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的报道,知名硅谷投资家、风投机构Benchmark Capital的资深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近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有大量资金涌入硅谷的初创科技领域,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一观点得到诸多硅谷投资人的普遍认可。
格利表示,由于大量热钱的涌入,“烧钱快”已经成为硅谷初创企业的普遍现象,其烧钱的速度甚至要比15年前互联网泡沫期还要快。
尽管格利发出了这样的警告,但是目前仍有许多公司和投资者对“烧钱”缺乏足够的警觉性,还在乐此不疲地与竞争对手“对着烧”,虽然并未像1999年互联网泡沫期那么夸张,但格利还是对此深表担忧。“如果仅从投资规模上推断目前的科技领域并不存在泡沫的话,多少有些牵强,”格利说道,“毕竟如今的投资环境与1999年已经大不相同了。”
来自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显示,在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的2000年,风投累计向初创科技企业投入超过1050亿美元的资金,几乎是1999年的两倍,2001年,虽然当时互联网泡沫已被挤破,风投向初创科技企业投入的资金仍然达到了400亿美元的规模。
相比之下,在过去的5年中,初创科技企业每年所吸引到的风投规模在20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不过今年这一数据有明显上扬的态势,投资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初创科技企业就吸引了140亿美元的投资,这也让上半年的总投资额达到230亿美元的规模。格利还指出,这一数据实际上并不能代表所有活跃在硅谷地区的热钱,“我觉得许多项目的后期投资并未计入到该数据中,”他说道,“如果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的话,硅谷地区的热钱规模要更大。”
格利还提到了所谓的“烧钱率”的概念,同时他认为目前硅谷初创企业的烧钱率要比*轮互联网泡沫时还要高(尽管目前他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点),主要原因是初创企业的融资频率非常高,有的公司甚至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就启动了新一轮的融资。“即便是资金充裕的企业,在融资时仍然能够得到大量投资者的追捧,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格利说道,“实际上这些企业在当时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注资。”
以Benchmark投资的叫车应用Uber为例,这家公司在外部资金的支持下已经将业务扩张到全球数百个城市中,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Uber甚至不惜投入数十亿美元来与竞争对手进行正面交锋,尽管这为Uber获得行业*的位置,但是依靠“烧钱”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又能保持多久呢?这恐怕是Uber目前还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
格利表示,针对目前硅谷新创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改变。“这也成为硅谷融资圈的一种潜规则,许多企业甚至不得不依照这种新的玩法,”格利说道,“这就如同在搞军备竞赛一样,如果竞争对手烧了1000万美元,我可能会拿出2000万美元来做相似的事情,而不去管这样做是否合理。”
格利认为初创企业最稳妥的做法是秉承“务实进取”的原则。因为在热钱比较充裕的当下,大部分初创企业都能够活得很是滋润,但是这种情况终究不会长久持续下去,而会慢慢回归常态,到那个时候,如果企业仍然比较依赖风投,那么可能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另一位知名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对格利的看法高度认可,他表示在自己投资的公司中,有的每月也会烧掉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这也让他颇为担忧,“对于一家合格的科技企业来说,要能够找到一种不必依赖风投也能创造利润的商业模式,”威尔逊说道,“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不至于受到资本市场的强烈影响,进而实现健康成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