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在线旅游的2014年:蓝海变血海,巨头对决巨头

外界风光,实际苦累,这算是在线旅游最真实的写照。2015,在服务并无法立马提升的情况下,价格战可能还会继续。创业公司的小伙伴要小心了,任性的年代,资本确实可能把对手玩死。不服,可以参照打车的软件。
2014-12-29 10:52 · 网易  孤帆远影   
   

在线旅游的2014年:蓝海变血海,巨头对决巨头

  盘点2014中国在线旅游行业,这个话题挺大的。如果盘点这个行业过去一年最热门的词汇,或许容易许多。刚刚过去的一年,在线旅游行业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当属“价格战”。

  门票价格战:创业公司最“受伤”

  背景:2014年年初,*携程高调宣布在线门票促销,对景区门票的返现力度达50%到100%,甚至有的景点降为“0元”,随后,以门票为核心业务的两大创业公司驴妈妈、同程跟进。同程宣布投入4亿应对携程价格战,驴妈妈也推出“0元”门票。

  严格来说,门票并不是一个好生意。

  我们把在线旅游也比做电子商务,门票则相当于一个“高标准、低单价”的品类。门票业务,就像淘宝店里的话费充值。比如你去淘宝充50元话费,商家售价从48-49.5元不等,对于这些商家来说,有的能赚钱,有的靠充话费纯粹为了给到店铺增加人气、导流量,盈利靠其他品类来补充。

  纯“拼价格”的模式,对巨头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玩法。

  所以,我们看2014年初,发动门票价格战的是携程。为什么?不仅仅是携程手里钱多,打价格战顺手,另外一点是上文说的:携程就像一个大型的淘宝店,门票就是其中充话费的业务。携程可以不通过充话费挣钱,通过充话费吸引人进来后,可以帮你订酒店。

  另外,景点门票这个生意的复杂程度并不高,一张80块钱的门票也不需要太多服务。同程可以做,携程、去哪儿、途牛可以做。连美团、大众点评都有门票的团购!买机票有退改签,买门票已经是确定性非常强的消费了,线上预订,最主要的还是让消费者提前付款,到景点刷二维码进去,省去了排队的麻烦。在线门票,就是一个线下门票的电子化。

  由于巨头不指望在门票上赚钱,以门票为核心业务的创业公司很难过。如果创业公司(同程、驴妈妈)要在门票上和携程抗衡,只能效仿携程的补贴政策,100元的门票卖80元。携程可以这样做,因为携程手里还有18亿美元的现金。创业公司这样做,就会显得有些为难。因为携程花的是上市公司账上的卡钱,创业公司花的是VC的钱,VC是要算帐的。要么亏损能换来规模,要么能狙击竞争对手;现在看,门票之于创业公司,都达不到这两个效果。

  所以,我们看以门票为核心业务的同程网在年底开始转型了,通过和途牛的公关口水仗,进入休闲旅游。这个转型也间接说明了同程的战略重心已经告别门票。但进入在线旅游能有多大胜算,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并购时代:阿里、众信与腾邦

  2014年9月25日,阿里巴巴以28.1亿元换取石基信息15%股份。这家为酒店提供信息系统的服务供应商,未来将把数据和去啊打通。

  2014年10月26日,国内A股上市公司腾邦国际发布公告,以1.95亿的价格收购欣欣旅游65%的股权。

  2014年12月3日,A股上市旅游公司众信旅游发布公告,将战略投资上海悠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悠哉15%的股权。

  在2014年所有在线旅游的并购中,阿里的单笔数额是*的。阿里的并购,和后两个有很多不同。

  首先说一下阿里的旅行业务,虽然也是做旅游,也是2C,但阿里还是一个平台的逻辑,比如卖一个自如游产品,和消费者发生关系的是去啊里面的商家,而不是去啊。阿里旅行时帮助中小OTA卖产品,而自己并不是OTA。这是阿里去啊和携程、艺龙、途牛的不同之处,后三者都是线上的OTA,需要全程服务消费者。而阿里去啊不是这样,说的直白些:给商户导流量才是阿里去啊的最核心逻辑。

  参股石基信息,阿里的图谋还是两个方面:酒店数据+2C。刚才说了,阿里去啊自己并不卖货,而是帮平台的商户卖产品,阿里负责拉人。而参股石基信息后,阿里手里肯定会有很多高星级酒店的数据,有了这个数据,阿里会不会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呢?

