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校园市场是个伪需求?

经过一波创业泡沫之后,校园市场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1.校园市场的补贴是否靠谱?2.校园社交产品是否有价值?3.局限的校园产品能否存活?
2016-08-01 17:01 · 亿欧网     
   

  2016年7月,校园兼职产品——探鹿兼职,全国范围裁员,被传闻公司进入清算阶段,创始人兼CEO周文华默认表示公司出现问题。据了解探鹿兼职在2015年4月获得蓝驰创投的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同年11月获得来自华创资本以及蓝驰创投的1000万美金A轮。而校园兼职类产品,一米兼职在今年3月曾传出被收购传闻,兼职达人于今年5月被兼职猫收购。

  同时关于校园分期领域,优分期被华塑控股收购;趣分期升级为趣店集团,走出校园,对标京东;同样腾讯系校园分期公司分期乐也走出校园,目前专注金融领域,对标蚂蚁金服。而在校园O2O电商领域,8天在线的实体便利店模式,已经同样走出校园,进入社区开设门店。

  还记得去年8月份,笔者在武汉组织的首届校园市场论坛,七十余家校园公司负责人到场,近千人挤爆现场,炎热夏季,难挡市场激情。而短短一年时间,由于校园类公司倒闭、被收购或离开校园市场,最近很多人却问我,校园市场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

  在此我先对投机分子们说一句,没有个人情怀,就不要做校园业务,热闹的时候跟着参合,遇冷之后又在想是否该跑路,对学生毫无责任心,麻烦你们赶快退出!另外我直面这个问题,校园市场当然不是伪需求,艾瑞咨询《2015中国大学生消费分析》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年消费总额超过4000亿元,一个4000亿已摆在面前、并且还在快速增长的市场,如今居然会被质疑是否存在,岂不可笑?

  但不可避免的是,经过一波创业泡沫之后,校园市场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

  1.校园市场的补贴是否靠谱?

  以外卖app美团外卖、饿了么;搭车app滴滴Uber为例,国内互联网市场近几年,由付费模式——免费模式——补贴模式转变,因此校园市场的产品也出现了不少补贴模式,然而由于校园市场的周期性,以及学生对价格的敏感,用户忠诚度实则难以培养。首先学生总会优先选择价格*,给予补贴最多的产品;另外,以补贴的周期来算,作为一个大一进校的学生,补贴培养两年,养成习惯之后,面临的确是用户实习毕业离开学校,并没有机会继续使用产品。

  2.校园社交产品是否有价值?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各类针对垂直人群的app纷纷出现在市场上,针对校园这个3000万的用户群体,无疑各方虎视眈眈,再加上95后人群对移动互联网的重度依赖,又希望彰显个性,诉求情感,并且易接受新事物,似乎让校园社交产品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但目前市场上的校园社交产品,真实活跃度都低的可怜,并且当年“校内”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在微博、微信占据大部分社交份额的当下,校园社交产品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又能满足学生何种真实需求,值得思考。

  3.局限的校园产品能否存活?

  由于处于校园市场之中,我们很多时候都把目标用户定为全国大学生人群,但这样定位的产品其实并不一定准确。比如兼职类的产品,真实的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兼职市场中,大部分人群并不是在校大学生;同样的分期市场,在蚂蚁金服花呗,京东白条等面前,单独的校园分期产品又有何特殊价值?并且一个局限在校学生的产品,无疑代表着每年9月需要持续推广以获得新增用户,而每年6月有又巨大的用户规模被流失掉,因此局限的校园产品,是否有长远意义,同样值得反思。

  在抛出问题,而不提解决措施,是很多批判性文章的通病,正所谓“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 bi”,在此针对校园市场,我提出自己的两点思考,希望与大家探讨。

  1.校园线下为根基

  在此不排除由于我自己是做校园渠道,带团队出身的,因此对校园渠道有独特的偏爱,但针对校园这个半封闭的市场,实际上仅仅通过线上,我们连所有目标人群都无法覆盖到。而我此前谈到的所有校园业务,无论分期、兼职、社交,更不用说O2O,没有校园的落地支撑能力都是纸老虎,装腔作势而已。一支有凝聚力,执行力强的校园团队,在我看来是一切校园类业务的基础。

  2.重视B端资源

  由于校园市场的创业公司,很多为在校学生操盘,因此可以说足够的了解学生用户的需求,但任何事物有利既有弊,我观察众多90后的创业项目发现,很多产品都获取了足够多的C端用户,但缺乏较好的商业模式,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类团队,B端资源非常的匮乏。而作为一家企业而言,盈利是根本,所有没有盈利的企业都是可耻的,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应当足够的重视真正付费者的需求,针对大多不向学生端实现盈利的产品,真正的付费者是谁,在何处,应该在早期就足够重视。

  回归商业模式本质,抓住付费者的需求,用强大的校园线下渠道提供线上支撑,在我看来,这样的企业在这波经济下滑中,反而会浴火重生,脱引而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