01 08:32 · 笔记侠  罗振宇   
   

  二、服务升级

  时间是新的战场,也是新的货币。在这个处境里,商业有两个获得用户的办法:

  一个是让他上瘾,拖住他的时间;

  一个是提供服务,优化他的时间。

  今日头条每个月为1.5亿用户提供服务,每天有7000万人上瘾一般花76分钟在上面看新闻。

  有一次,我和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在一起开会。我私下跟他交头接耳。

  我说,用户要什么,你就给什么,甚至他们没说出来你就猜到了。这叫母爱算法。在中国这个市场,没人比你做得更好了。但是好在这个市场上还有一种父爱算法的需求。将来也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

  这就是我讲的服务:给人们他还不知道的好东西。互联网让所有的产业都必然向服务业演进。围绕这个服务进行的消费升级,也是我预判的下一个阶段的消费类创业机会:

  让用户在自己的知识盲区里能“放心”。

  有一次我约朋友吃饭,让和菜头给建议。他说了很简单的几句话:

  1,某潮汕牛肉火锅。

  2,我吃过十家,这家*。

  3,严格按照商家提供的时间涮肉,说四秒*不要五秒。

  4,调料只许用酱油加点辣椒圈,*禁止用麻酱。

  爱死他了。我愿意为这样的粗暴态度付费。所有这样的服务,背后的精神就是六个字:你不用懂。听我的。

  这样的服务升级,是2017年市场上的第二只黑天鹅。

  这波机会的本质,是靠父爱算法告诉用户,放下你手里的烂东西,我告诉你一个好东西,跟我来。这正是这波服务业机会最有意思的地方。

  有人问过我,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你会做什么?

  我说,我每天吃饱喝足,找一个团队,每天替我去世界上搜集*的老师,用最有趣的方式,给我讲*的课程。每天中午,我睡醒午觉之后,一个葛优躺,坐在那里,让他们讲给我听。每天讲一个话题,破我心中的一个迷雾。如果我家房子够大,我会在身边再放几把椅子,请朋友来听。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卖票。

  有一次,我把这个梦想讲给我们公司的CEO脱不花听。她说,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得到App”吗?

  我从2016年上半年就开始四处鼓吹内容付费,年中就开始推出得到App里的订阅产品,正是在内容领域实践上述思路。

  我知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机会。

  真正的机会不在于付费还是免费,而在于你是不是在提供服务。

  知识过去不是服务,它只有一系列的产品。出版业在卖书,传媒业关注拿到了多少注意力,最像服务业的教育业也不过是一种对用户的管束机制。

  所以,如果有人能提供高品质的、可持续的、专业化的知识服务,这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跑道。

  得到App的灵感其实来自O2O。在前两年的O2O创业泡沫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景观:每个人被互联网赋能成为一个君王。滴滴是他的御马监,美团饿了么是御膳房。

  他为什么不能有个翰林院呢?

  这就是得到App:我们请全国各个领域最有学问的老先生、姿态谦恭的服务你。你付了费,就是君王。

  君王的朝廷里也容不下太多的臣子。六部九卿太医院目前还空着,创业者抓紧。

  三、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这个话题,比脸还大,比肾都虚。但又不得不提。

  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崛起。过去,我们对所有人造的东西都会说,听我的;而这一次,我们只用说,你看着办。

  智能革命来得又快又急,2016年,不管是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还是中国的BAT,不管原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大家都把重兵压在了人工智能上。

  在近些年的商业进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口径一致的判断。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人工智能是未来,是下一个主战场。就像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说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尚不明朗,但所有大公司都已重兵进入。

  还用说吗,智能革命,2017年的第三只黑天鹅。

  人工智能火到这种程度,我作为文科生也只好去四处请教我能找到的人工智能专家。学了一圈之后,我渐渐知道了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一些误解。

  简单澄清三点:

  *,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

  机器和人类的*区别是什么是机器不会疲倦。你在打游戏的时候,他在学习,你在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学习。

  这导致机器思维和人类思维的一个重大区别。

  人因为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是尽量简化。所以我们有那个重要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传递知识。但是机器的能力足够强,它不需要把世界简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实是让世界恢复了原本的复杂性。

  于是,运用机器思维的亚马逊公司,它拥有3亿用户,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大数据,运算出三亿个结果,给每个人展示一家独特的店。

  在人工智能逻辑里,它不关心人类对一件事情的定义,但是它可以输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数据,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达到同样的结果。

  第二,人工智能不会提高玩家参与的门槛,是降低了参与门槛;

  以前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比如搞声音识别的和搞视觉识别的、搞自动驾驶的,是完全不同的行当。但是,因为人工智能的算法底层被打通了。各个应用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在算法上越来越像。真正最重要的战场转换到大数据上了。

  谁的数据更多,更精准,谁的技术怪兽就会被喂养得更强。

  过去我们以为,人工智能这一波机会是大公司独享的机会。但是现在看起来,那些*的算法工程师会出来创业,会进入新兴公司和新兴市场;那些计算能力,已经在通过云技术变得人人可用;那些数据,本来就不是大公司的。

  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相当大:首先,全世界43%的人工智能论文都是中国人写的;其次,我们每年能毕业上百万的工程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像我们中国人一样乐于向互联网贡献数据,通过各种买买买、卖卖卖。

  假设人工智能医生真的是靠大数据和海量的病例才喂养得出来,那么,未来最牛的人工智能医生还能出现在哪个国家呢?

  第三,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过去一万年,人类的总趋势是,在技术的帮助下,个体变得越来越强大,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丰富。

  我们的能力确实是被无数倍地放大。但是丰富到这个程度,其实也很尴尬了。因为我们看不过来,所以海量信息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公司们也在发生变化。

  Google的逻辑起点本是要给大家更丰富的世界、更强大的能力,但到了今天,这个逻辑倒转过来了,它倾向于给你的信息越来越少,越来越逼近你实际的需求。你不用亲自在信息的海洋里游泳。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人工智能这个词太自大了。它暗示一个意思是,这是我们研发制造并由我们自己控制的工具,错了,它不仅是人的延伸,更是人的替代。它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另外一个智能物种。

  它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人和工具之间的关系,而更像是心理学界经常用的那个比方:大象和他的骑象人。人工智能是那头大象,它按照自己的算法在行走,骑在大象上的人,偶尔可以施加影响,但是已经说不清谁在主导谁。所以,人工智能不是让我们多了一项工具,而是让我们多了一个跨物种合作的可能。

  过去,不管技术多强大,我们都是活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而未来,我们在很多场景下,会活在人和机器的关系中。

  大量的人被替代,大量的人际关系被解体。每个人原先的生存基础都在动摇。

  未来社会什么样?这就极其考验我们这代人的想象力。《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又了一本新书叫《未来简史》,就在回答这个问题。

  这会是2017年最重要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说,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没用的人。如果人工智能足够强大,愿意毫无怨言地被剥削、被奴役,那有的人类可能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了。

  近在眼前的是一系列职业的消失。有了人工智能,司机、文秘、公务员、医生、律师、厨师,这些职业都会受到威胁。

  也许只要5到20年,在我们还没有退休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极其陌生。这次冲击来得又快又大。过往的人类历史证明,进步是好的,更好的是缓慢的进步。但这一次,好消息是,我们在进步,坏消息是,我们在飞快的进步。

  那怎么办?

  我们这一代人最有效的生存策略也许是,像王烁说的那样,做智识的游牧民族。看见哪里的青草更肥美,我就转场到哪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笔记侠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