  众信和腾邦的并购,逻辑很好理解。都是B2B向B2C转型。众信是国内*的出境游批发商,腾邦国际是国内大型机票B2B批发商。两者入股的都是2C类旅游网站。

  2B向2C的转型,为的还是向用户靠拢。一直以来,众信旅游虽然赚钱,但营收主要是靠旅游批发业务,线下虽然也有20多家门店,但营收占比很小。途牛去年已经是众信*的客户,并且规模还有不断扩大。如果未来三年,途牛增长的速度超过众信,并且手里的资本更雄厚,途牛可以直接去目的地采购(途牛在马尔代夫就是这样做的,有自己的地接)。那时,众信这种B2B批发商会很尴尬。

  此次众信入股悠哉,可以消化自己的库存,也能为自己B2C的征程做个试探。这个收购算是很明智,但未来众信能否从一个B2B批发商满满转型为B2C零售商,还有待长期观察。

  腾邦的收购后的转型之路,和众信一样,也就是B2B的基因能否过渡到B2C。

  在线旅游:创业公司陪练,没有蓝海只有血海

  休闲旅游原本可以算蓝海,但由于这两年行业的高速发展(线上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0%),大家都嗅到了钱的味道,各种创业公司蜂拥而至。玩家越多,价格战就来了,利润就拉低了。在机票、酒店、旅游三个板块中,旅游度假的毛利只比机票稍高,行业的平均毛利约6%-8%。

  休闲旅游并没有那么好做。首先是较低的利润率。途牛2014年三季度的利润只有6.1%。注意,这个是毛利率。还要扣除运营成本的。由于出境游客单价较高,对服务的要求也更高。所以,需要有一个很庞大的call center 团队,每个城市,还要设一个服务中心,可以说,出境游完全是一个重资产模式。

  毛利低、重资产,行业还在价格战,对资金的要求更高。这个逻辑,从途牛前不久的增发就可以看出。不缺钱,途牛为什么要增发?

  上市后仍然缺钱,这就是在线旅游的现状。对于不上市的公司,则更苦逼。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逐渐透明,靠不对称赚小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要么成为行业的前两名,靠规模化赚钱;做不到前两名,很难赚钱。

  对于同程和驴妈妈这样的创业公司,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同程网2013年本来是准备赴创业板上市的,后台创业板窗口关闭了,最后上市失败。对于眼下的同程网来说,如果不在A股转到美国,那意味着重新做架构,这个并不是不可以,但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审计、律所等。这些,对于正在“打仗”的同程来说,显然划不来。

  而如果上市失败,员工手里的期权只能通过公司回购实现。回购的前提是公司被并购或者有很充裕的资金。要么同程继续进行私募融资,要么卖掉。当前激烈的市场,同程选择卖掉,有谁愿意接手呢?估值又能给多少?

  对于驴妈妈,由于拿的是美元基金,做的是VIE架构。和同程一样,驴妈妈也是靠门票起家,现在也是深陷门票的泥淖,想尽办法来突围。虽然赴美上市不像A股有连续三年赢利点保证,但估值太低,资本不会愿意。对于同程、驴妈妈,不管去哪上市,都需要不断地冲规模,而冲规模,靠一张门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门票又回到了“低客单价、低毛利”的老路,一个不性感的生意、容易被巨头抄后路的生意。

  在线旅游近十年的发展,在最近的一年里,资本的密度达到最高。在这个外界看似很火的行业,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不赚钱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另外,不管机票、酒店还是出境游,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也是价格战凶猛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不同平台,产品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化,消费者只能比价格。哪家便宜,去哪家。所以,各个平台要么“返现”,要么“1元去旅游”。

  外界风光,实际苦累,这算是在线旅游最真实的写照。2015,在服务并无法立马提升的情况下,价格战可能还会继续。创业公司的小伙伴要小心了,任性的年代,资本确实可能把对手玩死。不服,可以参照打车的软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