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场浩荡的IPO套利:把握人性的弱点,集邮党的狂欢与不安

老鱼深知,随着行情的波动,人性中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但是毫无疑问,优质的股票一定更适合长线持有,这才是赚取数倍的奥义。因此,入场不久后,老鱼认可了集邮的做法,并成为浩浩荡荡集邮大军中的一员。
2016-12-08 13:04 · 微信公众号:读懂新三板  方沁雨   
   

  2015年4月海容冷链(830822.OC)宣布上市辅导后,新三板市场开始进入“辅导潮”。一批敏锐的投资者捕捉到这个机会。

  这群买入拟IPO新三板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成为了“集邮党”,他们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酵、酝酿,现进入白热化状态。

  但这一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据一位早期个人投资者回忆,“当时几百只股票飞出了11只凤凰”。

  至今为止,已经有282家新三板企业宣布接受上市辅导,64家新三板企业正在接受IPO审核,但目前实现成功登陆A股并摘牌的,只有13家。

  现在,集邮党们喊出了“我们不生产股票,我们只做股票搬运工”的口号,但集邮概念股水涨船高不断,危险的信号不断开始闪烁,集邮元老们变得慎之又慎。

1买稀缺“筹码”,集邮浪潮不是一个好信号

  2015年5月,中国广州市——一个几乎没有冬天的地方,一位名叫“大牛”,拥有10年证券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明确提出了集邮概念,但他不是集邮*人。

  当时,大牛提出集邮概念时,遭到很多价值投资者的质疑。

  因为起初,新三板市场盛行的逻辑全然不是集邮。新三板真正赚钱的行情是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据大牛回忆,当时整个新三板市场才1000多只股票,凡是符合5元/股以下、协议转让的新股,买进的第二天就能赚2-3倍。

  但当时惜售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当时市场上筹码少,筹码多了就不值钱了”,这是大牛的基本逻辑,要抢就抢稀缺筹码。

  很快,随着A股不断刷高记录,全市场的资金溢了出来,开始登陆新三板,加入抢筹大军。但伴随着大量宣传、天量的股票发行,2015年上半年,已拥有5000多家挂牌公司的新三板市场很快就进入滞涨状态,用大牛的话来说,即“抢来的筹码开始出不掉了”。

  在此期间,一些拟IPO公司开始冒出来了,但大牛坦诚自己起初并未留意到,直到2015年5月份,市场受到震动,开始阴跌不止,而这类拟IPO股票虽然未涨,但却能够维持不跌——大牛认为,这一信号代表着集邮策略开始进入萌芽状态。

  他开始关注这批稀缺筹码,并提出了“集邮”概念,与此同时,着手买入了百华悦邦(831008.OC),这只股票于一个月后进入停牌状态,并于当年7月公告取得了中国证券会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

  在他看来,当时选择集邮的基本原则有两点:*,跨市场存在套利空间,第二,IPO股凤毛麟角,即筹码稀缺。

  持有百华悦邦后一个月,大牛开始对拟IPO股扫货,最少的时候手中持有30-40只集邮股,现在继续持有、并进入停牌状态的“邮票”是15只。

  但好景不长,集邮票在被市场真正认可时也迎来了它的转折点:泰达新材(430372.OC)开完股东大会申请创业板上市,在一个月内催动了300%的暴涨幅度,使集邮概念深入人心,集邮浪潮开始释放。

  这不是什么好信号,大牛说。

  “这件事之后,只要一有申报IPO的,市场就开始疯抢,众人拾柴,一起把股价推到高位。但是,说实话,经过媒体大肆宣传,我认为市场开始出现较为危险的情况:借IPO出货,或者利用内幕,或者借机割韭菜,而且机构也开始用这个策略了,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现在,大牛手中的IPO概念股还在登陆主板的路上:不是浮盈停牌了,就是已将不太好的牌在半路中打掉,目前预测最快一只过会的票是百华悦邦。       

2IPO概念股引爆的流动性,催生出这样的迷你“做市商”

  IPO概念股衍生出了一种*个人投资者色彩的新身份——个人版的迷你“做市商”。

  在有股市更有故事的上海,有一批痴迷炒股的老上海人,老鱼就是其中一名老股民。可以说,中国股市发展了几年,他就相伴了几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公司挂上了新三板,自己恰好拥有员工股份,他可能还不会注意到新三板。

  但最终还是来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刚进入三板的时候,不知道水的深浅,也买过一堆乱七八糟的股票,结果发现遍地都是坑,有一半被套,这些只能等死了,而另一半全是拟IPO股票。

  老鱼深知,随着行情的波动,人性中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但是毫无疑问,优质的股票一定更适合长线持有,这才是赚取数倍的奥义。因此,入场不久后,老鱼认可了集邮的做法,并成为浩浩荡荡集邮大军中的一员。

  “一定不买基础层。一个基础层的票,就算利润达标了要去IPO我也不买,因为它连创新层都进不了,那就不知道有什么幺蛾子了。”

  在他看来,必须要在创新层里筛IPO股,然后等股票停牌,去“关”个好几年,待秋收。

  可是老鱼并不会乖乖等待。在这个市场上,除了股票,他还关注另外一种存在:做市商。他会问做市商,你的买卖差价制定的原则是什么?在三板公司向做市商增发股票时,他会问公司,我可不可以只比做市商高个几毛钱,你也让一部分股票给我?

