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组合偏重股权类
过去7年,中投公司一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艰难前行,截至2012年底,中投公司累计年化境外投资收益率为5.02%。
虽然外界对这一收益率并不满意,并以此收益率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相对比,质疑中投公司的投资能力,但接触中投公司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这种比较并不公平,每个主权财富基金面对的政治壁垒不一样,评价机构的投资收益应在至少10年的较长维度来评定。中投刚刚成立不久,不能与淡马锡这种成立了三十余年、高度市场化的主权财富基金相比。
高西庆对腾讯财经表示,过去7年中投的投资有好有坏,中投是一个新机构,若要让它很快成长起来变得受人尊敬,是很不容易的。中投做到今天有点成绩,但是也犯了不少错误。好在学无止境,都在不断努力成长。
高西庆在投资领域的成长脉络可以从中投公司历年资产配置看出端倪。2008年,中投公司全球组合资产中,有87.4%是现金管理产品,固定权益证券占9.0%,股权占3.2%,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现金为王”的时代,这样的资产配置显然能规避大量系统性风险,并掌握着投资的主动权。
2009年,现金管理产品的比例大幅降低至32%,占比*的是股权,占36%,固定收益类占26%,另类资产占6%。这一年,中投的境外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1.7%,
2010年,现金产品占比继续缩减至4%,股权类占比升高到48%,几乎达到了整个全球投资组合近一半的资产,固定收益类占27%,比重变化相对稳定,另类占比升至21%。全年境外投资收益11.7%。
高西庆对腾讯财经表示,中投公司作为一个专门设立的主权财富基金,资产跟中国整体的主权财富比起来是很小的一块,中投在境外股票市场投资较多,债券是一小部分,投资债券是为了平衡整个组合。债券里面国债更是较小的一部分,国债里面,美国国债多一些,其他市场的国债投资更小。
到了2011和2012年,高西庆这种大比例配置股权类资产的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截至2012年底,长期资产与公开市场股票在组合中的占比合计达到64.4%,而固定收益类为19.1%。正如高西庆所说,占比稳定在20%上下的固定收益类,发挥的是资产平衡作用。
中投公司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虽然中投公司的境外投资基金没有解决后继来源问题,但是目前中投已经具备滚动投资的能力,兑现收益后的再投资,可以保障中投资产组合的灵活配置。
不过高西庆在任内没有解决美国为中国设置的投资壁垒问题。2012年,中投公开市场股票投资配置中,美国地区占比高达49..2%,非美发达地区是27.8%,新兴市场占比23.0%。行业配置中,以金融、信息科技、消费品居多。不过在投资的6个直投项目中,美国仅有一个,其余5个全部来自欧洲。
高西庆并不讳言在美国遇到的麻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决定,全球配置无法绕过美国,另一方面,美国总是忌惮中投公司的政府性质,将其拒之门外。
高西庆对腾讯财经表示,中投公司自己在寻求改变,比如说碰到一些有可能引起美国质疑的项目,那就不做了,目前只能这样调整。在这个问题上高西庆跟美国人交流时专门讲过,其实这是个双输的局面,对美国来说减少了外资投资,但美国人说,我们不在乎,我们钱很多。”
中投公司的新课题
高西庆卸任后,李克平将直面美国的投资壁垒。除了这个老问题,李克平还有属于自己的新课题。
美国QE退出,引发了全球资本大规模的迁徙,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发达国家,导致了新兴市场从繁荣走向“麻烦”,而发达国家开始缓慢复苏。
高西庆对腾讯财经称,中投公司并不会放弃新兴市场,而是会研究其中的差异性。中投公司把新兴市场分成四大板块,非洲、拉美、亚洲、新兴欧洲,实际上比这个还复杂得多。光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四十七、八个国家里面好的和坏的之间在投资环境上相差很大,中投公司正在研究其中的差异性,并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
与高西庆共事多年的李克平很可能会延续高西庆这种投研思路。这种猜想,在近期得到了证实。在2月13日,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未来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寻找更多投资机会。他觉得新兴市场国家差别很大,需要花精力去仔细辨别,根据国家不同的情况去区分不同的形势变化来寻找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丁学东还透露,继续增加直投项目的比重。此前中投内部人士曾对腾讯财经表示,中投公司直投项目的投资收益率颇丰,在人才储备逐渐完善的基础上,中投公司会把更多精力放在直投项目上,
目前中投公司员工人数已超580人,而2008年时,中投公司只有194人,人员数量的增长意味着中投公司的投研实力在增强。同时这位内部人士称,中投公司将逐渐降低委托投资的比例,增加自助投资的比重。
另外丁学东透露,中投公司以往和国际机构合作,未来希望和国内企业更多地加强互动与合作,既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民营企业,既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解读这一信号时称,中投公司释放这一信号,并非意味着会放低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而是强调不区分合作伙伴的所有制形式,显示一种比以往更开放的态度。
在新的挑战面前,中投公司在寻找助力,这种尝试的效果,将在不久之后的将来被检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