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清单】
投资项目0死亡率,不到5年仅二级市场就给深创投带来近20亿收益
柔宇科技是张华在深创投主导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此后他的投资清单也是不凡。高科技领域里的硬件、互联网领域里的软件以及文化传媒是张华的三大投资方向。
不少投资人对TMT里的硬件项目的投资天生免疫,而凭借着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电器工程、量子物理这些听起来就高深莫测的专业背景,张华看起这方面的项目得心应手,并投出了一批优质项目。
在触摸屏项目方面,张华团队投资了全球最大的触摸屏公司欧菲光以及中国第三大的触摸屏公司合力泰,如今两家公司都已上市,前者的两次定增已经达到了200%的利润,赚取了3个亿,而后者用6000万人民币给公司带来了十几个亿的回报,赚了约20多倍。
虽然先前张华在高科技硬件领域有着漂亮的成绩单,但2013年之后他却很少再在这方面出手,“中国的太阳能、风能、LED这些行业已经度过了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扶持期而进入市场整合期,市场补贴结束之后企业毛利润急剧下降,而即将成为新增长点的智能硬件又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此外,硬件属于周期长、周期强的投资领域,所以需要投资一些轻周期或逆周期的项目来做综合性平衡。基于这样的考虑,张华开始侧重互联网以及文化方面的投资。
2013年8月,张华主导投资了乐视影业,“如果一家公司的未来将可能成长为数百亿市值,那么今天2亿的首轮投资、十倍左右的PE值,你觉得贵么?”他这样回应了当时记者关于彼时投资乐视影业是否划算的问题。此后,张华在影视行业里再度出击,投资了天工异彩这家中国最大的影视全流程后期制作公司,冯小刚、王中磊、陈国富、贾跃亭都是其股东。在文化传媒领域,张华是全面进军,偏传统的投资了蓝标,偏新媒体的投资了Donews。
在另一大投资方向互联网方面,张华则较为关注今年来备受关注的2B企业端服务类项目。目前张华则将精力聚焦在“+互联网”领域,而涉及投资逻辑与具体方向,他又开始谨慎起来不加多言。
“这几年,把自己专业能覆盖的领域项目都投了一遍,种子项目、VC、PE项目、并购项目也投了个遍。”当张华讲述完他的投资史后这样总结道,而他所投的这二十几个项目至今仍保持着“0死亡率”的战绩。
“很感谢深创投这个综合性投资平台,能够支持我们这些年轻一代的投资经理们在前线敢想敢拼,在投资理念上支持这些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能力突出的投资人做专业化投资,在投资、风控上对投资者有着全方面的能力提升。”这个理性的投资人也有着感性的一面。
【投资特点】
“我的脑子里尽是数”,投资就是他在进行数字运算的过程
“重复投资有利润的公司,典型的VC或者pre-IPO的项目对我的吸引力已经不是特别大”,将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已经尝试个遍的张华对于项目似乎有种过尽千帆的感触,“我现在投资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行业结构带来巨大改变的项目,虽然这样的项目往往会比较早期、风险也比较大,但确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80年的张华看起来像极了读书时的数理化神童少年,逻辑周全严密、做题直中要害,还有像他自己说的,“我的脑子里尽是数。”所以在看项目时,他会飞快地进行各种数字运算。
在看偏早期的项目时,他首先会去关注市场容量,比如对于一个综合性的产品来说,市场用户量低于1000万,或者市场容量低于5个亿,那就会被张华PASS;但有时产品的市场容量非常小,但客单价、黏性很高,又是重度垂直,张华就会去关注。
此外,正如张华在投资柔宇科技时对刘自鸿的判断逻辑,他更会去关注创始人以及团队的能力,而他的判断并不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是基于理性:一你有没有直接做过这件事情,二你做这件事情是不是执行层里做的最好的人。
不过到了VC阶段,张华则又完全回归了他的数字逻辑。“你花了多少钱做成现在的事情?你的竞争对手的表现是怎样?你的项目推进速度?你的日活、你的周留存……”这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科投资人。
正如张华所说,他想投资的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项目,而这种信心也来自于他对行业的判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双创会促使更多优秀的公司喷涌而出,感谢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公司的上市创造了众多千万富翁,这种造富效应会让这些优秀的人从大公司里走出来再次创业,中国的优秀企业会越来越多。”
【给创业者的话】
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在合适的节点拿到合适的钱,估值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少稀释股权。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然会得到它该拥有的估值。合理估值、合理报融资金额,一开始定位准确、双方合缘,你的项目就会进入投资人库的第一优先级项目清单,很快就会推动下去,报额度报估值不合理投资人就会选择“再看看”或谁会领投从而耽误项目融资进度。这逻辑就像相亲,一个待嫁女孩遇上一个优质男,男方已经准备好北京买房首付款,而女孩偏偏要城中大别墅,那结果只能等一等喽。
我们所采访的每一位投资人都已在业内得到一定地认同,或许他们还没有今天沈南鹏、熊晓鸽等人的成绩,但他们并不缺少成为前者的可能。我们精心挑选业内最具潜力的80后投资人,透过与他们的深度采访和投资案例剖析,首次展现给读者们这个正在崛起的投资人群体—————————————————————————————————
《投资界》年底大型策划《寻找未来:谁是最具潜力的35岁以下投资人》
达晨创投李杨:历经五种人生的另类投资人,青睐两类“极端”的创业者
经纬创投肖敏:饥渴的“孤独患者” 当“伯乐”之前先要买到“马”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谭宵寒,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511/201511203905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