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李开复:百亿美元独角兽CEO都偏执、自信、强大、think big

“扎克伯格学中文,参加清华经管学院的董事会,每年来用中文做演讲,他请领导参观他的房间,还去阅读并且展示他读过很多中国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的书,比Google当时进入中国要难十倍。但他很努力,一定执着的往这个方向走。”
2016-04-18 10:36 · 钛媒体     
   

  汇集优秀员工:好的文化和使命,对员工既是激励也是引导力量

  它要能够激励员工。如果你上班,你的公司的口号是组织全球的信息,你会更努力工作一点吗?或者是像微软,你会不会感觉你的工作是在改变世界。如果你的口号只是诚信,以客户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当然这些话没有错,但是不够细腻、不够真诚。一个好的公司的领导,要真心地相信自己的公司的使命和文化,要不然的话还不如不要。如果很好的做,很容易就做出一个废话、谎话、套话,甚至是屁话。

  我们举例,如果你上班每天看到老板跟自己说,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创造自己价值,*化股东价值,你会相信吗?你会激励吗?你会相信对自己的工作有指引的利益吗?还是你觉得骗谁呀。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个公司是雷曼兄弟。

  所以一个好的文化和使命,不但可以让每个员工上班的时候激励,而且对他衡量每个工作是有非常直接、细腻、客观、可评估的一个引导力量。

  比如说我们在Google工作,Google的价值观是组织全球的信息,让人人能享用。那么我要做Gmail,我应该收费还是让每个人能用呢?我想你的答案就变得很简单了;如果我是在福特工作,如果你80年代在福特工作,你当时的使命是让美国人人人买得起一辆车,能够看美国的景色有多么美好。你要做一个重要抉择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一个非常高档的十万美元的车,还是做一个人人买得起的车呢?使命也帮你解决的很好的答案。使命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人的激励。这是我们到硅谷学到的非常重要的教训。

  一旦你有了很好的文化,用文化来做什么呢?就进入了我们第二个演讲的学到的重要的教训,就是招揽人才,在1998年我曾经提过,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这个社会跟工业社会不一样的就是,*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差异化不再是20%、30%了,而是五倍、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差距。要找这么棒的人才,肯定要有很好的文化。因为这么*、这么厉害的人才,不会被两三句话忽悠的,他要看你是不是真的相信他的使命,是不是在这个公司可以完成改变世界的愿望。

  那么*人才到底有多厉害呢?这次去硅谷我们见了很多*人才,也来让我用他们做一些例子。

  *位*人才是Marc Andreessen,他做了*个浏览器,后来他在没有云计算的时候,他做了云计算。他还做了第三件牛的事情,是他开创了现在硅谷最火的VC公司。很多人问我们创新工场的模式像谁?是不是YC,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像他,因为他对科技有更多的掌控和趋势的了解,还有他对投资的项目有非常深的投后的服务和帮助。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一起都有很多话题可以谈。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能挖到你的公司去,你是给他0.1%的股份,还是给他30%的股份呢?我们可能要好好想想人才有多么的重要。

  第二个人才的案例是Avie,这个案例我们可能在坐有些朋友看过《乔布斯》的电影,你们必须赶快去看这个电影,不是*部,而是第二部得到金像奖提名的乔布斯电影。如果在座的自认为是极客或者果粉们,如果没有看过这个电影,就不能称自己是果粉。

  在里面,乔布斯说过一句话,这句话是当他被苹果赶出去之后,他说“等Avie写好了操作系统,苹果就必须把我买回去了。”这句话表示什么呢?Avie这个人有多牛,乔布斯这个人很牛,但是他能写操作系统吗?他不能。但是Avie可以。之后Avie是乔布斯旗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基本苹果的崛起,今天你们用的苹果电脑,里面的软件是Avie一个人带着团队重组、重写的,他对苹果的价值是多少呢?给他5%的股份多吗?给他20%合理吗?我想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再讲到下一个例子,杰夫迪恩,他人非常好,但是他到了Google以后,做的*件事情就是把之前两个人写的代码全部扔掉,因为那两个人是斯坦福的博士生,不会太写代码。如果当Google达到上亿用户的时候,就会宕机。所以我们要很感谢杰夫迪恩写的代码,现在用Google不宕机主要是他的功劳。

  但是如果你用任何云的引擎,我们会发现背后有一套技术Hadoop,Hadoop基本是山寨的,Hadoop是一批开源软件的人里面山寨Google的几大发明,包括了MapReduce等等,还有后来推广的,这些东西都是他发明的,就是杰夫迪恩。所以,这样一个人占Google20%的股份会不合适吗?肯定不会。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的*人才,我们一定要给出巨大的奖励,用最伟大的文化,给他放权,最高的经济利益,让这种牛人能够加入。

  这一批人在公司早期的时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我们看到的是所谓的Paypal最早期的员工,包括LinkedIn等等,之后他们把文化发散出去,传播到他们新创的公司。假如你今天的公司能有这么一批人才,会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你还会坚持你一定要拥有90%的股份吗,还是会给出1%、5%、10%的股份给这些奇才加入公司。你有80%的股份,公司只值两块钱没有太大意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