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A股IPO重启:“新股不败”定律不破 A股难成大器

A股IPO重启,仍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监管层依旧乐于主导发行新股。即使短期内市场承受住了重启所带来的压力,但长期来看,难以为市场带来改革红利。
2014-06-12 09:41 · 腾讯财经  肖丹   
   

A股IPO重启:“新股不败”定律不破 A股难成大器

  IPO已非“洪水猛兽”?

  与年初IPO*次重启相比,投资者们显然已经习惯了IPO的第二次开闸。

  6月10日,在富邦科技等10家公司确认获得证监会批文的第二天,A股沪指高开高走,沪指涨幅超过1%站上60日线,创业板指也并未出现IPO首次重启时暴跌超过百点的惨淡情形。

  市场对于IPO二次开闸的冷漠反应一方面源于早已形成的预期。自4月底以来,IPO重启就一直是热门话题,反而当“狼”真正到来的一刻,一些机构认为,靴子落地反而是好事,虽然A股面临扩容压力,但利空影响可能有限。

  证监会5月底的明确表态更是一副定心丸。其曾指出,“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这是A股有史以来首度明确的发行计划,平均每月5家左右的发行量,与今年一月43家公司蜂拥而上的情形相比已经大大缓和。

  具体到企业上市的时间点或许更为可控。有分析人士预期,证监会或将根据二级市场的表现来安排其上市计划。

  证监会此前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更是安神药丸。证监会前期接连出台的文件如新“国九条”、有关创业板融资等文件对IPO事项强化规范依旧显示监管明显趋严。

  国际国内共宽松:治标不治本

  当然,监管层的“精心呵护”也是此番A股上涨的原因之一。

  周一央行宣布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定向下调”。分析师预计,此举将释放流动性大约500-1000亿元人民币。尽管对股市的直接刺激效果不会很大,但释放出了较为宽松的信号。

  国内流动性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的同时,国际货币环境也显得宽松。6月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上宣布存款负利率、结束SMP冲销、加紧购买ABS的准备工作、4000亿长期LTRO操作等一揽子计划,预示着欧洲央行已经开启量化宽松时代。

  而在国际货币环境宽松和国内宽松共同作用下,一下面可能避免经济基本面出现系统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IPO重启对市场的冲击。

  好消息还不止于此,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5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创下年内新高。这让此前困扰市场许久的通缩预期进一步减弱。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推动下,有助于上市公司改善盈利能力。

  不过这种短期政策能否扭转整体经济放缓的态势,还有待观察。从5月疲弱的进口数据以及PMI国内订单数据来看,国内需求依然不济。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微博)指出,有限的流动性正在被大量无法出清的僵尸企业吞噬。金融机构正陷入追加新增信贷覆盖不良---其他行业可获得信贷资金萎缩--违约率上升---需要更多新增贷款覆盖不良的怪圈。

  在这种情况下,定向宽松等货币政策操作上的创新无助于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仍然处于停滞状态,企业经营环境和状况就不会有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就不会有质的飞跃。

  “新股不败”定律不破 A股难成大

  实际上,IPO重启意味着A股市场一个正常的恢复融资功能的举措,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长远来看是利好,但为何需要精心“呵护”?

  答案是IPO此番重启对于A股的考验依旧大于机会。

  “新股不败”为A股市场的铁律之一。经过两轮财务核查的新股较此前无疑更具吸引力,这可从今年*批IPO被爆炒的情形中窥见一斑。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在今年首批发行新股中,若单日可同时参与几家新股项目,预计个人投资者的平均新股申购收益在25%左右。相较大部分个股近半年的疲弱而言,新股无疑将成为“香饽饽”。

  对于市盈率等各方条件的“严控”也无疑将加大新股的吸引力。此前有传言称IPO重启发生了部分转变,已通过发审会的企业不得超募,且发行价格水平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老股发售也原则上不再允许。从此次首批10家拟上市企业来看,其发行价格或许仍将是市场的“便宜货”。以联明机械为例,据悉其发行市盈率或仅为12倍左右,这明显低于同行业30倍的平均水平。

  市盈率低、发行价低且供应有限,无疑将引发新股的爆炒。市场的嗅觉永远是灵敏的,受到IPO即将开闸的消息影响,A股市场有4万户此前未参与交易的“僵尸账户”被激活,而这股增量资金则明显是窥视打新的高额回报。

  “新股不败”引发的炒新后果便是对A股资金的分流。按照100家上市公司测算,下半年的融资总规模虽然可能会相应缩减至1000亿元—2000亿元,但申银万国根据2014年初首轮48只新股发行数据分析认为,IPO重启后,预计每日冻结资金1200亿元—2100亿元之间。

  相较之下,仅存5000亿存量资金的A股市场则是压力重重。经济短期内虽然有所好转,但中长期仍然还是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提升的障碍。而股市外围仍有600家公司虎视眈眈,创业板的强势也或因此而终结。

  结语:A股IPO重启,仍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监管层依旧乐于主导发行新股。即使短期内市场承受住了重启所带来的压力,但长期来看,难以为市场带来改革红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