  这种方式买股票,有时候能拿到,有时候拿不到。拿不到的话就在二级市场低价抄进去,以获得参与拟IPO公司股东大会的资格。在拟IPO公司要开股东大会、宣布辅导期结束并开始排队前,老鱼就开始来回地做价差,一直到股价“高潮”前。

  仿佛一位个人版的迷你“做市商”。

  “它这个消息一放出来第二天*涨啊。我清楚我是以什么成本拿的票,我也清楚我之前的股东是什么成本持股的——我就在价格涨到高位之前,不断地做价差,不断来回地做,做到我把成本打平,小赚一笔,我就把资金关在‘笼子’里,安心等他去IPO。”

  这就相当于0成本集邮,还小赚一点,登陆主板成功后还可以再跑一点。

  就比如金丹科技(832821.OC),老鱼的持股初始成本在七八块。过去短暂的三个月里,在IPO和扶贫概念的双重作用下,金丹的股价一触即发,今天已涨到30元以上,翻了四倍多,风头一时无两。

  尽管证券公司纷纷宣布退出做市,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却极大提高,股东人数迅速突破200人。

  但在金丹股价翻了三倍时,老鱼开始警惕,并劝告周边的人:“此时再进去,当心变成接盘侠。”

         

   3仓王警告,水涨船高的集邮行情,你要小心了

  “此时,翻了10倍的IPO股还有人抄进去的话,等同送死。”

  仓王发出警告。

  仓王是一名跨越股债两市,从主板、老三板一路做到新三板的个人投资者,具有23年的投资经历。因为对30-40只拟IPO进行集邮,并*一套建仓的艺术,被圈内称作“仓王”。

  他的集邮仓位呈现葫芦状:头部押上*一剂大注,以20万元买入11万股英派瑞(430555.OC),现已经停牌不能交易;底盘是密集而廉价的集邮股;掐着腰的部分,是仓位最小,为数不多、业绩稳定的下注标。

  在他看来,新三板拟IPO股的逻辑和当年玩老三板的逻辑一样,但风险要比老三板小许多,所以他一到新三板来,就对自己的投资逻辑非常明晰,并且认知到“集邮”的本质是估值套利——他不否认,而且他相信,把IPO集邮策略做成一个指数,能够跑赢新三板市场。

  对于自己看准的股票,仓王还是比较自信的,凡是“低价、低PE、低PEG”的江湖老规矩,一但买进,仓王就不会再来回的操作,资金会被他彻底关进IPO排队的“牢笼”。

  “我的资金全部都买了股票。现在真正登陆主板成功的,暂时还没有一股。最快的一只已经排到第143位了,去创业板,我估计明年7月可以上会。” 仓王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暂时离开北京,前往四季如春的海南避寒。

  之后,春天播下的“种子”都会陆陆续续上会。但这个逻辑,到底成不成立呢?要看准历史潮流了,如果“赌”错了,无法想象,但仓王观察到的现象是,审核的速度正在加快。

  半年前,承认集邮逻辑的人很少,仓王的集邮艺术曾经受到质疑。但现在,面对水涨船高的集邮行情,仓王毫不留情地指出,当市场上所有人都蜂拥而上的时候,无非是在捡他人交易的尸骨。

4启蒙集邮2.0时代,他把三板公司送去A股

  资本是逐利的,话题是日新月异的。

  位于万向帝国掌门人鲁冠球的故里——杭州市萧山区,一名来自金融行业的沈先生说自己启蒙了一家新三板老板去IPO,也就是集邮2.0。

  他的集邮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他买了5只新三板股,最终登陆主板,实现麻雀变凤凰的只有安控科技(300370.SZ)。

  很快,他摒弃了这种纯财务投资的做法,试图变成新三板公司的十大股东,以对公司老板产生影响力。利树股份(833300.OC)是他运作集邮2.0时代的作品,说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当时,利树股份并不惹眼,用沈先生的话说就是“颜值平平,在新三板讲不出什么吸引人的故事,有些堪忧”。

  在挂牌后,利树的老板仍然一脸茫然,不知道到底怎么办:缺钱,要融资,但如何吸引投资人?

  沈先生和利树的老板*次见面就显得非常奇幻:在福建,利树股份的工厂外,老板拉了一车原材料站到沈先生面前,告诉沈先生别的还什么都没有——身后是利树的工厂,但仍在翻新建造中。

  但这里有一个插曲,沈先生得知,利树老板曾在10年前破过产,但老板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把投资人给他投资的份额退还给投资人,而且他做到了。

  知道了这个故事,沈先生和他的朋友决定帮助利树的老板,入股成为了利树的前十大股东,为老板出谋划策:怎样融资?怎样规范化经营?怎么样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2015年,利树的净利润一下子冲到了2600多万,开始有了IPO眉目。而这一切在最初,是由沈先生他们几个大股东共同推动,鼓励老板去IPO。

  “我觉得它*的办法就是去IPO。以前,老板是非常质朴的人,对于资本市场也没有什么了解,所以前期我们几个大股东做了不少事。但后期,还是要看老板自己的人脉、经营等各方面了,我对他有信心。”

  当别人在集邮时,新的聪明钱已经去运行2.0了,沈先生自言下一个标的也很快要提上日程,进行运作了。

  “我还是不希望太多人知道”,沈先生压低声音说,“我只和你说说故事,你可不可以不要告诉别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懂新三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