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谁来拯救你—信托业的潜规则

你知道近来房地产重新回归信托业投资领域龙头老大地位的潜规则是什么吗?没错,就是“刚性兑付”。
2014-03-03 17:29 · 投资界综合     
   

  你知道近来房地产重新回归信托业投资领域龙头老大地位的潜规则是什么吗?没错,就是“刚性兑付”。

  在银根紧缩的宏观政策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从银行融资的越来越难。房地产开发商只好另辟蹊径,房地产信托便成了开发商的救命稻草,如此一来,房地产信托也迎来了呈现几何方式的增长。但物极必反,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也慢慢暴露出来。尤其是“刚性兑付”的问题。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按照当时合同约定的期限到期之后,无论信托产品中的项目是否成功,信托公司都必须按照约定的高收益率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及投资收益。简单来说,这种资产管理模式就是零风险加上高收益,显然,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理念中收益同风险成正相关的一般规律,然而这就成了信托业的“潜规则”。

  其实,“刚性兑付”之所以成为“潜规则”,其本质缘由还是为了自身发展。因为,高收益率加零风险的营销模式是信托公司吸引投资者的*法码,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抱有极大热情。再来,由于法律制度上的缺陷、信托登记上制度的缺失,所以造成信托产品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而言,流动性略显不足。而由于其投资起点一般在100万以上,所以如果信托公司没有给予投资者“刚性兑付”保障的话,他们就很难吸引投资者进行实际投资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刚性兑付”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劣币驱逐良币,优劣信托计划鱼龙混杂,充斥着信托市场。二是信托公司侵占投资者收益,盲目逐利,弱化了信托公司投资管理能力。三是投资者养成收益固定的习惯性思维,不利于培养理性投资者。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法律法规,促使信托公司加强信托收入监控,强化管理能力;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对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产品中项目可行性审查,将之前的事后控制,堵住已经形成的漏洞的注意力转移到上中游,注重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上,将风险控制在预测的范围之内,不致形成系统性风险。

  “刚性兑付”这种零风险加高收益的模式虽然在短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换言之,长此以往,风险必将累积,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而最终受害者必然是投资者。而目前迟迟没有打破“刚性兑付”,也多碍于监管部门的去向、地方政府对于地方经济的考虑,政府同样在博弈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长富汇银总裁张保国曾表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大任务就是通过金融改革来重塑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意识,,破除政府隐形担保, 提高利率市场和产品的定价有效性, 并引导居民正确地进行资产配置。总之, 要实现“市场的归市场, 政府的归政府”!也许,捅破了“刚性兑付”这层窗户纸,真正的信托制度的优势魅力才会展示在投资者面前。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